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4年5月17日 · 寫報告或做簡報時蒐集了一大堆資料後還要花很多時間閱讀消化現在只要運用AI工具就能從重點摘要翻譯到擬定架構通通快速完成你只要根據主題下指令判讀AI彙整出的資料就能輕鬆完成產出。 指定主題請Claude做摘要,數萬字檔案也秒 ...

  2. 2021年9月13日 · 觀念一:數據分析不只是提出預測,能幫助下對決策才有價值. 「比起關注 data science資料科學),經理人更該思考如何借助數據做好 decision science決策科學)」管其毅解釋資料科學主要能分成 3 個階段: 首先是描述型分析,也就是透過累積、蒐集來的數據,了解已經發生的事,像產品銷售狀況、現有顧客樣貌等。 再來是診斷,釐清現狀有哪些問題、哪些地方應該做更好。 最後則透過機器學習、演算法,針對問題,提出預測及未來應採取的行動。 資料科學的 3 階段. 但即便是預測階段,都還是只停在資訊洞察的階段,沒有對公司產生實質助益。 管其毅指出,資料科學真正價值應在預測後的最後一哩路,下決策。

    • 大數據迷思 1:大數據很大
    • 大數據迷思 2:你必須立刻採用
    • 大數據迷思 3:數據愈精細愈好
    • 大數據迷思 4:大數據是好數據
    • 大數據迷思 5:大數據意味著「分析師」將變得異常重要
    • 大數據迷思 6:大數據能夠給你具體的答案
    • 大數據迷思 7:大數據是一顆「神奇 8 號球」
    • 大數據迷思 8:大數據可以建立自學的演算法

    大數據一點都不「大」(big),而是很多元(diverse)。「大」頗有誤導之嫌。 我們所談論的其實是各式各樣來源的大量「數據點」(data point;一個資料集裡的一個可供辨識的要素,泛指一則資訊或一項事實),即時地、高頻率地在更新。它的性質非常細碎,可能是個人的交易數據:像是某張信用卡在某個加油站,被用來支付特定一筆油錢。 換言之,大數據實際上是巨量、海量的非常細小的數據。它不是一批有如土石流般傾瀉而下的數據;而是一場沙塵暴。在沙漠裡,陣陣強風所掀起的無數砂粒,可能會讓你眼盲、讓你失去方向感。 有鑑於此,想要在沙塵暴中看清楚,我們還需要破除哪些迷思?

    生命中,大多數重要且有價值的事物,都是困難的,大數據的分析也不例外。想要解決這個難題,只能一小步一小步來,並且從非常清楚具體的目標著手。 在你動手囤積數據之前,請謹慎地思考你到底想要拿這些資訊做什麼?

    數據愈是即時、愈精細,總是愈好?不,一點也不。一場足球賽只看前四分之一,並無法預測整場比賽的結果。即時取得的資訊很可能因為為時尚早,而無法據以採取行動。有時候,你必須把時間拉長、把鏡頭拉得更遠,才能看得見全景,掌握事物的全貌。 大數據裡充斥著大量的雜訊(white noise)。隨著解析度愈高,好比說每分鐘而非每星期的數據,或是一個城鎮的規模而非一個州的數據,噪音占整體訊號的比例就會增加。 不要混淆了精準度(precision)和正確性(accuracy),兩者的差異有必要被釐清。大數據如果是在原始、四散的形式時,是有可能會誤導人心的;它需要集結到一個適當的程度,才能排除掉雜訊。

    「大量的數據」和「大量的好數據」是有差別的。 劣質數據裡有很多錯誤、很多遺漏的數據,是會造成誤解的。照片和影片可能會被標記錯誤,而青少年所寫的亂無章法的訊息,難道就足以反映出正面或負面的情緒?有時候,我們需要一個聰明的模型來釐清這一切。 為了正確解讀資料的意義,你必須丟棄某些資料。想要正確分析大數據,首要任務之一就是:你必須釐清,你打算將什麼樣的資料納入你的分析中,又必須丟棄哪些資料。

    經常有人說,大數據將會帶來分析師(analyst)這項職業的興起,他們將成為「資訊時代的新寵兒」。不過,這種主張「資料分析團隊」(analytics team)即將崛起的說法,其實是被過度誇大了,因為資料增生速度的大幅提升意味著,人們現在根本就沒有時間去「向分析團隊做簡報」。 我們需要的是擁有更快速的工具,能夠因應數據新增的速度、數量和精細度。 理想狀況下,一小群專精的分析師,懂得善用科技的力量,讓企業或行銷人員能夠自行完成更多的資料分析、情境模擬和決策輔助。我們預估,資料分析部門(Analytics Department)將會消失,自助服務(self-service)將日益普及。資料科學家(Data Scientist)占據優勢地位的時代不會永久存在,因為數據實在是太多了!

