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17年4月6日 · 維基百科. 後來清國起用明鄭叛將施琅(殘暴的鄭成功殺了他全家)為水師提督,負責攻打台灣。 因為施琅數度帶領清國兵攻台,都遇到颱風,無功而返。 施琅家族原信奉玄天上帝,為了收民心、揚軍威,遂利用「媽祖」信仰,來作為號召征台的工具。 因為當時施琅旗下攻臺主帥吳英是莆田人,莆田人在軍中勢力很大。 施琅先以莆田平海做為海軍基地,取「討平海逆」之意,並運用媽祖家鄉的民力民氣;接著親自率領各陣營將領到福建湄州天妃宮向媽祖致謝,捐錢重建媽祖的梳妝樓朝天閣,以獲取信仰媽祖的福建、廣東沿海居民認同。 施琅在 澎湖海戰 中,大敗明鄭大將劉國軒,鄭克塽投降,自此台灣部份地區被納入清國版圖,從此讓自古人文薈萃、民族多元、民風純樸的寶島,成為了清國的殖民地。

    • 歷史學者的跨時空密碼戰
    • 特務化名的攻防戰
    • 隱身在化名背後的,不只是「人」!
    • 他也曾經是特務?
    • 從檔案拼出破碎的歷史真相
    • 跨時空對決的下一步
    • 推薦閱讀

    點開「國家檔案資訊網」,過往政府檔案的數位化影像一目了然,已不再深鎖於機密中。然而,若你仔細查閱案卷,會發現裡頭有各種意義不明的章戳、冷僻用語,阻礙人們正確判讀檔案。 甚至,這些內容資訊還是另一樁跨時空「密碼戰」!例如,在戰後初期,臺灣特務機關聯繫通訊時,經常會使用各種代號掩蓋真實身分。這些化名或許曾是「保密防諜」的重要掩護,但如今卻成為閱讀檔案的「陷阱」,誤導我們從中獲得的歷史論述。 破壞這些陷阱,正是林正慧的日常工作。長時間參與檔案解讀的林正慧,從近代臺灣史的檔案中,找出了許多關於特務的故事線索,為二二八事件以及白色恐怖時代的歷史研究,補上了一塊重要的拼圖。 「像這裡,很多人會問為什麼叫『生局』?」林正慧指的是二二八事件期間,國防部保密局局長鄭介民上呈給蔣介石的「臺灣專報」。鄭介民在專報...

    化名,是這場密碼對決的另一項高難度挑戰。二二八與白色恐怖期間,許多情治人員暗中潛伏,進行各式監控、情蒐等秘密行動。然而,最後留在案卷中的紀錄,常是一個個經過假造的化名。 歷史學者該如何破解密碼,辨釋出那些「隱姓埋名」的特務身分呢? 以「保密局臺灣站」臺中組組長李良彬為例,林正慧先查閱現存的〈保密局服務證明書登記簿〉,可以確認「李良彬」是真實名字,他曾數度擔任保密局的「通訊員」。二二八事件爆發後,一些檔案述及李良彬是臺中組長。不過,若比對同一時期的其他檔案,則會看到臺中組長被寫成「王孝順」。 由此可知,「王孝順」很可能是李良彬使用的其中一個化名。 特務為了隱密行事,也常以另一個檯面上的公開職務,掩護自己的真實身分。李良彬的「掩職」,同樣能從檔案中找到破解線索。1949 年,一份由臺中市民上呈臺...

    然而,這場歷史學家與情治單位的對決中,代號所掩護的身分不只是個別特務,還有更多可能。 趙尚志、張秉承、游平洋……這些看來尋常的名字,都曾出現在「保密局臺灣站」的文書,發送給其他政府單位。乍看之下,這些人名應該是為臺灣站工作的人員? 答案令人意外──林正慧發現,當中沒有任何一個名字,能連結到實際存在的人物。 「這些名字只是代號,而且背後不一定是『人』。」林正慧指著檔案公文中的一個名字說明:「並沒有一個特務叫『趙尚志』,這其實是『保密局臺灣站』的化名,使用在平行文書。其他上行、下行文書中,臺灣站還有不同的代號。」 隱藏在化名背後的,可能是個別特務,也或許是機關組織。 多重身分隱藏,讓這場時空對決更具挑戰!林正慧建立了一份表單,列出檔案裡尋獲的所有臺灣站特務姓名,透過大量資料的交叉比對,破解不同暗...

