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0年8月27日 · 與李國鼎一起推動的還有孫運璿孫運璿曾於 1973 年推動工研院的成立,後來又推動了美國無線電公司向台灣的積體電路技術轉移,與李國鼎共同促進了新竹科學工業園區區的成立。

  2. 2017年2月18日 · 如果孫運璿沒有堅持自己的理念甚至連整個台灣半導體界都沒有今天的發展

  3. 2016年8月5日 · 創業十多年來台灣政府給我們的最大幫助是什麼? 就是提供了一堆輔導獎勵金,引導我們的潛在競爭對手走向錯誤的道路。 歷任的政府官員都很有心他們都想要當軟體產業的尹仲容李國鼎孫運璿而就像當年政府輔導台灣的製造業一樣他們想要藉由提供廠房土地提供貸款引進技術制定標準最後形成產業鏈。 只可惜軟體業沒什麼產業鏈,也沒有什麼標準,而就算有什麼標準,也輪不到台灣政府來製定,等到美國政府制定了一套標準之後,全世界大概就只剩一兩家美國軟體公司還可以在那個領域活著,而台灣的軟體公司差不多可以準備發遣散費了。 軟體業也不需要土地跟廠房,因為 軟體公司最需要的是靈活性,包含短時間內大量僱用或是大量解僱工程師的靈活性 ,而買了辦公室之後,受限於辦公室的面積,這個靈活性就沒有了。 那低利貸款呢?

  4. 2019年11月6日 · 國研院半導體中心指出1974 年的一個早晨時任經濟部長孫運璿等 7 在小欣欣豆漿店開早餐會而會中勾勒出的 IC 產業藍圖成為往後引領台灣半導體前進的指標。 TO 編按: 根據 台灣國立科學工藝博物館 文章指出,1974 年,台灣經濟尚處於開發初期的階段,時任行政院長蔣經國決定推動十大建設,希望能夠在科技方面找到一個具突破性的發展機會,因此他找來時任行政院秘書長費驊、電信總局局長方賢齊以及當時美國無線電公司的潘文淵博士討論,一同朝著「電子」的方向思索產業大計。 而後,經過潘文淵幾週的調查,他們才找來時任經濟部長孫運璿等人在「小欣欣豆漿店」開會,埋下台灣 IC 產業發展的種子。

  5. 2017年10月13日 · 開除事件後沒多久星期三下午在台北市福州街 15 號經濟部大樓的第一會議 室內來了一群西裝筆挺的政商界人士主席是孫運璿委員包括辜振甫吳舜文等人會議名稱為中國國民黨生產事業黨部第一屆委員會第十五次的委員會」,會議內容機密會中鄭重地報告了華孚工業桃園廠內有兩位女工林秀華葉明玉被開除依法究辦因為一貫道是政府明令禁止為匪諜及不法份子所利用的外圍活動組織至於密報有功的黨員黃同志獲頒發 500 元獎勵金。 獎金相當於五分之一月薪. 500 元獎勵金多不多呢? 當時的基本工資大約是 2 千 4 百元,500 元相當於五分之一月薪。 以上故事不是胡說,好幾年前一份機密文件輾轉流到秋惠文庫,記載得清清楚楚,我把它公開,希望還她們一個公道。

  6. 2017年4月18日 · 蔻擊蔻集一樣的遭毀銅像不同的歷史意義滿手血腥的獨裁蔣介石怎能跟與孫運璿同樣奠定台灣建設基礎的八田與一相比

  7. 2019年10月23日 · 所以台積電除了張忠謀居首功之外背後還有許多人的努力這當然也包含當年以政府力量突破各種障礙在背後支持籌畫和決心發展半導體方向這些極為重要的推手如李國鼎孫運璿俞國華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