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別名: 分類: 五、祛濕藥. 功能: 利水滲濕. 來源: 本品為多孔菌科植物豬苓之乾燥菌核. 性味歸經: 甘淡平。 入腎,膀胱經。 功效 :利水滲濕,較苻苓為優。 主治 : 小便不利,水腫脹滿,淋濁帶下。 參考連結: 【豬苓】-衛生署中醫藥資訊網 <另外跳出視窗> Dr. Yang小語: 少年陽痿,有因于失志者,但宜舒郁,不宜補陽。 出處:(清﹒程文囿《醫述﹒陽痿》) 陽痿一証,以腎虛命門火衰較為多見。 少年之人,腎氣當盛,而罹此証,除因先天稟賦不足,縱欲斫傷腎氣,應益腎溫陽外,多由失志肝郁所致。 足厥陰肝經環繞陰器,若少年情志不快,肝氣郁結,宗筋不榮,可致陽痿不舉。 治療但宜舒其郁滯,待肝氣暢達,陰器自可復壯。 若誤用補陽之藥,必然無益而反有害。

  2. 功效:祛濕化滯,健脾和中。. 利水燥溼,止瀉消脹,脾胃不和。. 因急性腸胃炎而下痢者,並伴有腹痛,腹脹,口渴浮腫,尿液減少等症;急性胃炎,急性腸炎,急性腎炎,水腫。. 本方為平胃散與五苓散合方用於平素有水毒,因傷食或中暑濕 而下利者。. 其 ...

  3. 《十五大類中藥藥性解析》 撰文/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中醫院區楊麗姝醫師. 本篇介紹【收澀藥】:凡具有收歛固脫,可用以治療氣血精津,耗散滑脫之症的藥物稱之收澀藥. 十五大類中藥藥性解析. 中藥藥性分為15大類:1.解表藥 2.清熱藥 3.袪寒藥 4.瀉下藥 5.袪濕藥 6.袪風 藥 7.止咳化痰藥 8.消導藥 9.理氣藥 10.理血藥 11.補養藥 12.收澀藥 13.安神. 藥 14.平肝熄風藥 15.其他及新增品項. --------------------------------------------------------------------------- 十二、收澀藥. 凡具有收歛固脫,可用以治療氣血精津,耗散滑脫之症的藥物稱之收澀藥。 臨床上可分為四類:

  4. 本方是傷科常用的內服方劑,特別是胸鵬疼痛的常用要方。. 因 為肝臟血,協為肝臟所在部位﹔胸臚為肝膽經絡循行的部位。. 而且血瘀多兼氣滯,故方中用柴胡疏肝理氣,當歸養血活血為 主。. 輔以桃仁、紅花、穿山甲、大黃活血化瘀,又天花粉可清 熱消腫 ...

  5. 方中澤瀉、豬苓、茯苓、白朮等藥,均為體液調整劑,對於水濕,滲泄之力最,能將水濕從尿利而去,並解口渴,而消浮腫。 桂枝則蒸化三焦,發散表邪,並治氣之上衝,及協助他藥行水功效。

  6. 【益母草】 Leonuri Herba 別名:益母草,又名茺蔚草、坤草、貞蔚、旋風草。 分類:十、理血藥 功能:活血散瘀 來源:本品為唇形科植物益母草及其同屬近緣植物之乾燥全草. 性味歸經:辛苦微寒。入心包,肝經, 功效:益精明目,活血順氣,行中有補,去瘀生新,調經。

  7. 別名: 大棗,又名紅棗、乾棗。 分類: 十一、補養藥. 功能: 補氣. 來源: 本品為鼠李科植物大棗之乾燥成熟果實. 性味歸經: 甘、溫。 入脾,胃經。 功效 :用安中養脾,平胃氣,調營衛,和百藥。 主治 : 飲食減少,反胃吐食,泄瀉,津液不足,過敏性紫斑病。 參考連結: 【大棗】-衛生署中醫藥資訊網 <另外跳出視窗> Dr. Yang小語: 良醫者,常治無病之病,故無病﹔聖人者,常治無患之患,故無患也。 出處:(《淮南子﹒說山訓》) 良醫往往在疾病尚未形成之時便加以預防,使人體健康而無病﹔聖人每每于禍亂還未釀成之際就予以戒備,使國家無內憂外患。 如果疏于預防,病形已形成而予以療治,則元氣必然受損﹔倘若失于戒備,亂勢已發生而進行鎮壓則生靈難免遭殃。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