    在不斷的揭密解謎中,歷史學者是否也曾有驚詫無比的揭密時刻? 林正慧想了想:「原先想像不到會有關連,但卻忽然發現他竟然是特務,那種衝擊最強烈。」最令她感到意外的例子,是長期在屏東、臺南等地擔任公職的康玉湖。 林正慧自己出身屏東,曾以屏東六堆的客家族群為論文主題,對康玉湖毫不陌生。過往,康玉湖的公眾形象一直是閱歷豐富、頗有實績的行政官僚。 但林正慧卻意外從檔案中發現,他竟然有一段不為人知的特務生涯。1947——1950 年間,康玉湖化名「高雲」,為保密局搜集情報,後來更擔任參謀,與情治機關的關係匪淺。 她補充道,二二八事件與白色恐怖期間,龐大的特務群體曾以各種「掩職」身分潛伏於民間;當他們離開情治系統後,也可能「轉職」到各行各業,換上另一個截然不同的身分。對照往昔流行的政治宣傳辭令「小心匪諜就在...

    在檔案瀚海中,林正慧為表單上的名字建立履歷、挖掘線索,確認神祕特務的真實身分。那麼,這些線索是否能提供新證據,揭開臺灣近代史上的政治謎團? 林正慧提起了臺籍知識分子林連宗的故事。二二八事件中,擔任省議員的林連宗,曾參與「臺中地區時局處理委員會」,代表地方與政府談判。然而,在軍隊展開鎮壓後,他旋即消失無蹤。儘管多年來,外界傳言「憲兵第四團」嫌疑重大,但該團團長張慕陶強烈否認,還曾經具文聲明林連宗的失蹤與他們無關。 對受難者家屬而言,親人在動亂年代人間蒸發,直到解嚴後,仍無法知道他究竟被誰帶走?被帶去哪?下落何方?林連宗的外孫曾在訪談中提到,多年來家族持續尋找答案,卻都沒有結果。那些被掩蓋的歷史謎團,亦是受難家庭難以抹滅的傷痕。 這起「被消失」案,近年終於在檔案中找到真相!從憲兵司令部呈給蔣介石...

    這場無煙硝的密碼戰,已經取得不小的進展,但對林正慧而言,戰後臺灣特務研究仍處於起步階段。其中最大的困難是什麼? 「細微的線索埋藏在龐雜的檔案資料中,研究的人又太少!」林正慧笑著說。歷史學家的「偵探」工作,需要長期埋首翻閱檔案,相當耗費心力。除了要具備專業的歷史訓練,隱藏其中的線索十分零散,很可能耗費一整天才找到一、兩件相關資料。 在保密局臺灣站的研究暫告段落後,林正慧的下一個「對敵者」轉移到戰後其他特務組織。隨著國家檔案開放解密,可以想像桌上的案卷將會越堆越高。儘管挑戰巨大,她還是從爬梳檔案、比對分析、破譯解謎的漫長研究中,找到猶如偵探推理劇的樂趣和成就感。 「線索可能都還存在,只是還沒有被找到。」她笑道:「還原這些事實是很有意義的工作,希望有更多研究者加入,跟我們一起並肩作戰!」

    【退休後的「特務」去了哪】情蒐、影響輿情樣樣來,威權政府幫兇竟被列為「最具影響力的台企領袖」之一 「白色恐怖政治犯被針刺指縫、耳朵遭灌廚餘」—— 85 歲嬤淚訴受難者經歷,痛批:竟有人說威嚴統治下台灣很安定? 【花 102 分鐘致敬台灣民主】電影《返校》讓你一路憋氣重回「白色恐怖」:要有人活下去,記得這段歷史 (本文經原作者 研之有物 授權轉載,並同意 BuzzOrange 編寫導讀與修訂標題,原文標題為〈破譯隱身代號!歷史學家與特務的跨時空對決 ── 專訪林正慧〉。首圖來源:研之有物攝影 林洵安。)

