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16年2月4日 · 相較於洪秀柱或黃復興黨部等國民黨內極統派,徐巧芯的立場雖然不太可能馬上被偏獨派/本土派支持者接受,但她提出「轉型正義」以及「2300 萬人共同決定」這些主張,在我看來,眼前這個人真是個「可溝通人。

  2. 2020年11月2日 · 過去,公視出品《你孩子不是你孩子》,描述台灣父母總把孩子當成自己附屬品,因為觸及許多台灣人童年,引起高度迴響。 事實上,有嚴重家庭問題國家不只台灣,還有日本。

  3. 2020年11月16日 · 二 一三年十二月,日本廣島縣也發生過一起七十歲父親勒死四十四歲長子的殺人案件,而長子已蝸居在家超過二十年。 根據報導,長子十幾歲的時候身體變差,拒絕上學,高中就中輟。 雖接受同等學力考試進入大學,卻再次中輟,蝸居在家。 雙親大約在十年前就跟長子分開住,長子雖然自己一個人住,母親卻似乎每天都去他家,照料他的貼身事務,如吃飯問題等。 面對警察的調查,父親供稱: 「自己年紀也大了,對兒子的未來很悲觀,所以殺死他。 「兒子拜託我殺了他。 這樣的事件,絕對跟我們都有相關。 在本章,我們將要來思考 中老年世代會面臨到養育孩子的苦惱,及其解決對策 。 養起來輕鬆的「好孩子」,恐是引發家庭暴力或蝸居的人.

  4. 2019年7月25日 · 父母上了年紀之後,我們就必須肩負起照顧他們的重責大任。. 很多人在陪伴父母的時候,常常因為無法改善父母的負面情緒,而感到很沮喪、難過。. 讓心理師給你一些建議,減輕照顧父母的挫折感。. (責任編輯:翁筠茜). 文/諮商心理師 吳姵瑩 ...

  5. 2018年12月20日 · 圓神書活網 2018-12-20. 《VO 導讀》: 「我想自己創業,但父親希望我考公職」、「我想繼續念書,但家裡的經濟需要我」當夢想不被親人支持時,是該委屈求全,還是大膽衝撞? (責任編輯:翁筠茜) 文/心理諮商師 陳志恆. 當你成年後,如果想要去做一件事,是沒有人能夠攔得住你,難不成,你家人能用繩子把你綁住嗎? 問題是, 我們身上確實綁著一條看不見繩子,那是家人之間愛連結,聯繫起家庭成員之間情感,也綑綁住個別家庭成員獨立自主可能性 。 於是,要邁向真正成熟,常常無法避免地得面對親人情感綑綁考驗。

  6. 2017年2月7日 · 心理學家們統整出,成功的父母大多有以下十點特質: 1. 要求小孩固定做家事. Ted Talk 的講者、史丹佛大學教授,同時也是《How to Raise an Adult》一書作者 Julie Lythcott-Haims 表示,小孩子若從小開始做家事,長大後比較容易成為有團隊合作能力的人,也會比較有同理心。 不過,特別要注意的是,家事與零用錢要分開來談! 心理學家發現,額外獎勵事實上會降低小孩做家事的動機。 預期的獎勵會讓小孩花較少時間與精力去做,而驚喜的獎勵、或是不給獎勵,則會讓小孩保持很高的動機去做。 2. 對小孩有高期望. 對小孩有合理的高期望能夠讓小孩往成功道路邁進。 成功的父母會設定一個合理的高桿子,讓小孩努力伸直身體去碰觸,但又不是過高、超出能力範圍的。

  7. 2021年11月16日 · 高社經家庭的父母會花錢送孩子上補習班,搶救能力較差的孩子,因此高社經、低能力學生更常參加付費的課外補習。 相較之下,免費課輔則被視為補充性工具,在絕大多數社會都未被高社經地位的父母當作彌補機制。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