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18年4月26日 · 經濟部並提醒,即時通訊軟體服務為業者提供消費者藉由電腦、手機等裝置,透過網際網路進行一對一或一對多人及時訊息傳遞、對話封閉式服務,另行新增行動支付、線上購物、媒體新聞等業務則不包含在這項新上路定型化契約管理範疇內,若 ...

  2. 2023年11月3日 · 進到 LINE設定 > 隱私設定 > 開啟「阻擋訊息」,隔絕非好友訊息。 若突然收到陌生 LINE 帳號加入好友,不要回加好友;如果已加入的話,點選「封鎖」。 * 美國與 40 國家組成反勒索軟體聯盟,承諾絕不向駭客支付贖金. 全球面臨勒索軟體攻擊的嚴重威脅,由美國主導的「國際反勒索軟體倡議」(ICRI)與 40 個國家組成聯盟,共同簽署一項協議, 承諾不會向網路犯罪分子支付贖金 ,並努力消除駭客獲取資金的途徑。 美國副國家安全顧問 Anne Neuberger 指出,美國所受的勒索軟體攻擊已佔全球的 46%。 為了解決這一問題,合作國家將共享一份「黑名單」,該名單中將包含駭客要求存入贖金的數位錢包資訊。 此外,該計劃還將利用 AI 技術分析區塊鏈,以識別非法資金流向。

    • 一旦按下同意存取,你的智慧設備便有機會「聲音監聽」你
    • 個人數據不知不覺洩露出去,成為廣告商的金礦
    • Ios、Android 實際操作教學:關閉手機中的語音助理、App 麥克風等權限
    • 不想再被智慧型設備監控!未來你還能注意的隱私保護面向

    你的第六感其實沒錯,一些技術證據陸續指出,在實際運作上,手機確實可以透過存取內建麥克風等權限,在很多你以為它「正在沉睡」的時刻,豎起耳朵般竊聽你的聲音。 根據網路安全廠商 NordVPN 資料顯示,尤其我們在手機上所下載的 App 應用程式,有較高的可能性會監聽你所處在的環境背景音,甚至可能會監聽私人對話。除了手機,在居家環境中越來越常見的智慧電視、智能吸塵器等設備,透過使用攝影機和麥克風,其實都可以暗中窺視用戶行為、拿取你的資料。 據英國的一項逾 1,000 名受訪者調查發現,45% 的人有注意到,有些產品或服務的廣告是他們之前並未搜尋過,但是最近才剛和其他人有口頭談論到,或在才在電視上看到過;其中一半的受訪者認為,這讓他們感覺自己被跟蹤了,1/8 的人因此感到害怕,而大多數的用戶都表示,...

    NordVPN 指出,我們的數據也可能是透過一種極具爭議的方式:跨設備超聲波追蹤被洩露出去的,這種技術會在家中的智慧連網裝置之間進行秘密通訊,以利來監視用戶。 這種技術會向房間發送人類無法聽到的超聲波(一般在 18 kHz 以上)來顯示我們的位置和我們正在做什麼,接著,我們的智慧型手機、筆電和平板會以麥克風接收這些訊號,並在我們使用社群媒體、瀏覽網頁時,運用這些數據向我們投放相關廣告。 這類的跨設備、交叉追蹤對於廣告商來說,就像是挖不完的寶庫金礦,等同於允許他們在你不知情的情況下收集大量關於你的資訊,接著更精準的向你投遞廣告。 而且,即使智慧居家設備沒有連接到網路,也不等於就能阻止上述這種超聲波的發射。 能保護我們自身個人隱私的終極唯一方法,是主動回頭去審視我們給予某些服務如 App 的權限...

