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0年3月5日 · 新型冠狀病毒的疫情日趨嚴重,似乎短期無法有效解除,這對全球各產業供應鏈產生不同程度的影響,尤其是與中國大陸有關聯的企業。 除了原物料、半成品與成品...

  2. 2022年4月12日 · 中國疫情不僅嚴峻,還有逐漸升溫之趨勢。 繼上海分區封城後,身為許多台廠聚集地的昆山也實施「全域靜態管理」。 上海自 3 月 28 日起開始分區分批實施核酸檢測,原預計 4 月 5 日清晨 3 時起可迎來全區解封。

  3. 2023年5月24日 · 不料一場疫情來襲,雄獅在 2020 年的營收跌至 65.5 億元,2021 年更墜入谷底,約 17.6 億元,是 302 億高點的 5.8%。 當國境封鎖,出境業務近乎歸零,雄獅旅遊董事總經理黃信川直言,他立刻想到的是,雄獅全台 3000 多名員工,另外還有 1400 多位導遊怎麼辦? 「我不怕發給員工薪水,我怕的是員工沒事做,導致武功盡失。 」於是,雄獅全體動起來,想方設法找事做,賺錢、沒賺錢不重要,重點是持續地奔跑,保持團隊動能和實力,也找尋新機會。

    • 新冠肺炎藥物、疫苗開發大躍進
    • 遠端工作、視訊會議還會持續
    • 零接觸外送、物流服務成為新日常
    • 遠距健康、醫療事業蓬勃發展
    • 教育系統也往線上轉移
    • 5G 基礎架構加速發展,出現新應用、新設施
    • Ai、機器人、物聯網和工業自動化快速成長
    • Ar、Vr 越來越普及
    • 「微型車」也會持續成長
    • 自駕技術不斷突破創新

    疫情掀起了製藥行業的重大改變,從發明到試驗都加快腳步,像是輝瑞(Pfizer)與莫德納(Moderna)等大廠的疫苗都加速開發。 同時,許多傳統的臨床實驗已經不再使用,改為遠端或線上進行,能預期來會有愈來愈多臨床試驗改成遠端操作,徹底改變藥物開發流程,我們也將看到更多疫苗的突破與創新。

    這個趨勢到 2021 年恐怕還會持續好一陣子,同時 Zoom、Webex、Microsoft Teams、Google Hangouts 這些視訊會議軟體也會被大量使用,成為許多遠端工作者生活中的一部分,也會看到愈來愈多新創推出各種線上工作的解決方案。

    減少接觸是重要的防疫守則,中國外送平台「美團」最早率先在武漢實施,利用無人自駕車將顧客的生活雜貨送到門口,美團也在近期公開了這項技術。 而美國的外送平台 Grubhub、Uber Eats 或 DoorDash 等,都紛紛推出無接觸的外送方式;另外,Starship Technologies 或 Nuro 等新創公司也不斷更新自駕車技術,靠機器人技術和人工智慧解決接觸問題。

    醫療機構是抗疫的第一線場所,減少接觸在這裡顯得更為重要。過去一年內,許多機構已經開始投入更多的遠端醫療服務,像是視訊問診、AI 輔助診斷以及零接觸的藥物運送等。也會有愈來愈多科技公司投入相關的研究,如 Teladoc Health 或 Amwell 等。

    全球有 190 個國家都在今年實施全國性停課,估計影響超過 16 億人。學生們只能在家靠線上課程繼續學習,也加速線上學習產業發展。未來即便疫情消退,線上學習勢必會成為重要的教育趨勢,而相關的教育平台也會推出更多創新,讓學習突破空間限制。

    更快速、更大頻寬的 5G 網路無疑會是明年持續發展的趨勢,《Inc》認為,接下來相會看到更多相關跡礎建設或是應用,不管是大企業或新創都參與其中。目前,全球有超過 380 個營運商有投資 5G、超過 35 個國家或地區已推出商用 5G 服務。

    2021 年,我們對人工智慧和自動化需求只會逐漸增加。後疫情時代製造與供應鏈產能雖然逐漸恢復,但人力短缺將會成為一大問題,在 AI 和機器人的幫助之下,自動化將會是關鍵的替代解決方案。 目前已有多家頂尖的技術公司利用 AI 或機器人,達成自動化生產的目標。例如中國的優必選科技(UBTech Robotics)、儒博(Roobo)、XYZ Robotics,日本的 AI 新創 Preferred Networks 等。

    虛擬實境(Virtual reality)與擴增實境(Augmented reality)已是這兩年相當流行的關鍵字。在疫情衝擊下,AR 與 VR 發展更快速,被廣泛運用在虛擬人像、室內導航、遠端遙控、運動賽事等各種領域,而隨著 5G 網路的成長,AR、VR 的應用會愈來愈多元。

    自行車、電動腳踏車、電動滑板車等移動工具,都屬於微型車(micromobility)的範圍,被視為方便又環保的移動替代選擇,米蘭、布魯塞爾、西雅圖、蒙特婁、紐約和舊金山等大城市也都可見到愈來愈多的自行車道。另外,英國政府宣布,2030 年將會禁售燃油車,微型車也是熱門的替代選項之一。

    2021 年也將會是自駕技術不斷突破的一年。本田最近宣佈將會大量生產自駕車,其車款在某些狀況下可以達到完全自駕,不須駕駛操作;特斯拉的自動駕駛儀多了車道置中、自動變換車道等功能,今年開始還可辨識速度以及偵測綠燈;福特也沒在戰場中缺席,預計 2021 年推出自駕車共享服務。 不只是車廠,叫車平台 Lyft 和自駕車研發公司 Waymo 等玩家也希望加入戰場,其他公司則是投入相關併購,例如通用汽車(GM)以 10 億美元收購了自駕車新創 Cruise,Uber 以 6.8 億美元收購了 Otto 等。 資料來源/《Inc.》

  4. 2023年3月29日 · 《BBC 中文》報導指出,即使疫情限制鬆綁在短期內可能拉抬中國消費,但長期復甦並不樂觀。 有專家表示,中國社會陷入了「流動性陷阱」,即人們不斷把錢存進銀行,但這些存款無法轉化為實際投資。

  5. 2024年3月5日 · 大潤發近期傳出在中國有 13 家門市短時間內「集體停止營業」的消息,顯示了中國量販業者正面臨著巨大的經營壓力, 包含當地經濟不景氣、供應鏈斷鏈以及先前疫情衝擊,都是這一波關店潮的關鍵因素。

  6. 2020年3月18日 · 19 日零時起,無論疫情建議等級為何,所有入境旅客都必須執行居家檢疫 14 天。. 即日起自旅遊疫情建議「第一級」(全球各國)與「第二級」(日本、新加坡、巴林、科威特、埃及及美國華盛頓州、紐約州、加州)國家入境的旅客,入境後 14 天內,應 ...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