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 腹部絞痛並伴隨腹瀉或便祕。這極可能是罹患腸躁症的症狀,這是胃腸科門診最常見的疾病之一,典型症狀為腹痛、腹瀉、以及便祕。病患表現可能是交替性地腹瀉與便祕、單純腹瀉、或單純便祕等。
    • 突然發作的腹部中央疼痛。這極可能是罹患了胃十二指腸潰瘍穿孔,當胃潰瘍向深部發展到第 4 層時,可穿透胃的漿膜層,稱之為胃十二指腸潰瘍穿孔。幽門兩邊包括胃竇部,以及十二指腸的第一個部位叫球部,就是最常見潰瘍穿孔的位置。
    • 肋骨下方的上腹部鈍痛、刺痛或模糊疼痛。如果疼痛一直持續出現,例如呼吸急促等其它症狀,極有可能是心臟問題,包括狹心症或是心肌梗塞。此外,如果是伴有噁心或打嗝的上腹部模糊性疼痛,也可能是心臟疾病,有糖尿病或高血壓的患者應當儘快就醫。
    • 油膩飲食後的右上腹脹痛。膽汁中有膽鹽,本身就容易結晶,如果飲食比較油膩,水又喝得少,膽汁變濃,小結晶變成大結晶,就容易形成結石,而出現結石後一旦在短時間再大量攝取油脂,就可能引發急性膽囊炎,往往是在飯後 2 小時左右發作。
  1. 2015年9月11日 · 從小到大,你是否問過、想問,卻又不好意思啟齒。這些看似常識,但到底真相為何的問題嗎? .毛會越刮越粗嗎? .臭屁真的不響嗎? .為什麼學生時期都要睡午覺? .為什麼用了貪睡鬧鐘拖延時間,醒來卻還是好

  2. 2014年8月8日 · 吃完東西沒多久後,肚子就感到鼓鼓脹脹的、不舒服,有時還會咕嚕作響,而且容易打嗝、放屁,這是因為你的腸胃裡有一堆氣! 習慣使用吸管喝飲料、喜歡甜食飲料、攝取超量食物才有飽足感、喜歡吃肉、平時抽菸、喝牛奶腸胃會不舒服的人,容易 ...

  3. 2021年6月24日 · 向主管反映壓力,一定要注意的3件事. 在意他人、壓抑自己,情緒難找到出口. 如果在感受痛苦的同時,還沉默服從,就不會產生工作真好的心情。 如此一來,員工可能會這樣想: 那個人總是把麻煩的工作硬塞給我。 上級試圖把吃虧的工作全丟給我來做。 老闆只因為我是老手,就擅自命令我處理棘手的任務。 自己感受到的負面情緒並不會消失,如果無法消除,就會在潛意識裡不斷累積、不斷地感到煩躁、生氣。 已經變成習慣,總是表現出生氣的態度和表情的人也不在少數。 忍耐,代表你以他人中心思考. 在自我中心心理學中,忍耐是非常重要的關鍵字。 假設你發現自己的心情是我不想做這件事,如果立刻告訴自己必須去做,否定自己的感受,意識就會朝向外界,自動忍耐。 不再試圖實現自己的心情和欲望來滿足內心,而是改以忍耐、順從為主。

    • 情緒管理技巧 1. 轉移「注意力」:想著開心的事
    • 情緒管理技巧 2. 啟動「理性思考」:計算、翻譯
    • 情緒管理技巧 3. 設立「人際防火區」:避免與部屬接觸
    • 情緒管理技巧 4. 讓自己「習慣不方便」:不過度依賴手機

    只要一直想、一直看那個讓你生氣的對象或事情,情緒就不可能變好。越想越生氣!搞不好你的負面情緒還會變得更大。 「把注意力從生氣的對象上轉移」,是情緒管理的第一步,擺脫當下處境,才有可能轉移情緒,大幅減少焦慮、憤怒等等的情況。 可以做些自己喜歡的事來控制自己的情緒,像是有些人會去吃甜點、看搞笑影片、找朋友聊天,有人則是讀自己喜愛的小說,如果你也是這種人的話,不妨隨時在包包裡放入喜歡的作家書冊。