    那麼,該如何調整上述的權限設定呢?以下是以關閉麥克風權限的手機 App 操作步驟為例,同理可應用到關閉如攝影機、相機、健康資料存取等功能: 【iOS 用戶教學】 如何關閉 Siri 的麥克風權限? 1. 打開內建「設定」 >「Siri 與搜尋」 2. 關閉「嘿 Siri」、「按下側邊按鈕來呼叫 Siri」、「鎖定時允許 Siri」 3. 在彈窗中點擊「關閉 Siri」 如何關閉 Facebook 的麥克風權限?(其他 App 同理) 方法一 1. 打開內建「設定」 > 向下滑動點選「Facebook」 2. 將麥克風旁邊的綠色開關切換到關閉 方法二 1. 打開內建「設定」 > 向下滑動點選「隱私權與安全性」 點選「麥克風」> 2. 在應用程序列表中找到 Facebook 3. 將麥克風旁邊的...

    在未來下載 App 時,你也可以繼續留意相關的存取要求,比方說,假設你下載了一個照片修圖編輯器軟體,卻要求需存取你的麥克風,那你應該要有意識它有些可疑之處;一旦在不注意之下同意條款,它就有機會默默在背景中錄製你的聲音,更壞的情況就是將你提供的資訊用於惡意用途。 因此,如果你不希望繼續被手機之類的智慧型裝置給監控,可以試試上述的一些禁用權限方式,來保護自己的隱私,不過,關閉前也需注意可能會如何影響到後續服務使用(例如 Siri 關閉後,下次開啟需再重新設定聲紋)。 在其他的隱私保護面向上,也有一些直接的做法,例如在跟他人談話中,使用一些替代性詞彙,不讓周圍設備有機會竊聽理解你的敏感資訊。 你也能使用物理性的解決方法,像是在某些時候蓋住設備的麥克風,使用小貼紙、膠帶部分限制麥克風的範圍,以防止它...

  3. 2021年12月7日 · LINE Pay 外洩的資訊包括用戶的交易日期與金額、用戶與加盟店識別碼等,若加以解析,可得知個人檔案、照片等公開訊息;不過沒有直接洩漏姓名、地址、電話、信用卡號碼、銀行帳戶等資訊。

  4. 2021年3月17日 · 母公司回應證實. 今(17)日台灣人最愛用通訊軟體 LINE 在日本傳出有日本用戶傳送訊息遭到中國工程師「偷窺」,目前 LINE 母公司 Z 控股(Z Holdings)已證實。 包括《朝日新聞》、NHK 在內日媒報導,Z 控股今日證實該公司委託中國上海相關企業開發系統,有 4 名中國技術人員自 2018 年起,在開發系統期間可以進入日本國內個資數據庫,用戶姓名、電話號碼、電子郵件、LINE ID,甚至是用戶之間相互傳送訊息、照片等都看光。 日本 LINE 已證實,該 4 名技術人員至少 32 次進入日本國內用戶資料庫,目前正在確認這群技術人員查看了哪些資料,公司也已經在 2 月下旬採取相關措施,令中國公司無法接觸日本用戶個資與訊息。 台灣人個資也看光?

  5. 2023年12月26日 · 啟用生物辨識密碼為上策. 首先,蘋果發言人告訴《CNN》,人們在公共場合解鎖機時, 可以使用生物辨識資訊如 FaceID 或 Touch ID,避免任何人觀察輸入過程而洩露密碼 。

  6. 2020年6月3日 · 由於真假難辨,民眾經常隨手轉發,警察機關則以調查假消息散播為由,尋求通訊軟體業者協助,要求調閱通訊資料查案。 遊走灰色地帶索資,通訊 App 業者好困擾. 除此之外,知情人士透露,涉犯《社會秩序維護法》等罪,儘管未列入調閱通聯紀錄範圍,警方依然向通訊軟體公司索資;更甚者,部分轉傳假消息,但檢警卻以觸犯《刑法》預備內亂罪、預備暴動內亂罪為由,或藉由事態緊急,以及「低罪高報」方式向業者索資,相關狀況業界亦時有所聞。 對此,科技業界人士表示,倘若遭遇重大刑案或虐童等具緊急性案件,通訊軟體公司都會願意配合;以台灣使用度相對高、月活躍用戶飆破 2000 萬 LINE 為例,最多提供犯罪嫌疑人通訊地點與對象等最低限度資訊來協助辦案,至於通訊內容因加密「看不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