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由於病毒性肝炎的盛行肝癌症徵兆在台灣一直有很高的發生率依據衛生福利部公布的2013年死因統計資料及國民健康署的2011年癌症登記資料肝及肝內膽管癌高居癌症症狀死因的第2位男性為第1位女性為第2位佔主要癌症死亡人數的18.85%),肝及肝內膽管癌發生率為每10萬人35.79男性52.03女性20.41),在男性排名第2位女性為第4位發生年齡的中位數為65歲死亡年齡的中位數為69歲男性的發病率為女性的3倍往往出現症徵兆經診斷已是末期症狀平均餘命為6至20個月死亡率相等高對國人的健康造成極大的威脅。 肝癌症徵兆及症狀有哪些? 人類對引起癌症的原因了解的很有限,但對肝癌可以說是所有癌症中被研究得較透徹的一個,引起肝臟致癌的因素如下:

    • 肝癌的跡象及症狀
    • 肝癌末期症狀病患常見的問題及護理
    • 肝癌存活率
    • 分期

    儘管肝癌的跡象和癥狀通常只有到了晚期才能顯現出來,但是有時這些跡象及癥狀也會提早顯示,並使患者得到儘早診斷。如果您在第一次感覺到癥狀時便前往就醫,您的癌症病情便可能在治療仍對其有效時便被確診。最為常見的肝癌症狀包括以下幾種: 1. 體重降低(非刻意減重) 2. 食慾不振 3. 少量進食便容易獲得飽足感 4. 噁心或嘔吐 5. 發燒 6. 肝臟部位腫大,感覺右側肋骨下有腫塊 7. 脾臟部位腫大,感覺左側肋骨下有腫塊 8. 腹部疼痛、或右側肩胛骨附近區域疼痛 9. 腹部出現腫脹或積液 10. 發癢 11. 皮膚和眼白發黃(黃疸) 12. 腹部靜脈腫大,甚至可透過皮膚觀察到這些靜脈 13. 如果您患有慢性肝炎或肝硬化,則病情惡化 肝癌的許多跡象及症狀也可能由其他狀況導致。儘管如此,如果您出現以上任...

    肝癌是台灣男性癌症死因之第一位,導致的危險因子包括病毒性肝炎、肝硬化、酒精性肝炎、代謝性肝臟疾病及自體免疫性肝炎等。當疾病進展到末期時,平均存活率約在6個月以下,且末期病患常遭受許多症狀之困擾而影響生活品質,所以治療方式主要以保守療法及症狀治療為主,臨床常見之護理問題包含: 1. 腹水:腹水是肝癌末期病人常見的合併症之一,主要因肝機能已經喪失,無法再發揮合成蛋白質功能,在體內蛋白質嚴重缺乏下,血管內外液體無法維持平衡,而使血管及淋巴管的液體外滲,形成腹水、腫脹難受。對於末期的病患而言,根除腹水幾乎是不可能達到的目標,所以在病患臥床休息時,常會有呼吸困難的現象,臨床處置主要以腹膜放液引流腹水及使用利尿劑治療為主,而護理目標應盡量減輕病患的不適、改善心肺循環功能,在飲食方面應建議採低鈉飲食,盡量...

    醫生通常將存活率用作描述病人預後情況之標準方法。有些病人可能希望瞭解其他處於類似情況的病人之存活統計資料,而其他一些病人可能不會因瞭解了這些數字而得到幫助,甚至有的病人根本不願意知道。是否閱讀以下有關肝癌存活率統計資料之資訊完全取決於您自己。 5 年存活率是指病人在診斷出癌症之後,存活至少 5 年的百分比。當然,這其中許多肝癌患者可以活比 5 年還長的時間。五年相對存活率假定的是有些患者將死于其他原因,並將觀察到的與未患有癌症之人群的預期相比較。這是一種更為精確的方式來說明罹患特定癌症種類和期別的病人之預後。 為獲得五年存活率,醫生必須檢查至少在 5 年之前接受治療的病人之狀況。儘管以下數字皆取自我們可獲得之最及時的資訊,但其後治療方法的改進仍可能使目前被診斷為肝癌之患者獲得更好的發展情況。...

    分期是指判斷癌症擴散程度的程式。在考慮治療選項時,肝癌的期別是最重要的決定因素之一。分期系統是一套標準化的方式,以供癌症治療團隊總結有關癌症擴散程度之資訊。醫生使用分期系統以瞭解病人的預後(發展)情況,並試圖確定最適宜的治療方法。肝癌有多種分期系統,並且並非所有的醫生都使用同樣的系統。 美國癌症聯合委員會(AJCC)TNM 系統是一種用於描述肝癌期別的主要系統。該系統是根據體檢、圖像檢查(超聲波、CT 或 MRI 掃描等)以及其他於章節「癌症是如何確診的?」中描述之檢查結果、以及外科手術的結果而建立的。TNM 系統利用三部分主要資訊進行分期: 1. 「T」描述主要腫瘤的數量和尺寸,這些資料採用釐米(cm)作為單位,並且描述了惡性腫瘤是否已經入侵附近的血管或其他器官中。 2. 「N」描述癌症...

