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0年9月11日 · 丁允恭遭踢爆劈腿逼女友墮胎引發熱議外界異口同聲痛罵渣男」。 臺北市立聯合醫院全觀心理健康中心臨床心理師周庭筠指出,其實無論是渣男、渣女,都很懂得利用一套技倆,在心理學上稱為「蔡格尼克效應(Zeigarnik effect)」,簡單來說就是欲擒故縱」,把對方吃得死死的如果能及時覺察到自己陷入這個迷障才有機會從不健康的感情中抽身斷然離去。 渣男特質有哪些? (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究竟「蔡格尼克效應」是什麼? 周庭筠指出,人類有一種天生的驅力,渴望將事情有始有終地完成,因此愈是不完整、沒做完的事,就愈讓人掛心、留下深刻印象。

  2. 2018年2月17日 · 隨著網路科技越來越發達,很多人喜歡在社群網站上公開曬恩愛,但有的人喜歡,有的人不喜歡,甚至進而會揣測,不願意公開的原因是不是別有用心。. 但鄧醫師從她的角度觀察她並不認為所有不想在社群網路上面公開戀情的男生就是想要圖謀不軌 ...

  3. 2019年2月2日 · 2019-02-02. .文 / 謝珮琪. .出處 / Web only. .圖片來源 / shutterstock. 字級. 收藏. 分享. 原文是這樣的:我今年50歲,但我沒法愛50歲的女人,我覺得太老了,等我60歲的時候才有可能吧。 50歲的女人毫無魅力 (隱形人),我比較喜歡年輕女人的肉體,就這麼簡單 ! 我不想說謊,25歲的肉體無與倫比,50歲的一點也不。 不過我也不是那種只能 愛25歲女人的悲哀男人,40歲的女人我還可以。 然後他還說,他都是跟亞洲女生 (中國、越南、韓國)交往。 法國可是熟女當道喔! 他這樣講,不是跟法國總理馬克隆過不去嗎? 他年紀比Yann Moix輕,但是太太比Yann Moix老。 想當然爾,Yann Moix這番刺耳的言論馬上被大加撻伐。

  4. 2020年4月13日 · 韓劇《夫婦的世界》描述金喜愛與朴海俊飾演的恩愛夫妻,因為丈夫圍巾上的一根褐色長捲髮,完美婚姻下的不倫內幕於是爆發。 為什麼另一半看似陽光般溫柔、但實際上卻是個愛情騙子? 諮商心理師林萃芬在《從習慣洞察人心》一書中提到,要推敲對方外表下的真實面貌是有訣竅的,哪些語言和行為模式,可能會透露一個人是真心或假意? 2020-04-13. .文 / 林萃芬. .出處 / 時報出版. .圖片來源 / shutterstock. 字級. 收藏. 分享. 由於我的論文主題是研究兩性聯誼活動的愛情現象,所以每當看到女性感情被騙的新聞,都會努力思考,這些愛情騙子到底是運用什麼心理戰術來贏得女生的信賴,進而達到人財兩得的目的? 小心「只有妳」

  5. 2020年3月5日 · 2020-03-05. .文 / 吳若女. .出處 / Web only. .圖片來源 / shutterstock. 字級. 收藏. 分享. 過了一些時日,她開始詢問我過去交往的對象,說這樣才能進一步了解我的過去,有助於兩個人關係的發展。 坦白說我不太舒服,當然也就不太想講,因為我覺得沒必要,我也沒有一直追問她的過去,可是她說情人之間不應該有祕密,理由似乎又很充分,是為了兩個人以後好。 不管怎麼樣,我還是覺得怪怪的,我並沒有想隱瞞她什麼,只是覺得再怎麼親密,是不是都可以保有一些自己的隱私和空間? 究竟誰才對? 專家解答 懷仁全人發展中心諮商心理師戴玉雯. 你問誰才是對的? 我想這是每個人都很想知道的答案,不過沒有誰對誰錯,而是兩個人的共識。

  6. 2021年7月18日 · 2021-07-18. .文 / 鄧桂芬. .出處 / 康健編輯部. .圖片來源 / 康健編輯部 蕭智綸製圖. 字級. 收藏. 分享. 日本諮商心理師五百田達成建議,夫妻應以「團隊合作」方式看待婚姻,比較能找到好的相處方法。 可先分析你們屬於哪一類型的夫妻,包括:「戀人型」、「戰友型」、及「室友型」, 再從中強化互動的弱點,夫妻關係就能更融洽。 什麼樣的夫妻屬於「戀人型」夫妻? 什麼樣的夫妻又屬於「戰友型」或「室友型」? 想了解更多內容,歡迎收聽《 康健記者醫聊站 》,由康健記者說給你聽,或可繼續瀏覽《康健》的文章: 居家防疫讓夫妻關係緊張嗎? 不妨用團隊管理的角度審視彼此的關係 。 延伸閱讀. 文章關鍵字 #夫妻關係 #新冠疫情 #居家辦公 #五百田達成 #康健記者醫聊站Podcast.

  7. 2015年10月1日 · 年輕人談起戀愛來生死以之是因為是第一次,而老人家是因為可能是最後一次,餘燼的熱度其實不輸薪火呢,」作家袁瓊瓊寫道,她也是在中高年談了多次戀愛之後,更深刻體會愛情毀滅與重生的力量。 或許是擺脫不了戀愛專屬於年輕人的刻板印象,大人們通常不會強調想「談戀愛」,而是宣稱自己要「找個伴」。 但如果只是不願一個人,養寵物或知心好友為伴應有同樣功能,「從親密伴侶獲得的愛和安慰,還是和其他人不一樣,」實踐大學家庭研究與兒童發展學系副教授謝文宜分析,人都有愛與被愛的渴求,希望有一個特別的人能欣賞、看重、需要自己,這種渴求源自於跟父母(特別是媽媽)的依附關係,令人不斷想尋找讓自己圓滿的對象,「不管到哪個年紀,都會有這種渴望,」謝文宜說。 廣告 - 內文未完請往下捲動.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