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野蜂式自走砲 ( 德文 : Hummel )是 第二次世界大戰 納粹德國 以 三號 / 四號戰車 混種車體為基礎,開發出來的一款 自走砲 ,主要武裝為一門150mm 榴彈砲 。 由 德意志國防軍 從1942年晚期起使用,直至二次大戰結束。 賦編型號全稱為"Panzerfeldhaubitze 18M auf Geschützwagen III/IV (Sf) Hummel, Sd.Kfz. 165","Hummel"此型稱是1944年2月27日由 希特勒 授名。 開發過程 [ 編輯] 野蜂式自走砲設計於1942年。

  2. M8 75毫米榴彈炮載具 (英語: 75 mm Howitzer Motor Carriage M8 ,縮寫:M8 HMC)是一款 二戰 期間 美國 製 自走炮 。 這款自走炮是在 M5斯圖亞特輕型坦克 的車體上加裝一具裝備75公厘榴彈炮的360度全向旋轉炮塔而製成,它原本是為了提供 裝甲兵 野戰曲射火力支援而開發,但是在戰鬥需求急遽變化後轉為二線用途。 它在1944年依循美國裝甲兵傳統被取名為斯科特-一位在美國南北內戰期間負有盛名的 將軍 。 歷史 [ 編輯] 自1920年代,美國陸軍即開列出自走砲的需求。 最初底盤選擇了一般曳引機,後來更換為 T1輕戰車 (英語:T1 Light Tank) ,但是這些開發都受到經濟大蕭條之故而暫告頓挫。 到1939年備戰後,自走炮開發才獲得經費。

  3. 從二戰開始為跟上裝甲部隊的機動力同時兼顧機動力裝甲和與牽引砲相同火力的自走砲就成為提供大口徑曲射火力的首選最初的自走砲底盤是直接改造戰車底盤而來而後續雖有使用半履帶車掛載的嘗試但最終仍是履帶底盤為主但在輪型載具機動力進步以及全球公路普及率提升的情況下輪型自走砲也開始出現並得益於高機動和較低維護成本成為國際軍武市場新寵兒甚至開始有國家捨棄原本的履帶型自走砲而改用而在這波風潮之下以色列Elbit的自主化卡車裝載自走砲系統2000」 (Autonomous Truck Mounted howitzer System 2000,ATMOS 2000)正是現在的常勝軍。

    • 二戰自走砲1
    • 二戰自走砲2
    • 二戰自走砲3
    • 二戰自走砲4
  4. 2024年5月15日 · 臺灣正體. 以下是世界各地的 火炮 列表,以類別及口徑作分類。 迫擊砲 [ 編輯] 輕迫擊砲 [ 編輯] 重迫擊砲 [ 編輯] 自行迫擊砲/自行迫榴炮 [ 編輯] 無後座力炮 [ 編輯] 加農炮 [ 編輯] 步兵炮 以及 山炮 [ 編輯] 戰車炮 [ 編輯] 反戰車炮 [ 編輯] 驅逐戰車 以及 突擊炮 [ 編輯] 艦砲 [ 編輯] 高射炮 [ 編輯]

  5. 提要. 一、現代戰爭中,隨著反砲兵偵察能力及遠距離武器投射精準度增加,為使火力支援任務順遂,砲兵在戰場上必須要有極高的生存能力、快速的反應力、精準的打擊力。 綜觀上述條件,各國對於砲兵能力要求標準是火砲至少能在3 分鐘內進入陣地完成射擊準備並發射5 至6發射彈,精準打擊目標或完成當次任務後,能快速變換陣地。 自走砲發展在初期為履帶型自走砲,後期因作戰型態科技及環境的改變,進而發展出輪型自走榴彈砲,該型火砲除了具有外形簡潔低矮高性能的越野車輛底盤之外,更配備高科技射擊系統,使火砲的重量更輕射程遠精度高威力大,在戰場上更具有威脅性。 三、近年來各國注意到輪型自走榴彈砲優異的綜合性能表現,面對未來現代化作戰中,均配備的高科技系統,以發揮最大效能。

  6. 其他人也問了

  7. 二戰後一些國家把它列為發展重點成為現代炮兵發展的一大方向20世紀90年代以來現代自行榴彈炮得到穩步發展。 隨著世界範圍內局部戰爭和地區武裝衝突的不斷發生,陸軍炮兵從未來作戰需要出發,減輕武器裝備重量,提高戰略和戰術機動能力,就顯得尤為重要。 這種情況下自行榴彈炮應運而生。 自行榴彈炮分為履帶式自行榴彈炮和車載式自行榴彈炮。 履帶式自行榴彈炮 有著鮮明的特點和優越性,但其戰略機動性較差,對後勤保障要求高,降低了它的使用方便性。 在這個大背景下,標新立異、獨具特色的輪式自行榴彈炮應運而生,成為火炮發展中一道亮麗的風景線。

  8. 概要. 相關條目. 二號自行重步兵炮. 臺灣正體. 15公分sIG 33裝甲戰鬥車輛二號 (15 cm sIG 33 auf Fahrgestell Panzerkampfwagen II (Sf))是 二戰 德軍使用過的改良型自走重 步兵砲 。 以 二號戰車 的底盤為基礎、配搭 sIG33 150mm重步兵砲 作為主炮構成。 與 野牛式自走炮 可拆卸設計不一樣的是,野牛II採用的是火炮固定在底盤的設計,使其可以充分吸收sIG 33的後座力。 1942年初被送往 北非戰場 對抗 盟軍 。 它們雖然因為不斷的發動機故障和機動性缺陷,而使服役紀錄蒙上污點,但是基於野牛II設計的固定底盤的自自走炮設計(如 蟋蟀 、 野蜂 等)則在往後愈加成熟。 概要 [ 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