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19年6月11日 · 雲門教室研發長謝明霏表示對孩子來說一個認同形式就是身體的外表形相」,包含自己的優缺點與外觀美醜; 認同自己的孩子,自我的存在感和價值感較高,在成長過程,也會認同自己是值得被愛和擁有幸福的人。 孩子對自己身體美醜的意識,常常與「是否受到大人足夠的讚美」大有關係。 謝明霏表示其實藉由爸媽的肯定最能建立孩子正向的身體認同。 建議家長可以帶著孩子觀察、認識自己的身體,進而喜歡、接納自己的身體。 推薦閱讀:孩子遭受霸凌為何選擇不反抗? 原因可能是… 自我認同這樣玩: 1. 帶著孩子在鏡子前觀察自己,看看自己的鼻子、脖子、手、腰、腿等各部位,輕輕的觸摸、感受不同部位的皮膚觸感與肌肉構造。 2. 讓孩子選擇一個自己最喜歡的身體部位,試著用以轉圈、畫圈、彎曲或伸直,盡情探索身體關節的伸展與活動。

  2. 2020年12月21日 · 歌手謝和弦11月5日晚上因涉嫌持有大麻被捕檢方訊後已裁定3萬元交保根據ETtoday新聞報導檢舉者就是他的老婆Keanna隨後也傳出4日他帶著網路直播主莉婭在北投溫泉飯店開房間過夜而謝和弦昨天IG上傳的一支影片的確見到他和莉婭合唱周杰倫的說好不哭》,並在飯店打卡。 老婆曾辛苦做人失敗 夫妻相伴度過低潮. 32歲的謝和弦與台荷混血的妻子Keanna一向恩愛,兩人愛情長跑4年之後結婚,Keanna是大他一歲的高中學姐,2018年初,謝和弦甚至開心的宣布老婆懷孕的消息,不過2018年4月12日,Keanna發文表示「胚胎寶寶著床不成功,已經沒有了。 」而她也很堅強、樂觀的說:「但是沒關係,再接再厲! 」還感謝老公每天替她的肚皮打針做試管。

  3. 2019年4月16日 · 一、情感的同理心. 情感/情緒的同理心affective/emotional empathy)是一種能夠以適當情感回應他人情感狀態的能力。 這部分互動是意會的,我們會被對方感染情緒、陷入他的感受,或與對方共感共情,喚起自己過去類似的情緒經驗。 前者是被動被感染的,後者是主動與對方連結,類似「沒錯,我能知道那種感覺。 近年來有論述提出,小心「同理心的濫用」,指的是我們過度進入他人情緒,化身情緒本身,被情緒主導,以無意識行為宣洩情緒。 如過度認同受害者痛苦情緒,不自覺化身正義魔人,打擊任何類似加害者形象的人。 二、認知的同理心. 認知的同理心(cognitive empathy)是了解他人觀點,他人如何理解事情的能力。

  4. 2022年12月22日 · 小S自爆三年無性婚姻像在養老院!. 解讀無性婚姻:生完孩子後從夫妻變室友?. 專欄作家 更新於 2022-12-22. 看留言討論. 【媽媽經編按: 小S在節目《熙娣想聊》與明星媽咪賈靜雯大聊人妻的私密話題,內容大膽辛辣。. 過程中小S提及自己和老公已長達3年沒有私 ...

  5. 2019年6月12日 · MamaClub 2019-06-12. 作者\媽媽經編輯 Reese. 在許志安與鄭秀文「香港的最後一個童話」崩盤幻滅之後,許多人納悶這樣20幾年的愛情馬拉松,怎麼終究敵不過半路殺出的誘惑? 美國兩性專家兼作家解釋了普通人對「一定是婚姻哪裡出了問題」的謬誤。 曾寫過重新思考不忠The State of Affairs: Rethinking Infidelity的兩性關係研究學者Esther Perel,解釋了人們如何欺騙他們的伴侶,即使他們是對這段感情很滿意。 1. 為什麼人會冒著失去一切的風險,欺騙當初共許誓言的伴侶? 以男人出軌為例,女人得知之後,典型想法是,一定是哪邊出了問題,或是我缺少了某部分他需要的,所以他去找小三。 但這是一種缺陷模型。 人們將不忠視為一種關係出現問題的症狀。

  6. 2019年4月8日 · 謝明霏指出, 「同理心是指對他人的遭遇能感同身受在合理範圍內接納他人的情緒想法與行為。 除了從遊戲中讓孩子對他人肢體缺陷感同身受外,父母平時可以適時交付孩子一些任務,或讓他分擔家事,不僅能體會爸媽的身心狀況,讓孩子學習照顧別人,進而付出關心。 爸媽也要多鼓勵孩子說出心裡的感受,誘發他溫暖、體諒、關懷別人的人格特質。 推薦閱讀:同理心太強,注意「高敏感孩子」的危機! 謝明霏提醒,孩子越能表現出同理心,越能與同伴建立彼此好感,獲得友誼,有助於將來人際溝通的能力,讓孩子成為被人尊重,也懂得自我尊重的人。 專家諮詢:雲門教室研發長 謝明霏. 執行編輯:Hovis. 核稿編輯:Stephanie. 【 健談 】授權轉載 原文出處【 從遊戲中培養孩子同理心 】 教養. 關於作者與本篇文章.

  7. 2020年6月9日 · 卓惠珠老師(以下簡稱花媽)原本以為自己生了個天才兒子,兒子年僅2歲就會自己玩英文光碟機,沒想到後來卻被確診為亞斯伯格症,小學二年級就開始看身心科,8歲時甚至 在紙條上寫著「我想死掉」 。 衝動型媽媽什麼時候才開始學會和亞斯兒相處? 從他第一次拒學的時候,花媽心想 「不行! 兒子要有生存危機了」 ,於是從那一刻起學習接納並理解孩子的特質,從此發現眼明手快的找出問題原因:原來孩子對通勤時段的人群感到敏感,以後早上6點出門上學,就解決了這項難題。 大部分時間,母親與兒子都在試著了解對方,結果不一定盡如人意,但總是慢慢地朝著光譜中央互相靠近,從親子、婚姻、職場到政治,只有互相磨合,萬物才有實踐尊重與包容的可能。 Q3 小孩子要去學才藝、上安親班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