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薏仁的營養成分豐富根據衛生福利部食品藥物管理署食品營養成分資料庫網站精白薏仁與紅薏仁的蛋白質含量均高胺基酸組成良好林雲康等2014),且粗脂肪含量相對於麥類與粟類高更富含礦物質表一),與肉類可提供的營養成分相似同時亦可提供碳水化合物與膳食纖維而脂肪組成與肉類相比為健康的不飽和脂肪被認為是優良的營養來源

  2. 不同的豆類中黃豆和青仁黑豆含有較高的蛋白質可達35%以上其他豆類如紅豆綠豆扁豆等也含2025%的蛋白質如表2),遠高於禾本科穀物的615%可以彌補穀物蛋白質不足的情形人體對蛋白質的需求除了含量之外品質也是重要指標聯合國糧農組織和世界衛生組織也針對人類營養需求對不同的食物如肉類雞蛋牛奶及黃豆等以蛋白質消化率校正胺基酸評分Protein Digestibility Corrected Amino Acid Score,縮寫PDCAAS)評量其蛋白質的品質,方式為取定量含有蛋白質的食物,先評估其中不同的胺基酸組成,再用該食物的蛋白質消化率校正,取得客觀的評估值,不同的食物中,黃豆和雞蛋、肉類、牛奶等同樣為滿分(1分)。

  3. 2018年國民健康署基於民眾健康需求五穀根莖類修正為全穀雜糧類」,常被誤認為蔬菜的山藥南瓜玉米其實都是雜糧全榖則強調未精製穀類的重要性建議每日三碗全榖雜糧中至少三分之一為未精製穀類值得注意的是大豆在營養學上因為澱粉含量低蛋白質高被歸類在豆蛋魚肉類。 Q 豆薯、荸薺,分得出誰是誰嗎? 豆薯(下圖左)的外皮形似馬鈴薯,白色的果肉水分有80%,口感清脆多汁,被人形容為長在地下的水梨。 澱粉含量高,在臺灣早期曾被當成主食食用。 採購時可挑選表皮淡黃褐色、鬚根少及外形圓潤者,如沒有馬上食用先不要去皮,保存在陰暗通風處,或以保鮮膜包裹放置冰箱冷藏,約能保存三至五天。

  4. 其他人也問了

  5. 大豆為臺灣重要雜糧作物之一其籽實含有豐富蛋白質與油分營養成分佳。 國內雜糧仰賴進口,2022年資料顯示,國內進口大豆、小麥及玉米等主要雜糧約873.8萬公噸,其中大豆進口量為274.6萬公噸,占31%,而國產大豆自給率不及2%。 臺中區農業改良場(簡稱臺中農改場)自2014年起,執行「再生稻轉作雜糧作物及沿海地區耕作制度調整研究」,推廣中部地區二期作轉作大豆。 國內大豆市場需求量大、自給率卻幾乎為零,其中一個原因為大豆栽培過程易受颱風、東北季風及病蟲害等逆境影響。 臺中農改場在推廣轉作的過程中,分別遭遇2015、2016年杜鵑及梅姬颱風侵襲,大豆損害率達30~95%,旋即復耕後,又受東北季風影響生長發育,導致產量未盡理想。

  6. 蛋白質含量高的全豆天貝與一般市售天貝比較發酵氣味不明顯膳食纖維更增加60%。 農試所助理研究員劉威廷說明,天貝是植物性飲食的熱門食品,國外包括美國、加拿大、歐洲、日本等都流行食用,希望透過這次技術將全豆天貝推廣國人。 實際運用入菜後,蔬食餐廳Veganday創辦人藍方語說:「全豆天貝吃起來發酵味不重,更適合大眾口味。 保留黃豆顆粒口感,讓天貝能有更多烹煮方式。 農試所所長林學詩與餐廳主廚藍方語示範全豆天貝打拋做法。 (照片提供/農業試驗所) 農試所研發的兩款植物雞精,分別為含高量游離支鏈胺基酸的大豆植物雞精,以及含GABA、麥角硫因與水溶性多醣體等機能成分的滴菇精。

  7. 構成人體蛋白質的胺基酸共有20種其中9種為必需胺基酸」,人體無法自行產生須藉由飲食攝取而支鏈胺基酸包含了3種必需胺基酸可修補肌肉緩解疲勞。 農試所生物技術組助理研究員劉威廷,從生活中汲取研究靈感,經常動手試做各種大豆料理。 挖掘大豆潛能 國產豆製品邁向高值化. 劉威廷指出,市售素雞精多以菇類或中草藥製成,蛋白質含量普遍較低。 農試所使用國產黃豆並搭配醱酵技術,提高游離胺基酸的比例,開發蛋白質含量高的素雞精。 「大豆醱酵技術主要有三大階段,依序是醱酵、後熟及萃取。 在後熟階段會釋出更多游離胺酸,風味也隨之變化。 大豆經過這3個步驟,便可製成植物雞精。 大豆植物雞精成品經分析檢測,其支鏈胺基酸含量相當於傳統葷雞精。 「蛋白質不是絕對的比較標準,不同的植物雞精各有不同訴求。

  8. 臺南場深耕大豆育種其中不乏產量高符合市場需求抗病性佳的豆種吳昭慧說明:「目前以蛋白質含量高生育週期短抗病性好的幾個方向進行育種除此之外現在健身族群很多也會講究蛋白質的支鏈胺基酸含量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