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16年8月26日 · 為了探究三百萬元以上高薪者到底與一般人有什麼不一樣,今周刊特別展開了一場調查,針對兩組人發出問卷,一組是年收入平均在五十五萬元的普通職場人士,總計回收1106份;另外一組則是透過本刊所有記者對工作年收入(含年終、工作紅利與獎金)超過三百萬元的高薪族群發出問卷,總計回收101份。 調查後發現,高薪者與一般收入的上班族,在許多工作習慣的細節上存有巨大差異。 以訂定工作目標而言,高薪者高達63%習慣會為自己訂出比「公司要求」高,甚至是同部門或同業中最頂尖的目標,比一般人高出48.5個百分點。 300萬元高薪族,有9個不一樣. ———台灣上班族工作習慣大調查. 今周刊. 勇氣》對公司有利 敢跨部門發聲.

    • 別再說依公司規定了!薪水是可以談的
    • 人資想的是…如何降低用人成本:薪資成本 vs. 招募成本
    • 買方市場,還是賣方市場?
    • 談判前先想清楚,你究竟要如何開價吧!

    首先是假設前提。我知道大部分的應徵者都會很客氣地說:「我願意尊重貴公司的制度。」很遺憾地,在大部分的時候,這是一個錯誤的回答。你至少應該在後面加上「…但如果有可能的話,我希望不會低於我現在的薪水。」或是「…但如果有可能的話,我希望不會低於月薪/年薪多少錢。」 我經常會和朋友分享說,身為一個上班族,各位一輩子會扮演應徵者的角色和公司談判薪資,次數也許不超過十次;但是身為一個人力資源工作者,我經手過的招募或是薪酬的議定,絕對不下二百件,換句話說,參與公司與應徵者在薪資上面的談判,我的經驗比大多數上班族多得多,而這其中,我待過新竹科學園區有悠久歷史的上市公司、股王等級的半導體公司、品牌知名度在全球前十名的外商企業…大部分的公司對於錄用員工時所應該支付的薪資,都不會是全無彈性可言。 我自己也遇過類似...

    了解HR或用人單位主管的壓力。我之所以會說不管公司的制度如何,薪資總還是有可以談判的空間,是因為對大部分的用人單位主管來說,職缺這件事情通常不會全無彈性可言。舉一個簡單的例子,行銷部門裡負責某一個產品線的行銷主任離職或轉調到其他產品線,我們姑且假設原來這是一個月薪55000元的主任職,這位主任會離開現職,就代表這個產品線支撐不了一位副理的職缺,所以主管會考慮打算找一個可以獨立作業的資深專員 ( 再招聘一位主任,他可能很快又會離開 ) 來接替這份工作,在人事成本上會有一些節省、在未來發展上也會有一些可期待的地方,但是在面試的過程中,行銷主管可能會用「以前這個職位的人可以做些什麼」來作為判斷的標準,這是人之常情,但因此行銷主管可能會發現,最符合他的期望的其實會是已經比較資深但卻遲遲沒有等到升遷機...

    評估你自己的狀況。我說過了,人事成本對每一家公司來說都會是一個重要因素,所以,你有時候會遇到某一種用人單位主管,他對於該錄取誰是沒有很明顯的好惡的,換句話說,你在角逐一個職位,而且你只是符合資格的應徵者中的其中一位,也許你和另外一位應徵者條件不分軒輊、也許你們各有優缺點,總之,現在的狀況是,用人單位主管或是人力資源部門認為錄取你們當中的哪一個人都不錯,這時,你的期望待遇是每個月3萬5千元,而另外一位應徵者認為只要高於3萬元就好,其他的由公司決定。所以HR就向單位主管建議,支付月薪3萬2千月雇用另外一位應徵者,每個月省3000元,而且被錄取的員工說不定還會比較高興 ( 因為這個數字還比他所期望的高出2000元 ) 。 當然你會跟我爭論,因為你認為你們之間對於薪資的期待差距5000元,正意味著你...

    而我認為第一個要作的是,先想想看,自己可以接受的底線到底是什麼,這個數字當然會有可能改變,比方說你現在的年薪是80萬元,去談一個工作以前希望自己可以得到100萬年薪,但是因為用人單位主管看起來非常好相處、工作內容非常吸引人也有挑戰性、公司的環境很不錯…所以你決定只要不低於現在的工作,你就接受對方的聘僱條件。 但是無論如何,除非對方一開口就給了你一個超過你的期望的薪資待遇,要不然花一點點時間問一下自己這個問題,對於後來在作決定的時候會有很大的幫助。我的意思是,薪酬談判可能的進行會比較像是:你心中希望的薪資待遇是年薪120萬,但對方心中願意給的薪資只有100萬,所以你們必須在這之間作一個談判,最後可能的協議會介於這二個數字之間,我們就這樣說好了,如果你心中最低願意接受的薪資是110萬,那就意謂著...

  2. 6 天前 · 行政專業沒有起薪 10 元起跳的職位,但特助/執行助理/祕書的最高薪資可以到 10 元;文件控管人員/翻譯人員的最高薪資可到 12 元;行政經理/管理部經理/辦公大樓設備管理師的最高薪資可到 15 元。

  3. 其他人也問了

  4. 2024年2月20日 · 主計總處昨(19)日公布「112 年 12 月暨全年工業及服務業薪資統計結果」報告,除了提到全體受僱員工平均薪資,也統整出各行業在 2023 年的平均薪資。 2023 全體平均「總薪資」破 5.8 . 2023 年全年每人每月經常性薪資平均為 4 5496 元,加上獎金及加班費等非經常性薪資共 1 3049 元, 合計後全體受僱員工的總薪資平均為 5 8545 元,年增 1.42%。 整體的受僱人數較去年增加 7000 人,其中就不同行業觀察,住宿及餐飲業年增 1 3000 人最多,藝術、娛樂及休閒服務業增 7000 人次之,醫療保健及社會工作服務業、其他服務業分別增 4000 人; 變化最大則是製造業,大減 3 1000 人。

    • 台灣老闆老謀深算:喜歡用年終獎金買「工作穩定度」台灣老闆普遍的心態,都是怕自己養的鵝會隨時飛走,因為任誰都不希望天天找人、訓練人,因此,年底才把年終發給你,基本上是為了制約你的穩定度,知道你撐完一年,荷包滿滿可能才會走,還算滿意的人就懶得走,任誰出來工作都是為五斗米折腰,老闆深知這個大道理。
    • 台灣員工常見誤區:把底薪當全薪,怎麼算都覺得少。AY 拿出一整年薪資條說,一邊按著計算機,說我寧可跟你一樣高底薪啊!算完年薪還是比你少很多耶!我跟她補了一槍說,年終是按照底薪計算而非全薪計算。
    • 台灣企業組織文化:各 BU 為年終,鬥得要死要活。年終還有一個影響甚大的因素,是 BU 營收狀況,尤其是上市、上櫃的大公司,每個 BU 的 Head 大多為了自身利益,為年終多領一點,鬥得要死,還不是為了多分一杯羹。
  5. 2018年5月28日 · 來介紹幾個台灣及國外的薪資網站,幫你了解自己職務的薪資行情。薪資資訊網站大致分為這 3 種:

  6. 2022年2月17日 · 原因是企業端也認同現有人才薪資遭低估約 11%,處於偏低薪狀態,員工則認為自己薪資遭低估 25%,加上當企業加薪幅度 13%,人才願意留下,因此取其中間值,建議企業可以 15% 為參考基準,招聘優秀人才。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