  2. 2017年12月19日 · 他的代表作〈天亮前的戀愛故事〉(夜明け前の戀物語)有種日本新感覺派那種纖細的、崩潰的情感在裡面,描述那種無能的魯蛇崇尚純粹的戀愛的崩壞美感,但他又能寫出如〈戇伯〉(戇爺さん)(戇是台語,「呆、傻」的意思)這樣鄉土中的小人物。 呂赫若是台灣文學傳奇人物,人稱台灣第一才子. 這稱號或許有些過譽,不過他人帥又多才多藝,最後又因對抗國民黨加入台共的游擊隊,死在山上,其一生相當不可思議。

  3. 2016年9月23日 · 1930年代台灣移民前往八重山群島,多出身中部貧窮農村的年輕人,乃是根據日本官方頒佈的八重山內殖移墾命令,2012年更在石垣島的名藏水庫旁立起「台灣農業者入植顯頌碑」,肯認這段農業殖民的歷史。 中日甲午戰爭使得沖繩正式被收編到日本帝國內部,同時開始參與殖民地台灣的經營。 這兩個過程,並非兩條平行線,而是在相輔相成之下,互相增加彼此強度。 服務於警界與教育界的沖繩人,鎮壓武裝抗日行動及推動台灣殖民地教育不餘遺力(又吉中譯1997:103-192),顯示出甫成為「日本人」時日不久,在殖民地台灣對「支那人」進行統治的沖繩人,為了對日本帝國誓誠,必須比出身其他地方的「日本人」更加努力表現。 結果是,間接強化了沖繩人的「日本化」(朱足 2002)。

  4. 2021年2月3日 · 最適合閱讀本書的讀者:台灣四面環海,在豐富的天然環境與多元族群交織下,孕育出獨特的面貌;但你跳脫「本島」中心,從台灣周遭離島回看本島嗎?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台灣人在出不了國的情形下,開始往山上、離島跑,一度造成「偽出國」旋風。 不過,在旅遊途中,你是否真的有認識台灣外島,改變「大島思考」的模式呢? (選書編輯:徐子捷) /石文誠(副研究員) 圖/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國立臺灣大學地理環境資源學系地圖及多媒體研究室. 從離島思考「臺灣」 「臺灣」,作為不同歷史時期的「離人」所定義及具體實踐而成的空間概念,當這個政治空間逐漸成形後,統治者便開始把文化、經濟及社會等空間填充進政治空間之中,也就是整體行政空間的確立。

  5. 2021年7月6日 · 如同電影宣傳海報上所說的:”Experience never gets old.”. 擁有多年工作經驗的高年級實習生班・塔克,用他過去的經驗和獨到的見解,幫助新創公司About The Fit的創辦人兼CEO茱兒・奧斯汀度過人生中的許多難關。. VidaOrange為你整理了《高年級實習生》中,由勞勃 ...

  6. 2016年4月4日 · 這本傳記名字叫做父親與民國》。 當時我一看到這個書名,就不由得腦袋轟一聲! 可不就是這樣嗎? 對千千萬萬個外省家庭來說大家的家族史哪一個不是父親和民國」? 白先勇父親與民國》(圖片來源: 原文 ) 他的父親是名將白崇禧,是國民黨最具實力的地方軍事勢力—桂系的核心。 白曾和蔣介石打過「蔣桂戰爭」,蔣介石派人追殺他,白崇禧一度與妻子流亡安南;後來白潛回廣西組「兩廣聯盟」,與蔣對峙多年。 1948 年國共關鍵決戰「徐蚌會戰」,白崇禧臨危受命,卻以「判斷大戰略錯誤敗局難以挽回」拒絕指揮。 結果「徐蚌」果然大敗,國民黨就此離開中國。 桂系老大,中華民國的代理總統李宗仁跑到美國去了,他跑了,也勸白崇禧千萬不要去台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