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臺羅拼音. Tiunn Tshing-îng. 張我軍 (1902年10月7日—1955年11月3日), 臺灣日治時期 作家,原名 張清榮 。. 筆名 一郎 、 劍華 、 以齋 、 四光 、 大勝 、 廢兵 、 野馬 、 M.S. 、 老童生 等。. 他是 台灣日治時期新舊文學論戰 的導火線引燃者。. 張我軍與當時旅居 ...

  2. 臺羅拼音. Tiunn Tshing-îng. 張我軍 (1902年10月7日—1955年11月3日), 臺灣日治時期 作家,原名 張清榮 。. 筆名 一郎 、 劍華 、 以齋 、 四光 、 大勝 、 廢兵 、 野馬 、 M.S. 、 老童生 等。. 他是 台灣日治時期新舊文學論戰 的導火線引燃者。. 張我軍與當 ...

  3. 基本介紹. 中文名張我軍. 別名 :張清榮. 國籍 :中國. 民族 :漢族. 出生地 :台灣台北縣. 出生日期 :1902年. 逝世日期 :1955年. 職業 :中國台灣作家,文藝理論家. 畢業院校 :北京師範大學. 代表作品 :《絕招》、《夢》、《亂都之戀》、《對月狂歌》等. 性別 :男. 人物生平. 1902年10月7日,生於台北縣 板橋鎮 ,原名張清榮。 1914年,板橋公學校畢業。 評價張我軍的作品-《近觀張我軍》 1916年,經林木土介紹,入新高銀行當工友。 1918年,升任新高銀行雇員。 1921年,由新高銀行調往廈門分行。 1922年,因父親去世,回台奔喪。 1923年,新高應行結束營業,初冬由廈門搭船到上海尋找新的工作。

  4. 張我軍1902年10月7日1955年11月3日),作家在台灣台北縣板橋市出生長大祖籍清帝國福建省漳州府南靖縣原名張清榮筆名一郎野馬M.S.、廢兵老童生劍華以齋四光大勝等他是台灣日治時期新舊文學論戰的導火線引燃者。 張我軍與當時旅居北平的臺籍菁英連震東、洪炎秋、蘇薌雨等並稱「四劍客」,作家龍瑛宗讚譽張我軍為「高舉五四火把回臺的先覺者」。 張我軍始終反對運用方言於白話文寫作,曾指出:「我們日常所用的話,十分差不多佔九分沒有相當的文字。 那是因為我們的話是土話,是沒有文字的下級話,是大多數佔了不合理的話啦。 所以沒有文學的價值,已是無可疑的。 」1997年,台北縣政府「為鄉里人傑塑像」,在其母校板橋國小立張我軍石像,表彰他對台灣新文學運動的貢獻。 貢獻:

  5. 臺灣新文學運動的奠基者:張我軍. 日治時期臺灣文學與兒童文學比較研究之一. 靜宜大學通識中心兼任講師. 張我軍,理論家詩人小說家,原名清榮,後改名我軍,筆名以一郎居多。 臺北板. 張我軍出身貧寒,板橋公學校畢業後,當過鞋店學徒、銀行工友、雇員。 由於自知出身貧周定山一樣,苦學漢文及詩。 自歲起,即往來於廈門、上海、北京三地,並開始在《北京晨報》與《台灣民報》發表新詩及短評。 月下旬,由北京返回臺北,擔任《台灣民報》漢文編輯。 秦賢次認為張我軍除了是「臺灣新文學運動的奠基者」外,他對臺灣新文學運動的另一大貢獻就是「播種五四新文學火種」。 他的做法係用心地在《台灣民報》上轉載各種體裁的大陸著名作家的作品。

  6. 其他人也問了

  7. 作家,臺灣臺北板橋人,祖籍福建省漳州府南靖縣,原名清榮。 筆名一郎、劍華、以齋、四光、大勝、廢兵、野馬、M.S.、老童生等。 是台灣日治時期新舊文學論戰的導火線引燃者,與中國新文學的引介者。

  8. 內容概述. 重新出土. 評價. 參考. 相關詞條. 亂都之戀. 1 種語言. 臺灣正體. 工具.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亂都之戀》 , 張我軍 創作的新詩集1925年12月出版 台灣文學史 上第一部華文新詩集。 該書在台灣長期絕版,1986年經文史學者 黃天橫 重新發掘出土,1987年由中國大陸的遼寧大學出版社重新整理出版。 內容概述 [ 編輯] 張我軍 在《亂都之戀》的封面標註為「抒情詩集」,收錄的詩有〈對月狂歌〉、〈無情的雨〉10首、〈遊中央公園雜詩〉6首、〈煩悶〉4首、〈秋風又起了〉6首、〈前途〉、〈我願〉 3首、〈危難的前途〉、〈亂都之戀〉15首、〈哥德又來勾引我的苦惱〉、〈春意〉。 所謂亂都是指1923年前後的 北平 。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