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2年7月4日 · 台北慈濟醫院眼科醫師何旻潔說明,「乾眼症常見於年長者更年期荷爾蒙改變的女性過往50歲以上患者發生乾眼症的機率約15%65歲以上患者則是30-40%然而近年來因為民眾生活習慣改變長時間配戴隱形眼鏡使用3C產品冬夏二季長時間在冷暖氣房使用除濕機等生活方式大幅增加了20到45歲年輕族群罹患乾眼症的機率。 不僅是乾燥 用眼過度導致「流眼淚」 何旻潔解釋,眼睛的淚膜由內而外可分成三層,「眨眼」這個動作可以均勻地混合「油脂層」、「水層」和「黏液層」,並將淚水分布在眼球表面,而人在自然情況下的眨眼頻率,一分鐘約10到15次,專注時會只剩下5到6次,淚水潤滑眼球表面的頻率不夠,自然就有乾眼情形。

  2. 2022年2月1日 · 學童近視. 乾眼症. 時間:2022-02-01 08:00. 新聞引據:採訪. 撰稿編輯:劉品希. 乾眼症。 示意圖。 (unsplash圖庫) 民眾過年在家最常做的除了打麻將大概就是上網追劇醫師提醒熬夜追劇很容易導致乾眼症或眼睛發炎提醒民眾每看半小時至1小時就要適度休息也要準備人工淚液緩解眼部不適。 面對疫情持續肆虐,今年農曆新年許多民眾選擇少出門,待在家防疫,不過在家免不了熬夜上網、追劇,眼睛恐吃不消。 台北榮總眼科部眼神經科科主任鄭惠禎表示,追劇半小時至1小時就應適度休息,她也提醒千萬不要熬夜追劇,否則乾眼症恐找上門。 她說:『 (原音)因為有時候欲罷不能看久了,等到你發現眼睛很不舒服的時候,他要回復就要花更多的時間。

  3. 2022年3月29日 · 香港中文大學醫學院眼科及視覺科學學系研究團隊28日公布部分COVID-19患者在康復後數週甚至數月會持續出現一些身體問題或後遺症其中每5人就有1人出現與乾眼症相關的症狀例如視力模糊眼睛搔癢疼痛或燒灼感等研究指出COVID-19患者病情愈嚴重出現乾眼症的風險愈高據公布團隊為228名康復者及109名健康人士進行全面的眼科評估及檢查。 康復者是在2020年2月至12月期間確診,並於確診後1至3個月內接受評估及檢查。 研究結果已在國際期刊Clinical and Experimental Ophthalmology(澳洲及新西蘭皇家眼科醫學院的官方期刊)發表。 香港中文大學一項研究指出,COVID-19患者病情愈嚴重,罹患乾眼症風險愈高。

  4. 2017年12月29日 · 新法指出,故意或違反醫療上必要的注意義務,且逾越合理臨床專業裁量造成病人死傷,才須負起刑事責任;至於「注意義務」以及「臨床專業裁量」範圍,條文指出,應以該醫療領域當地的醫療常規、醫療水準、醫療設施、工作條件及緊急迫切等客觀情況為判斷依據。 換言之,新法設下觸法條件,減輕醫師所面臨的法律壓力。 提案修法的邱泰源表示,修法目的不是要保護醫師,而是讓醫療刑責合理化,讓醫師願意積極救治病患。 邱泰源說:『 (原音)救人的醫師如果受到刑責訴訟壓力,實在不敢搶救存活率不高的病人,病人生命權將會受到非常大的影響,同時也讓醫師只好提供防禦性醫療,甚至專科5大皆空的困境。 民進黨立委林靜儀也說,修法目的是要告訴醫療人員,只要經過「合理的醫療裁量」就應該放心的全力救人。

  5. 2020年8月10日 · 台灣眼科國寶文良彥醫師. 播出時間: 2020-08-10. 按讚加入健康知識家粉絲團. 現年80多歲的文良彥醫師出身醫生世家父親文忠傑曾任三總外科部主任是國內外科權威培養出魏崢等外科名醫母親為眼科名醫樊長松。 自小耳濡目染父母嚴謹的行醫態度,文良彥醫師也一直是一位為病患所稱道的仁醫。 除了自己開設診所,目前也在三軍總醫院眼科部兼任主治醫師的文良彥認為:「有不有名並不重要,重要的是你知道自己可以幫助病人,還有為病人解除病痛之後,看到對方那樣輕鬆、愉快的欣慰,是一個醫生最大的滿足與成就。 節目訪問文醫師談他的從醫歷程心得,以及眼科常見疾病的症狀、預防和治療,提醒大家如何養成護眼養眼好習慣。 節目主持人. 黎慧芝. 相關留言.

  6. 2019年3月19日 · 醫師指出淚液分泌是為維持眼睛濕潤並分為油脂層水液層和黏液層共三層只要其中一層出問題或不穩定就會導致角膜破皮滲透壓升高而造成眼睛發炎現象引起眼睛不適酸澀眼睛紅異物感疼痛甚至視力障礙這就稱為乾眼症印度一項大規模醫學研究最近公布結果發現在人口老化中產階級和慢性病日益嚴重之下印度正處於乾眼症流行邊緣預計2030年罹患乾眼症的人口將占城市人口的40%。 這項研究還發現,年齡高低、居住於城市、職業類型和社會經濟富裕與否,是乾眼症的風險因素。 「印度人報」 (The Hindu)報導,印度首次以醫院...

  7. 2023年4月18日 · 再生醫療法草案再生醫療製劑條例草案已在立法院通過初審爭議條文皆保留21日將進行朝野黨團協商衛福部長薛瑞元今天(18日)下午特地舉行記者會澄清外界疑慮強調再生醫療相關技術製品都必須完成人體試驗只是針對急重症 ...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