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1. 台灣 相關

    廣告
  2. 現在預訂台灣酒店可享二折優惠。 先預訂,後付款,趕快預訂吧! ...

    • 台北市

      超值酒店,神秘優惠

      先訂後付,節省更多!

    • 折扣優惠

      計劃緊下次旅程?

      我們為你提供最抵優惠!

搜尋結果

  1. 20220101. 距離上一次讓農產品大規模開放進口的WTO入會已有20年之久,如今我國遞件申請加入CPTPP,農產品貿易再度迎接自由化挑戰。. (圖片來源/豐年社資料庫). 「回到雷夢湖邊,來向日內瓦的地標告別,英籍摩藍主席的木槌聲,將台灣送上了,世界最大經貿 ...

    • 在家佛教的興起
    • 日本時代的齋教
    • 臺灣新蔬食

    中國明朝中期,山東佛教徒羅清開創「在家佛教」的思想(史稱羅教),主張在家吃素誦經,在日常生活中修行,結果廣受中下階層民眾歡迎。羅教沒有中心組織,後來在各地出現流派,成為結合儒釋道教義的宗教運動和民間信仰,盛行一時。 清代,羅教各流派繼續流傳並擴大勢力,威脅了正統佛教,也開始遭到官方打壓。 從明末到清代,羅教各流派傳入臺灣,主要有明崇禎年間的金幢派、清道光年間的龍華派、清咸豐年間的先天派,其中以先天派持戒禁葷食最嚴格。當時,臺灣傳統社會救濟組織不足,羅教系統在臺灣各地發揮了補助作用。 根據荷蘭時代的相關文獻,臺灣的素食人口,在荷蘭時代就已經有了。 有人認為,荷蘭時代的華人是短期來工作,如果死亡遺體會運回原鄉。事實上,臺灣在荷蘭時代已逐漸形成華人社會,一旦有人死亡,就需要僧道處理。當時已經有華人...

    日本時代,臺灣總督府為了統治臺灣,首先進行「舊慣調查」,發現金幢教、龍華教、先天教三教都強調食齋,教徒自稱「食菜人」、互稱「菜友」,供佛、聚會的場所稱「齋堂」,故統稱「齋教」。 當時在臺灣總督府擔任通譯官的片岡巖,在他的著作誌《臺灣風俗誌》(1921 年)中提及齋教徒對齋教的看法:很多剃髮、穿法衣的佛教僧尼,其實是為了糊口才出家,所以能守佛教戒律的很少,更別說研讀佛法渡化眾生,住在寺廟也不事生產。齋教徒雖然不剃髮、不穿法衣,但通曉教義、嚴守戒律,不愧教徒,又都有職業,盡了國民本分。 當時齋教在臺灣的影響力比佛教還大,1921年發生的「西來庵事件」(噍吧哖事件),領導人余清芳就是以齋教名義及勢力展開武力抗日行動,在日本軍警鎮壓下,共1千多人死亡,近2千人被捕。此後,臺灣總督府開始整飭監管臺灣民...

    1990年代,臺灣在宗教素的基礎下,加上健康素、環保素、環保素的興起,發展了與傳統「素食」不同的「蔬食」。 以中國佛教、道教為本的素食,有「五辛」(又稱五葷: 蔥、 薤、韮、 蒜、興渠)的禁忌,即把蔥、 蒜、韮、蕗蕎類等有辛味的蔬菜也視為葷食,因為吃了會刺激性欲,並在口中產生臭味。 五辛之說出自《楞嚴經》:「是五種辛,熟食發淫,生啖增恚。如是世界食辛之人,縱能宣說十二部經,十方天仙嫌其臭穢,咸皆遠離。諸餓鬼等,因彼食次,舐其唇吻,常與鬼住,福德日銷,長無利益。」以白話簡譯:五辛吃熟的會發春,吃生的愛生氣,天仙離開你,餓鬼黏著你。 然而,想吃素的人未必是宗教信徒,不必有「葷菜」的禁忌,何況蔥、蒜、韭是既美味又可調味的蔬菜。如此,沒有五辛禁忌的「蔬食」,在烹飪上有更大的空間,掛出「蔬食」的招牌,...

  2. 一樣米飼百代人 傳承千年的主食──米的臺灣史. 農傳媒. 20220320. 臺灣早有旱稻種植,而在水稻引進後,稻米在近代成為臺灣最大宗農作物。. (攝影/陳大中). 內容提供/貓頭鷹出版 文 /翁佳音、曹銘宗. 臺灣氣候溫暖、潮濕,非常適合稻作。. 米在臺灣是 ...

  3. 見證臺灣經濟轉型 「茶金」餘暉中的臺灣茶業發展. 陳大中. 20211214. 茶葉曾是臺灣最重要的外銷商品,茶業的輝煌故事隨著《茶金》播出再次引起國人討論。. (圖片來源/豐年社資料庫). 近期臺劇 《茶金》 掀起話題,茶產業在二次戰後確實是臺灣出口主力 ...

  4. 吳密察來自臺南北門,他15歲離家上中學前生活的地方是個靠海的農村,問他有沒有真正的從事過農務,為什麼對農村作息、農具使用這麼熟悉,他笑說,雖然沒有真正的割下過稻穗,但在小的時候,他的父母每天都會把他放在牛車上載去田間,大人在田裡工作,小孩有時候就被綁在牛車下,等待 ...

  5. 小農經濟走出去擁抱大市場 臺灣農產品外銷現況與展望. 鳳梨事件是危機也是轉機,農委會將趁此機會重建生產端體系,達到確保外銷水果的到貨品質、穩定供貨能力,並建立生產追溯系統。. (攝影/郭琇真). 開放的國際經濟環境中,農產品貿易早已跟各國的 ...

  6. 從各立山頭到政府派任,橫跨300年的臺灣水利史. 臺灣的農田水利事業從 17世紀開始發展,到現在已有 3百多年歷史,從初始階段的私有私營、日治時期的中央管理,國民政府來臺後幾經變革,發展成現今的農田水利會,過程中曾經歷改制公務機關、會長遴選 ...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