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4年3月22日 · 據公式計算,2024/25年度,1人及4人家庭公屋入限額下調,而2人、3人、5人或以上家庭入限額上調。 公屋申請入資產 發言人說,考慮過目前經濟狀況,以及參考以往做法和入限額調整的整體情況,小組通過將1人及4人家庭的入限額凍結在現行(2023/24 ...

  2. 2017年9月4日 · A: 根據房委會的資料顯示現時有超過20萬戶每兩年需申報入息及資產房委會定於每年4月及10月進行當中只有約1,000戶需於今年10月的申報周期進行申報。 若公屋居民收到房署的遷出通知書便須遷出,設1年寬限期,亦設有上訴機制。 Q:如何計算入息及資產限額? A: 見下圖,若所有家庭成員均為55歲以上的1人至3人家庭,會按4人住戶的資產限額計算。 房署表示,截至今年3月底,共有約22,500個公屋租戶正在繳交額外租金,佔全部公屋租戶約3%,當中約2萬戶繳交倍半租,約2,400戶繳交雙倍租,約30戶繳交市值租金。 在2016/17年度,房委會從繳交額外租金的租戶收回的公屋單位數目為約200個。 【延伸閱讀】 公屋富戶憂無屋住「焗買」景泰苑.

  3. 2017年9月4日 · 為減低新富戶政策對公屋戶的影響,房委會將豁免所有成員均年滿60歲的住戶、全部成員均領取綜援,及持合租租約共住一個單位的住戶。 資產計算方面,會扣除強積金、職業退休保障計劃、公務員長俸下收取的一筆過退休金;而戶籍內成員離世而收取一筆過保險賠償和法定賠償金,以及收取的危疾保險賠償金,均不會計算在資產內,即使日後的申報周期仍會繼續全數扣除有關款項。 住戶中若有成員領取傷殘津貼,便毋須遷離,但要按入繳交相應額外租金,若全數成員領取傷殘津貼則可獲豁免;針對部分公屋戶雖繼承遺產物業,但未必能入住單位,房委會亦規定,如住戶通過法律運作獲取私人住宅物業權益,但不能居於有關物業和放棄有關權益,可獲酌情豁免「無擁有住宅物業」的規定。

  4. 2024年2月28日 · 政府於2021年6月底推出為期3年的現金津貼試行計劃,向非居於公屋、非領取綜援而輪候公屋超過3年,及並未獲首次編公屋的合資格一般公屋申請住戶(即2人或以上家庭和長者1人申請者) 提供現金津貼,以紓緩基層家庭因輪候公屋而面對的生活困難。

  5. 2023年12月1日 · 在職家庭津貼計劃住戶入息包括: - 工資(扣除強制性公積金計劃的僱員強制性供款); - 提供服務的報酬; - 業務盈利; - 租金收入等; 以及以下由政府提供的援助: 1. 住戶成員所領取以個人為申請單位的鼓勵就業交通津貼 (個人交津)* 2. 為低收入家庭護老者提供生活津貼試驗計劃所領取的津貼.

  6. 2015年1月30日 · 今期精明理財找來擁有逾百萬點擊率的人氣財經博客止凡,這位一年收達6位數的「食達人」,提醒大家不能單着眼股價及息率高低,還要了解公司營業數據,派高背後還需業績支持,務求「先求知,再投資」。 要收高,也不一定要買業務穩定的悶股如房地產信託,他尤其看好現在只「幾蚊雞」的內銀,憧憬內銀股具一定爆發力。 財經博客「止凡」談投資理論、理財知識、分析股票基本面,頭頭是道,其撰寫7年的博客,獲不少網友捧場,總點擊率過百萬。 記者以為這位人氣博客,應該是一位金融從業員吧,見面時卻見他文質彬彬,正職是機電工程師,與金融完全沾不上邊。 精於投資的止凡正職是機電工程師(相片來源:IMONEY)

  7. 2021年6月9日 · 據 房署 資料顯示為確保公屋資源更聚焦地分配給較有迫切住屋需要的人士資助房屋小組委員會於2017年實施富戶政策」,作為全面經濟狀況審查的標準自今年4 月1日起,兩人家庭的每月入息超出97,750元或資產淨值為196萬就需遷出現居公屋單位。 兄妹資產淨近200萬. 兩兄妹的資產淨值多於196萬,「就係過咗196萬多幾萬」。 有網民指出沒辦法了,交入息資產時只怪自己當初不轉移資產才交。 樓主當初沒多想,並表示難以突然無緣故轉移資產。 佢要查返近一年銀行記錄,要求公司填返一年收入,交銀行存款記錄。 有關帖文引起網民熱議,很多人都斥責該港男資產多於196萬應該搬出去,不要濫用公屋資源,大罵他用「被迫走」字眼很不當,事實是他不符合資格繼續住,勸他有能力就搬走。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