  2. 肝癌是台灣男性癌症死因之第一位(魏、高,2004),導致肝癌的危險因子包括病毒性肝炎、 肝硬化、酒精性肝炎、代謝性肝臟疾病及自體免疫性肝炎等(吳、李,2006)。 當疾病進展到末期 時,平均存活率約在6個月以下,且肝癌末期病患常遭受許多症狀之困擾而影響生活品質,所以治 療方式主要以保守療法及症狀治療為主(魏、高,2004),在此就臨床常見之護理問題,依生理、 心理社會及靈性三大方面來探討,分別敘述如下: (一)生理的問題及護理 1、腹水:腹水是肝癌末期病人常見的合併症之一,主要因機能已經喪失,無法再發揮合成 蛋白質功能,在體內蛋白質嚴重缺乏下,血管內外液體無法維持平衡,而使血管及淋巴管的液體外 滲,形成腹水、腫脹難受(鄭,2004)。

  3. 其他人也問了

  4. 根據美國癌症學會及其他癌症防治團體的建議有十點癌症警告徵狀值得平日自覺健康的人注意。 癌症十大前兆. 大小便習慣的改變。 皮膚表皮傷口或胃部潰瘍遲遲不癒合。 身體特定部位之疼痛,久未改善。 不正常的出血或有分泌物流出。 身體一些外顯組織器官的腫脹、增厚或實質硬塊的出現。 吞嚥困難或腸胃消化異常。 身上皮表各種痣或疣的異常變化。 不停歇的長久咳嗽或聲音沙啞。 不明原因的體重減輕,久未改善。 不明原因的長期發燒或全身倦怠,久未改善。 防癌十三招. 對於如何防治癌症,陳敏鋑也有些具體的建議: 戒絕香菸、避免接觸二手菸,開始抽菸者應及早戒除,以減少肺癌發生的機會。 避免食用多量煎炸、燒烤、煙燻、醃漬、發黴的食物,以減少胃癌、大腸直腸癌、鼻咽癌、肝癌發生的機會。 避免咀嚼檳榔,以防罹患口腔癌。

  5. . 大腸癌前兆-有何症狀及相關症徵兆治療. . 大腸癌近年來成為國人好發癌症的第一名,也因為初期症狀並不明顯而往往被忽略。 通常若腹瀉及便秘前兆症狀交替發生、大便帶血或解不乾淨、不明原因體重減輕,或腹脹、腹痛、噁心及嘔吐感症徵兆等都應提高警覺。 通常病患若 篩檢 發現具有大腸息肉應更加小心。 這是因為大部分患者,都是先由腸壁產生息肉再轉變為癌症,因此建議定期做檢查,在大腸息肉轉變成癌症前先予以切除治療,並定期追蹤檢查以降低罹癌風險。 當我們進食時,食物沿著食道通往胃部而進入小腸,在小腸進行消化過程,攝取身體必需的營養。 消化後的食物再進入大腸,並由大腸吸收水分。 剩餘的廢物便是糞便。 糞便會留在直腸,直至大腸移動將其排出體外。 大腸癌前兆症狀有哪些?

  6. 常見的六大症狀: 頸部腫塊:約有百分之七十至八十之病患在確立診斷時已有頸部腫塊,這是因為鼻咽部具有豐富的淋巴管道,癌細胞很容易經由這些淋巴管轉移到頸部淋巴結或全身其他各處,如骨骼、肺臟、肝臟等。 鼻涕或痰帶血絲:鼻咽腫瘤表面潰爛出血導致鼻涕或痰帶血絲,經由前鼻孔大量流鼻血的現象其實並不多見。 鼻部症狀:鼻部症狀包括鼻塞、膿鼻涕、惡臭分泌物等,主要是由於鼻咽腫瘤堵塞鼻孔、鼻腔或因腫瘤潰爛而產生。 耳部症狀:耳部症狀主要是因為耳咽管功能受損所產生,耳咽管具有平衡中耳腔壓力的功能,比如登山或搭飛機時會有耳部悶塞的感覺,經由吞口水、打哈欠等動作來打開耳咽管平衡中耳腔壓力,便會讓我們有豁然開朗的感受。 因此,當鼻咽癌腫瘤侵犯耳咽管時,就會產生耳塞、耳鳴、中耳積液、聽力障礙等鼻咽癌初期症狀。

  7. 癌症病患食慾喪失是個問題當他們不舒服或精神倦怠時可能沒有飢餓的感覺同樣的癌症治療常見的副作用如噁心嘔吐也讓他們吃不下飲食醫師會用藥物來幫助解決這些問題因為好的營養是很重要的。 病人進食得好就會感到有活力,進食得好表示攝取足夠的熱量及蛋白質可預防體重的減輕,促進體力恢復和組織的修復。 醫師、護理人員和營養師,會說明治療的副作用及建議解決之道,若有問題,可以隨時諮詢之。 生機飲食近來十分熱門,主要是強調沒農藥、無化學肥料、無化學添加物、及攝取未經烹煮的食物,且很多食物皆打成汁食用,長期食用可能造成營養不均、蛋白質缺乏等問題,進而導致免疫功能下降,都因為採用生食食材的緣故。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