    萬一是在開會,老闆碎碎唸個沒完,這時就算心裡再不爽,也不能拿小說出來轉移注意力,否則肯定是火上澆油,你更別想清靜了。怎麼辦呢? 這樣的情況下,你可以用有點複雜的「計算」或「翻譯」等理性思維,讓你「沒空、無法再想著激怒你的對象」。試著「在心裡倒著數數」,例如「100、97、94、91、88……」像這樣,從 100 開始每隔 3 個數往回數。最好是能在情緒還沒那麼焦慮,或只有一點點生氣時就這麼做,如此就可避免突然失控發飆,事後再來後悔。 負面情緒其實是來自於被稱為「原始腦」的大腦邊緣系統,掌管本能反應──主要控制人所擁有的喜、怒、哀、樂等情緒,讓我們產生本能的反應。「憤怒」是我們面對敵人時,大腦所作出的一種出於本能的防禦機制。而當我們「計算」或「翻譯」時,所使用到的部位是理性的「大腦新皮質」──...

    「怒氣」這種東西,具有從「強勢」處往「弱勢」處宣洩的特性。就像水總會從上往下流一樣。比方說,當你很煩躁的時候,部屬來找你講話,你會板著個臭臉,愛理不理的;可是換作上司來找你講話,你就算再不耐煩,也會和顏悅色地小心應付。但這並不代表我們就可以對「從上往下」的怒氣視為理所當然。如果一昧放任自己的情緒,將會失去周圍的人對你的信任。 當你處在負面情緒時,最好避免與部屬接觸,或是一把火上來,快要衝著無辜的人發飆時,趕緊試著把對方的臉想成「上司的臉」、「父母親的臉」等地位比你高、比你強勢的人的臉。萬一真的一時沒有做好情緒管理,事後一定要老實道歉。

    生活越是便利,我們就越容易焦慮,導致我們「等待」、「忍耐」的修養變得越來越差。為了重拾「耐心」,你不妨試試「一日不帶手機」,好好練習「習慣不方便」這件事。 現在大多數的人依賴手機,把查詢轉乘資訊或是餐廳營業時間、評價等視作理所當然。要是沒手機的話,就只能花時間看路線圖、親自跑一趟確認,或是改變主意,到附近其他有開門的店了。 「沒帶手機」這件事,意味著你得「多花時間」、「多忍耐」、「思考替代方案」,這種習慣不方便的練習,也是一種控制情緒的練習。目的在於讓你日後碰到意外狀況時也能不緊張、不焦慮的做好情緒管理。 生活中還有許多有意義的事,做好情緒管理,就能避免把生命浪費在生氣、焦慮等等的負面情緒上,不但「傷心」、「傷身」又傷和氣! (本文摘錄、整理自《輸給怒氣的人;活用怒氣的人》,方舟出版)

  4. 2022年5月17日 · 精神科專科醫師 川野泰周. 載入失敗. shutterstock. 像很多人明明週末都悠哉地待在家裡,但仍有無法消除的疲憊感,這就是所謂的『大腦疲勞』。 本文教你怎麼緩解大腦的疲勞。

  5. 2021年8月16日 · Shutterstock. 氣泡水近年正夯,但醫師提醒,不是每個人都適合喝氣泡水,更不該把「氣泡水當水」喝! 因為 ⋯⋯. 30 多歲陳小姐最近因常「打嗝」至安南醫院消化科看診。 黃文威於門診細問病況後,發現陳小姐並非是打嗝問題,而是「噯氣」問題,儘管兩者都會造成個人甚至社交上困擾,但問題截然不同。 打嗝是橫膈膜和肋間肌間歇性、規律地痙攣收縮,造成突然吸氣後聲門關閉,發出急促「ㄜㄜ」聲音,病人本身很難自己控制;噯氣則是氣體從食道及胃中排出來,伴隨較舒緩且長的「ㄜㄜ」聲,病人可自己控制。 黃文威指出,肚子都是空氣就像台語說的「膨風」。 這些空氣從哪來的?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