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1. 大學眼科 相關

    廣告
  2. 使用德國蔡司新型全飛秒雷射設備,單眼只要10秒,近視散光一次掰掰,恢復期短,安全大躍進! 微創0.2-0.4公分小截口,減少80%角膜表面切口,有效提高手術精確度與術後視力品質,歡迎諮詢

搜尋結果

  1. 2018年8月7日 · 青光眼出現症狀,會有以下兩種主要的表現方式:. 急性青光眼:眼壓突然升高,出現視力模糊、眼睛疼痛、虹暈在光源四週,且可能伴隨頭痛、噁心、嘔吐。. 慢性青光眼:眼壓逐漸升高,視神經會慢慢受損,患者在初期常沒有自覺症狀,往往到後期才有明顯 ...

    • 正確點眼藥水的步驟
    • 眼藥水的副作用
    • 注意事項

    (1) 用肥皂清洗雙手。 (2) 檢查藥水是否過期、開封後是否超過一個月,若有以上情況請勿使用。 (3) 若眼藥水為懸浮液,須先搖晃藥瓶10下左右。 (4) 頭部盡量向上仰或採用平躺姿勢,眼睛朝上方看。 (5) 用手指拉開下眼皮,或以拇指及食指捏住下眼皮,將下眼皮往外拉。 (6) 將一滴藥水滴入下眼瞼和眼白之間。 (7) 閉眼兩分鐘,並且用手指按住眼框靠近鼻子處,避免藥水流入鼻淚管而減少藥效、造成苦味,切勿用力閉眼或眨眼。 若是使用眼藥膏,前面四個步驟皆相同,之後擠出一米粒大小的藥膏,塗進下眼瞼內側,輕輕閉眼、轉動眼球,使藥膏能均勻分布。 另外,使用兩種以上不同的眼藥水時,須間隔至少五分鐘。若同時使用眼藥水、眼藥膏時,應先點眼藥水,接著才是藥膏。 所有的藥物都可能有副作用,眼藥水也不例外,若...

    眼壓升高

    臨床上有許多案例,因為患者長期使用含類固醇的眼藥水,導致眼壓升高,最後造成青光眼。含有類固醇的眼藥水應由醫師開立,且遵照醫師說明的使用規則,不可貿然增加使用頻率或延長使用時間。還有,切勿自行購買來路不明的眼藥水,以免治療不成反害己。

    過敏反應

    一般眼藥水中大多會添加防腐劑,以利保存,合法眼藥水的添加劑量皆在合理範圍,對人體並無太大影響。不過,有些人對防腐劑特別敏感,就可能有過敏反應,若使用眼藥水後有不良反應,應立即就醫檢查。

    畏光

    常用於延緩近視速度的散瞳劑,最明顯的副作用就是畏光。若是睡前點完散瞳劑,應關燈休息以減緩不適,或是從事戶外活動時戴上帽子、太陽眼鏡,也能有效克服畏光的問題。

    點眼藥水前,須先取下隱形眼鏡,點過藥水後,至少經過十五分鐘,才能再次戴上。
    不可與他人共用眼藥水、以免相互感染。
    眼藥水一次使用一滴就足夠,因為一滴的份量為眼睛最大容納量的五至十倍,所以滴入後有部分溢出是正常現象。
    開封後的眼藥水,若一個月內未用完,為避免細菌滋生,應立即丟棄,不可使用。
  2. 2017年7月14日 · 看圖檢測黃斑部病變,1分鐘自我檢查. 黃斑部病變原好發於五十歲以上族群,近年來因生活型態與用眼習慣的改變,而有逐年下修的趨勢。. 臨床上開始出現20-30歲左右的年輕患者,因追劇、工作、玩線上遊戲等原因長時間緊盯螢幕,造成視野中央出現模糊的情況 ...

    • 大學眼科1
    • 大學眼科2
    • 大學眼科3
    • 大學眼科4
    • 大學眼科5
  3. 2018年3月15日 · 眼睛乾澀不舒服?你可能罹患了乾眼症,這種常見的眼科疾病影響許多人的生活品質。為什麼會有乾眼症?如何才能預防疾病?克服乾眼症,從認識它開始。

    • 大學眼科1
    • 大學眼科2
    • 大學眼科3
    • 大學眼科4
  4. 2018年5月14日 · 白內障5大常見症狀. 白內障最直接的症狀就是視力不斷衰退,卻不會伴有疼痛或不舒服的感覺。 以疾病早期來說,原本透明的水晶體會逐漸變黃,出現視力模糊、影像重疊、眩光及光暈、夜間視線不良,或因對比視力出現問題,感到色覺偏暗或偏黃。 若發展至白內障後期,會漸漸出現視力障礙,最後只能在辨別較近的眼前事物或只剩下光覺視力。 白內障的症狀好可怕! 那麼它又常發生在哪些族群身上? 或是有哪些錯誤的行為必須留意?

  5. 3種常見治療方式比較. 疾病知識, 眼睛 / By iHealth. 根據衛福部統計,台灣罹患青光眼的人口已超過34萬,尤其現代人用眼習慣、生活型態的改變,讓高風險族群不斷擴大。 青 … 繼續閱讀. 白內障圖解常見症狀,6個飲食預防與保養重點. 生活疾病, 生活百科, 疾病知識, 眼睛 / By iHealth. 白內障是全世界最主要的失明原因,最常發生在中老年人身上,尤其許多長輩常拖到病情嚴重才願意就診,往往增加失明的風 … 繼續閱讀. 乾眼症症狀舒緩,做好6大生活對策. 生活百科, 疾病知識, 眼睛 / By iHealth. 現代人已越來越難與3C產品分離,當我們以螢幕作為看見世界的一扇窗,原本的靈魂之窗 ─ 眼睛,卻可能因此陷入缺水 … 繼續閱讀.

  6. 2018年4月3日 · 答案是基層診所的家庭醫師。 在台灣,政府將醫療機構分成四個層級,由高到低分別是醫學中心、區域醫院、地區醫院、基層診所。 若非罹患急重症,民眾可先至住家附近的基層診所看診,當家庭醫師認為有進一步治療的必要,才會將患者轉診至更高層級的醫院。 如果民眾未遵照轉診制度、直接前往大醫院就診,則必須支付更多部分負擔費用。 以西醫門診來說,原本在基層診所只需支付50元的部分負擔,在未經轉診的情況下,如果民眾直接前往醫學中心,其部分負擔費用將比基層診所多出840%。 你也許會納悶:「生病時還要轉診,轉到最後小病變大病,怎麼辦?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