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18年2月27日 · 文/MOOK景點家編輯部整理報導. 由馮紹峰富城、趙麗穎主演的電影西遊記女兒國,在全台上映不到幾天票房就破千萬,令許多觀眾驚訝的是片中有許多場景都景取自台灣,包括新北桃源谷、台中三蘇林、台南四草隧道等,其中三蘇林也曾是電影賽德克巴萊的 ...

  2. 2020年7月21日 · #台東縣‎. 文/景點家Jun整理報導. 位在瑞芳深澳的象鼻岩,因外觀特殊如大象鼻子而成為近幾年爆紅的景點,而位在綠島北部也有一座擁有同樣奇觀的象鼻岩,奇特造型和美麗景致,成為綠島的重要地標。 綠島象鼻岩 (圖/gominkin) 和北海岸相似,綠島沿岸也有許多特殊形狀的岩石,包括將軍岩、牛頭岩、哈巴狗岩、睡美人岩等,每個都是許多專業攝影師的取材對象。 象鼻岩是一處天然石洞,原本為一條小徑,現在則成為獨特的天然取景點。 綠島象鼻岩形狀特殊 (圖/gominkin) 象鼻為一處天然石洞,造型宛如象鼻的圓拱門是舊時政治犯前往綠洲山莊 (國防部綠島感訓監獄)的必經之地,由於很多政治犯此路一去,便不知何年何月能重返自由,生死交關之下,而有「鬼門關」之稱。

  3. 2024年3月15日 · 國美館說明今年臺灣國際光影藝術節凝聚歷年來的光影藝術底蘊,並由擷果創意擔任策展團隊,以「目光之外 Shadow Is The Light」為題,探討生活中各個層面的轉變,影響我們觀看事物的方式與觀點,在不同的時間點,擁有不一樣的解讀,如同光的折射原理,大腦即是介質,每一道光在每個人的感知中,折射出不盡相同的詮釋與想像。 這次展出有9大作品、3大亮點. 亮點 1:9 件光影藝術作品,延續展演能量,激發觀看思考. 今年共精選國內外 9 件光影藝術作品參展,其中有 3 組國際藝術家,包含馬來西亞的知名光影藝術家 Jun ONG,為今年光影藝術節打造一座沉浸式的幾何光影作品〈珊瑚〉,於日夜展出不斷變化的迷人光影。

  4. 2014-12-05 17:00. 國外. 玩樂. 文/MOOK景點家旅遊生活網編輯部廖啟佑整理報導. 在歐洲有越來越多的人,成為天體主義(naturism)的擁護者,他們認為天體是和大自然和諧共存的一種方式,以集體裸體的方式尊重自己、他人及環境,所有非自然的東西都該被摒棄。 而在法國有150萬名天體主義者,有160個天體主義俱樂部,83個天體度假中心,其中規模最大、最著名的就是阿德格角天體營。 天體主義,崇尚以最自然的方式生活,所有非自然的東西都該被摒除。 (圖片來源/location-vacances) 在法國阿德格角天體營,人們得以無拘束的解放自己的身體。 (圖片來源/genevievenaturisme) 阿德格角是法國最出名也是規模最大的天體度假區。

  5. 2017年9月21日 · #新竹縣. 文/MOOK景點家編輯部整理報導. 新竹峨嵋湖坐擁絕美的湖光山水,周邊的景點也相當值得一遊,包括大埔水庫、十二寮景觀區、富興老茶廠等,其中最具特色的「彌勒大道 大自然文化世界」,有宏偉的寺院建築、壯麗的湖景、典雅的吊橋,還有世界最高的青銅彌勒佛像坐鎮,成為峨嵋湖最具地標性的景點。 宏偉的佛院景點「大自然文化世界」 (圖/s22432243) 「大自然文化世界」為峨嵋湖最具特色的景點之一 (圖/大自然文化世界) 「彌勒大道 大自然文化世界」的主殿建築融合了歐洲典雅風格與東方沉穩內斂的特色,巧妙詮釋出大自然文化世界所想傳達的世界一家理念。 彌勒大佛銅像高度56.7公尺,加上基座合計為72公尺,相當於24層樓高,已成為台灣及新竹重要的觀光勝地。

  6. 2018年10月30日 · #翡冷翠. 文/MOOK景點家莫菲. 維奇歐僑 (Ponte Vecchio),又稱老橋,是義大利佛羅倫斯市裡的一座石造拱橋,建造於中世紀,橫跨於阿諾河之上。 建於中世紀的石造拱橋,老橋。 (圖/MOOK景點家莫菲) 在二次世界大戰時佛羅倫斯的所有橋梁都被炸毀,僅有老橋倖存下來,而老橋再過去也曾被洪水沖毀,於1345年時重建。 夕陽灑在波光粼粼的阿諾河上染了一片金黃,增添了老橋的姿色。 (圖/MOOK景點家莫菲) 老橋上原本是染坊、肉舖與工廠的聚集地,其排放的廢水汙染了阿諾河,在梅迪奇家族執政後,覺得每天經過的地方不該如此髒亂,下令將店面改租給經營珠寶買賣的業者,並經營至今。 阿諾河畔的建築與老橋,靜謐的佛羅倫斯早晨。 (圖/MOOK景點家莫菲)

  7. 2012年8月30日 · 1.金榔頭飯店 Hotel Goldhammer. 位在舊城廣場北側的房舍,在1882年時,卡夫卡的父親赫曼卡夫卡(Hermann Kafka)所經營的第一家商店在此開幕。 那年他剛與卡夫卡的母親茱莉露維(Julie Löwy)結婚,一年之後生下卡夫卡。 現在該處為金榔頭飯店。 這間飯店的前身就是卡夫卡父親經營的商店。 (圖片提供/墨刻編輯部) 2.卡夫卡之家 The House of Kafka's Birth. 1883年7月3日,卡夫卡在布拉格舊城區與猶太區交界的這棟房子2樓誕生了,一週之後,依猶太教傳統在此舉行割禮。 房舍興建於1717~1730年之間,原本作為聖尼古拉教堂神職人員的辦公室,後來在1787年時因約瑟夫二世下令改善猶太區環境而改為一般住宅。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