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M8 75毫米榴彈炮載具英語: 75 mm Howitzer Motor Carriage M8 ,縮寫:M8 HMC)是一款 二戰 期間 美國 製 自走炮 。 這款自走炮是在 M5斯圖亞特輕型坦克 的車體上加裝一具裝備75公厘榴彈炮的360度全向旋轉炮塔而製成,它原本是為了提供 裝甲兵 野戰曲射火力支援而開發,但是在戰鬥需求急遽變化後轉為二線用途。 它在1944年依循美國裝甲兵傳統被取名為斯科特-一位在美國南北內戰期間負有盛名的 將軍 。 歷史[編輯] 自1920年代,美國陸軍即開列出自走砲的需求。 最初底盤選擇了一般曳引機,後來更換為 T1輕戰車 (英語:T1 Light Tank) ,但是這些開發都受到經濟大蕭條之故而暫告頓挫。 到1939年備戰後,自走炮開發才獲得經費。

  2. 野蜂式自走砲(德文: Hummel )是第二次世界大戰 納粹德國以三號/四號戰車混種車體為基礎,開發出來的一款自走砲,主要武裝為一門150mm榴彈砲。 由 德意志國防軍 從1942年晚期起使用,直至二次大戰結束。

  3. 2024年5月15日 · 序言. 迫擊砲. 切換 迫擊砲 子章節. 1.1輕迫擊砲. 1.2重迫擊砲. 1.3自行迫擊砲/自行迫榴炮. 2無後座力炮. 加農炮. 切換 加農炮 子章節. 步兵炮以及山炮. 3.2戰車炮. 3.3反戰車炮. 3.4驅逐戰車以及突擊炮. 3.5艦砲. 3.6高射炮. 3.7自行防空系統. 榴彈炮/野戰炮. 切換 榴彈炮/野戰炮 子章節. 拖曳式榴彈砲/野戰炮. 4.2自行榴彈砲/自行加榴炮. 4.3列車炮. 4.4海防炮. 火箭. 切換 火箭 子章節. 炮兵火箭. 反戰車火箭彈發射器. 相關列表. 火炮列表. 以下是世界各地的 火炮 列表,以類別及口徑作分類。 迫擊砲 [編輯] 輕迫擊砲 [編輯] 重迫擊砲 [編輯] 自行迫擊砲/自行迫榴炮 [編輯] 無後座力炮 [編輯] 加農炮 [編輯]

  4. ATMOS 2000的全名是「自主化卡車裝載自走砲系統」(Autonomous Truck Mounted howitzer System,ATMOS),在取名時就已經顯現了其系統化的思想,與其他一開始就鎖定在一種榴彈砲以及同一種底盤上發展的自走砲不同,ATMOS的榴彈砲可以選擇使用39

    • 二戰自走砲1
    • 二戰自走砲2
    • 二戰自走砲3
    • 二戰自走砲4
    • 二戰自走砲5
  5. 15公分sIG 33裝甲戰鬥車輛二號(15 cm sIG 33 auf Fahrgestell Panzerkampfwagen II (Sf))是二戰德軍使用過的改良型自走重步兵砲。 以 二號戰車 的底盤為基礎、配搭 sIG33 150mm重步兵砲 作為主炮構成。

  6. 基本介紹. 中文名 :自行火炮. 外文名 :self-propelled artillery. 組成 : 武器 系統、底盤部分和裝甲車體. 作用 :增強火力支援. 第一台發明 :法國1917年. 劃分方式 :重量 行駛方式 火炮種類等. 相對 :牽引火炮. 按裝甲防護程度可分為全裝甲(封閉式)、半裝甲(半封閉式)和敞開式; 按火炮種類可分為自行 加農炮 、自行榴彈炮、自行高射炮、自行反坦克炮、自行無坐力炮、 自行迫擊炮 等。 主要區別. 坦克和自行火炮的區別主要是因為其用途不同造成的,就結構性能上來說,有以下幾點:

  7. 自走砲是屬於砲兵的一種戰鬥支援載具,從英國在一次世界大戰開發出第一款自走砲:自走砲Mark I (Gun Carrier Mk I,Gun Carrier直譯為重砲攜帶者,但意思是自走砲)之後,世界各國也都有相關的發展,而且在二戰中也各自創造出了屬於自己國家的自走砲,例如美國的M7牧師式自走砲、德國胡蜂式自走砲、英國主教式自走砲等。 但基於當時的科技水平和先天限制,自走砲雖在機動力上優於牽引砲,但其防護性、可靠性、彈藥載量和接戰效率都不盡理想,因此曲射火力支援的主要任務仍然依靠牽引砲執行,此時的戰機密接支援能力(CAS)亦效果有限。 為了滿足前線部隊的即時曲射火力支援需求,當時的戰車就必須化身替代自走砲的支援角色,讓戰車砲發揮跟榴彈砲一樣的作用。

  8. 其他人也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