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外感寒邪、內傷生冷、肢節疼痛。. (6) 參考連結:. 【五積散】-衛生署中醫藥資訊網. (7)備註:. 本方適用於體質性肝脾虛弱者,因受寒濕損害而引起的各種疾病。. 本證患者,大多呈現貧血,尤以上半身有熱感而下半身寒冷,並腰、、下腹等處冷痛,為其主 ...

  2. 十一、補養藥. 補養藥 能夠補益人體氣血,陰陽之不足,或某一臟腑之虛損,以治療各種虛症,使之恢復平衡。. 凡能補益人體的氣血陰陽各種虛損的藥物,都可稱之為補養藥。. 根據虛症有陰陽氣血之分,可將此類藥物區分為四:. 1.補氣藥 --是治療「氣虛 ...

  3. 足少陰腎經,是十二經脈中的第八條經脈. 撰文/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中醫院區楊麗姝醫師. 受足太陽膀胱經之交,從足走胸,絡膀胱屬腎,下午17點--19點注此,左右各27穴,左右合計54穴。. 十二經脈之八,足少陰腎經定義. 十二經脈之八。. 首載於長沙出土的馬王堆 ...

  4. 1.補氣藥: (1)人參:甘溫,入肺心脾三經,能大補元氣,補肺益脾,生津養心, 安神定志,有抗疲勞,提高免疫力,強心抗過敏作用。 (2)黨參:甘平,入肺脾二經,能補脾益肺,生津養血功效,有增加抵抗力, 提高免疫力作用,補氣作用低於人參,但價格便宜,食療用之可取代人參。 (3)黃耆:甘溫,入肺脾二經,能補中益氣,固表止汗,利水消腫,托毒生. 肌,適用於氣虛體弱,中氣不足,容易感冒,帶下不孕。 (4)山藥:甘平,入肺脾腎三經,有補肺,補脾胃,補腎固精作用,適用於慢. 性泄瀉,白帶遺精,消化力弱。 (5)白朮:甘苦溫,入脾胃二經,有補脾除濕止泄,利水安胎作用,適用於慢. 性腹泄,水腫小便不利,消化力弱。 (6)茯苓:甘淡平,入肺心脾膀胱四經,具補中健脾,利水除濕,寧心安神功.

  5. 本篇介紹【理血藥】:. 十、理血藥. 理血藥能治理血分疾病的藥物。. 所謂血分疾病分為出血、瘀血、血虛等。. 所以治療血分疾病的方法:止血、活血、補血三種。. 1.止血藥 :廣泛用於各種出血‧.如:衄血、嘔血、喀血、便血、尿血、崩漏,乃至創傷出血等,依 ...

  6. 本篇介紹【袪濕藥】: 五、袪濕藥. 能袪除濕邪,治療水濕症。 可分為兩大類: 1.芳香化濕藥: 例如:藿香,蒼朮,白豆蔻等.。 2.利水滲濕藥: 其中茯苓,豬苓,澤瀉,車錢子,滑石,薏苡仁,茵陳蒿,木通,白扁豆,土茯苓,化石草等,以淡滲為主;可治小便不利,泄瀉,水腫等症。 而萆薢以通淋為主,長於分清化濁;用治小便混濁,婦女白帶等症。 常見【袪濕藥 】如下: PS: 「本藥物表格由楊麗姝醫師提供,轉載請註明出處。 本文的引用網址 http://www.doctoryang.info/health_detail.php?id=2024. 本文的作者: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中醫院區楊麗姝醫師.

  7. 一、 解表藥. 凡能發汗解散表邪的藥物,稱之解表藥.解表藥多具有辛味,辛能發散故能解表.主要用於邪在肌表,必須外散使從汗解之表証,以及某些傳染病的初期.「其在皮者,汗而發之」正是此之治療原則。. 解表藥 又可依其藥性區分為 辛溫解表 及 辛涼解表 ...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