    模稜兩可是大數據的主要特色。多重的數據來源(例如,交易、潛在顧客開發和媒體)可能會引導你偏離了證據所指的方向。不同的數據,如果未能正確地分析,確實可能會得出相互衝突的證據。你要選擇相信哪些數據? 你擁有的數據愈多,你就愈有可能遇到有待解析的矛盾和模糊。大數據沒有那麼萬能、強大;事實上恰恰相反。更多的數據可以給你更多的證據,卻不會讓你更貼近真相,除非你能夠靈活運用有經驗的人腦判斷,去調和這些相互衝突的證據。 資料分析學的未來就是:結合、權衡和判斷多重的資訊來源和不同的分析。

    (編按:神奇 8 號球指的是 Magic 8-Ball 這款玩具,外型就像撞球台上的 8 號球,使用者可以提出問題,搖晃球體後,會浮現出答案。可以用來占卜、尋求建議。) 嗯,這麼說也沒錯,但是你必須用非常正確的方式來問問題。這有點像是當一個精靈給了你 3 個願望,你得非常謹慎地措詞。 在應用資料分析學的時候,如果不夠精準或是事先沒有形成細緻的假設,反而會讓你誤入歧途,並且給出一個不正確的答案。手上握著「大數據」這個水晶球時,你要非常小心地發問。

    從行銷的觀點來看,參照「無架構、未管理的數據」(rogue data)所得出的錯誤推論,點出了自動化模型的局限:例如,從直接回應電視廣告(direct response TV ad;在廣告中直接號召觀眾撥打電話、傳真或寫信,以獲得產品樣本、目錄或直接購物)來預估客服中心的來電話量,結果勢必會產生誤差。 同理,從美式足球超級杯(Super Bowl)賽事周末所取得的「無架構數據」,也很有可能會扭曲一套自動更新的演算法。 演算法如果以正確的方式加以設定,確實可以發揮強大的功能,但是這其中總是需要人腦的介入。行動電話業者已經做出了良好的示範,將非行銷數據(non-marketing data)用於行銷用途:他們知道你的朋友有哪些人;他們可以猜測你的年紀;他們知道你出沒在城鎮的哪些地帶;他們知道你瀏...

  3. 2021年5月3日 · 2021-05-03. 張維元. shutterstock. 資料科學家、分析師、工程師差在哪? 一文搞懂你的資料團隊需要哪些人. 經理人熱門 八分生活熱門. 分享. 收藏. 要完成一個好的資料專案靠的不能只是一個厲害的強者需要的是一支合作無間的資料團隊資料思維是一種跨領域宏觀視野下的資料應用。 我們可以觀察近期幾個市場熱門的議題來,都不乏大數據應用的身影。 其中, 跨領域的整合也是另一個重要的應用關鍵。 無論資料的多寡,資料專案都是建基在資訊、統計、視覺化等不同的領域專業上面。 不過現實層面上來說,很難有人可以同時具備那麼多能力,因此在資料專案中更需要團隊合作。

  4. 2008年11月19日 · 釐清目的,得出執行方式. 在《創新者的思考》裡,大前研一也提到「要分清楚目的跟手段」。. 以冷氣為例,研發冷氣機是手段,提供消費者涼爽舒適的環境則是目的。. 他認為事情背後一定有目的存在,鼓勵大家藉追根究柢、釐清目的,進而得出執行方法 ...

  5. 2022年3月21日 · 其實現在有愈來愈多工具讓使用者透過非程式化的方式完成資料清洗甚至建構自動化流程 Tableau Prep 就能透過圖形化介面建構自動化數據清洗任務並能處理千萬筆的資料量。 延伸閱讀: 近年竄紅的 Tableau 是? 5 亮點,一鍵匯出專業、動態的數據分析圖表. 近期很流行 No Code 工具讓非技術專才人員也可自行進行資料清洗任務

  6. 2018年3月22日 · 善用 5 種圖表,看出統計資料背後的祕密. 假設公司決定要裁員,你拿到 John 跟 Mary 這 6 個月以來的業績數據,你會決定留下誰?. 以萬元為單位。. 如果你簡單的加總兩人的業績總額,會發現 John 為公司帶進 395 萬元,而 Mary 只帶進 215 萬。. 看起來 ...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