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這個組織在路易西塔大屠殺隔年利用閒置荒地以bungkalan菲律賓文耕種的意思為方法採集體耕種的制度來團結眾人擺脫地主控制並想辦法奪回土地他們在10個barangays菲律賓類似村里的行政單位)、超過200公頃土地上設建bungkalan

  2. 幾個世紀以來貧困的菲律賓農民週期性地發起反抗騷動直到二次大戰之前在新興共產勢力的協助下終於醞釀成持續性的武裝運動尤以虎克Huk最為龐大這股反抗勢力立刻在菲律賓群島中蔓延但當麥克阿瑟從日軍手上將菲律賓奪回後地主透過自己豢養的私人武裝將土地又搶了回來——這種私人武裝日後仍繼續成為地主騷擾暗殺農民和農民領袖的工具也是農民處境無法改變的原因之一。 菲律賓獨立後,美國仍然透過軍事駐紮,干涉菲國內政,也數次提出報告申明:土地改革與重新分配,才是解決農民騷亂的方法。

  3. 「他們? 」顛簸了一個多小時,只覺屁股失去知覺,雙腿麻軟, 精神恍惚,Ronilo的話於我顯得沒頭沒尾,必須確認意思。 這位23歲的NSWF全國蔗糖工人同盟成員於是朝前方那片收割大半的光禿蔗園指了指:「今天是聖誕節耶聖誕節到新年是菲律賓人一年之中最重要的假期理應休息與家人團圓但那片田裡仍有十餘位工人彎腰砍取蔗糖黑色影子在堆疊成山的棕色甘蔗上閃動。 我瞬間明白他的憤怒,這憤怒並非是指向資方壓榨勞動者而已,還針對菲律賓百年來無法撼動的政經結構。 甘蔗是勞力密集的產業,要裝載一卡車,需大量人力。 「他們如果不工作的話,就沒有飯吃。 」 Ronilo的工作就是在幫助這些工人。 莊園裡的農工在收割季期間領著的是一般工人的薪水,一天約90塊台幣,是法定最低工資的一半。

  4. 儘管已有臺灣做為前車之鑑菲律賓政府仍於1980年代初要求美國和平隊志工引進福壽螺到菲律賓的稻田裡同樣的他們原意也是要發展食用蝸牛產業而同樣的他們的夢想也破滅了

  5. 20180228. 2016年聖誕假期之際約莫是我在內格羅斯蔗農家裡吃喝的時候一場大規模逃亡正在呂宋島中部進行約莫 52名來自民答那峨的季節性工人(sakada)在農運團體幫忙下,偷偷地逃離路易西塔莊園(Hacienda Luisita),之中只有 4名 15到 17歲的青少年,其他都是 60歲左右的原住民,風險不可說不大,然而,除了脫逃,沒有其他離開這個地獄的辦法。 為了生存,只能逃亡. 確實是地獄。 即使逃離者輕描淡寫地帶過自己的經歷,仍顯得殘酷:幾乎每天,都得在凌晨兩點起床,讓卡車載送到蔗園。 每個團約有十個工人,等著砍運至少18噸的甘蔗。 為了到達每日目標,必須辛勞工作到達晚上,用盡任何有用的勞力。

  6. 作為西班牙的亞洲殖民地菲律賓也被複製了同樣的土地莊園和奴隸制但對這個時候的西班牙來說馬尼拉呂宋產的糖就足以應付並沒有擴大菲律賓糖業一直到十九世紀怡朗的蔗糖商業貿易開啟糖才成為菲律賓重要的出口產物但真正取得重要地位

  7. Kauswagan自治市的努力. 2010年Arnado市長就任後便積極地與國際協助組織在地NGO菲律賓農業部門與軍方以及摩洛伊斯蘭解放陣線停火委員會共同合作協商為了協助反抗軍重返平民生活,「從武器到農場計劃乃透過有機農業發展一個具有調適性的農業系統作為確保生計與發展的工具。 計畫內容包括一系列的講習班,以及設置農業培訓學院(Agricultural Training Institute,簡稱ATI),培訓農民採用有機農業的技術與方法。 參與計畫的反抗軍領袖帶領居民,在社區裡成立農牧綜合的有機農場。 該計畫同時也協助農民發展社區協會組織與成立註冊農業合作社,並提供小額信貸以及免費種子、堆肥等資材,用以支持初加入計劃者。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