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14年8月11日 · 問題來了這10個人在完成一個專案後公司發下100萬獎金給他們這時主管若將獎金平均分配給這10個人每人拿10萬表現最好的第一名便會因此覺得不公平而離職若是按照每個人績效高低分配獎金的話表現最差的人便會因為不覺得自己是最差的不該領到那麼少的獎金而抱怨連連主管要想避免這種情況發生只有建立公開透明又建全的升遷與績效制度才能讓員工有所依循的標準。 千億業務的成交秘訣 ㊙️ 建立有效銷售流程,創造永續成交迴圈【7/9 業務開發術|82折倒數】 Q:360度績效評估適合每一家公司採用嗎? A:要視組織的狀況而定。 如果公司很獨裁(指組織規模小,老闆說了算)就不用做360度績效評估。 會做360度績效評估的是因為老闆無法講難聽的話,所以需要其他人來告訴員工不適任。

  2. 2019年12月18日 · 不同於銷售人員的業績獎金年終獎金的制度通常是吃大鍋飯」,也就是依著公司整體的賺賠決定發放額度俗稱年終獎金池」;再按照各單位的目標達成程度或績效表現情況先發放至各單位最終分配至員工一般來說年終獎金池有幾個常用的計算因子: 1. 業績成長: 獲利較去年成長,則獎金池大於去年。 2. KPI達成程度: 按照 KPI(key performance indicator;關鍵績效指標)達到的程度高低,依級距表計算獎金池大小。 獲利超過預算目標,超幅愈大,獎金池也愈大。 3. 獲利百分比: 以公司計算年終獎金前的實際獲利為基準,從中提撥一個百分比(如 25%)作為獎金池。 假設公司賺 100 元,其中 25% 歸員工,75% 歸股東。 4.

    • 台灣老闆老謀深算:喜歡用年終獎金買「工作穩定度」
    • 台灣員工常見誤區:把底薪當全薪,怎麼算都覺得少
    • 台灣企業組織文化:各 Bu 為年終,鬥得要死要活

    台灣老闆普遍的心態,都是怕自己養的鵝會隨時飛走,因為任誰都不希望天天找人、訓練人,因此,年底才把年終發給你,基本上是為了制約你的穩定度,知道你撐完一年,荷包滿滿可能才會走,還算滿意的人就懶得走,任誰出來工作都是為五斗米折腰,老闆深知這個大道理。 很多公司入職時,是簽年薪 13 個月或 14 個月,但真實的發放,大多不一定會參照合約的字面上所言,大多會加上一條看公司營運狀況跟綜合考量你的個人績效,乘出一個發放金額,於是呢?大部分的資方,老謀深算的很,畫大餅說年薪保幾個月,根本沒這回事,很多人領到的獎金,往往比自己想的少很多。

    AY 拿出一整年薪資條說,一邊按著計算機,說我寧可跟你一樣高底薪啊!算完年薪還是比你少很多耶!我跟她補了一槍說,年終是按照底薪計算而非全薪計算。 我很多的朋友,時常有個誤區,誤把底薪當全薪。假設你月薪 5 萬,以為年終 2 個月會給 10 萬整,但真相其實是這 5 萬又會拆分出部分的伙食津貼,扣福委會、勞健保等等,月薪 5 萬是 Base Salary 而非 basic salary,Base Salary 跟 Basic Salary 在英文的概念是完全不同的,台灣人大多不知道其細微的差異,Basic Salary 只是 Base Salary 的一小部分。 回到月薪 5 萬的員工為例,你的底薪應是 4 萬多元左右,年終保 2 個月好了,你估計會領到 8 到 9 萬,而這些錢呢?都必須納入...

    年終還有一個影響甚大的因素,是 BU 營收狀況,尤其是上市、上櫃的大公司,每個 BU 的 Head 大多為了自身利益,為年終多領一點,鬥得要死,還不是為了多分一杯羹。 每個公司說到分錢,就是在做資源分配,我自己在發獎金時,曾被主管發現我的獎金怎麼那麼少,那時候我還是個菜鳥沒多想,後來知道是我跟主管掛在不同的部門編制,她的 BU 整體績效較好,領到的還算滿意,這件事讓我很無言,從職場小白中覺醒,原來獎金發放背後有那麼多不客觀的因素,身為知道真相的人,永遠都要有良好的心理建設啊!更不用說因為疫情,很多公司不可能在財務面達到損益平衡,估計也是年終無望。 說了那麼多,大家可以思考看看,原來自己的年終,背後是參雜那麼多不客觀的因素。台灣中小企業那麼多,更不能保證每家公司的薪資制度都很透明、公平公正。決...

  3. 2024年1月25日 · 其實影響年終獎金發放的因素眾多,我將企業主或主管該考量的重點依重要性高低排序如下: 企業發放年終獎金時,不該犯的 4 個錯. 1. 沒賺錢,不發可以嗎? 至少給予一個月年終獎金. 如果是勞動契約中有明文規範保障年薪,就屬於經常性給予(一般為1或2個月),構成工資的一部分;如果沒有,就屬於恩惠性給予,勞工並無請求權。 雖是如此,但若未約定,企業站在情理法的人情面考量,建議不論公司是否有盈餘,都應該最少發放1個月月薪,以滿足員工過年與發放紅包的需求。 2. 同事愛比較? 給比同業多一些,就能提升員工穩定度. 員工比較的對象,是他們可能換工作的同業,建議雇主以同業為參考值,比同業多發一點就能增加員工穩定度,避免年後離職的問題,還能建立雇主品牌。

  4. 2021年8月4日 · 薪水給到位,是基本條件! 想激勵員工獎金怎麼發最有效? 經理人熱門 八分生活熱門. 分享. 收藏. 你滿意你的薪水嗎? 根據人力銀行 yes123 調查,在 2021 年,92.6% 上班族動過春節後轉職的念頭,其中過半數是因爲「不滿意薪水」。 薪水、獎金等外在的物質報酬,是員工評估公司是否重視自己付出的標準,也直接影響工作動機。 要發多少才能有吸引力? 《動機,單純的力量》建議,企業可從兩方面檢視薪資制度,一是「內部公平」,企業對同職務、同經驗、同等貢獻者的薪資應一致;二是「外部公平」,跟外部公司的同職務相比,薪資不能落差太大。 延伸閱讀: 主管這樣做,部屬各個為你衝鋒陷陣,激勵部屬的8個秘訣! 追求效率與品質時,隨產能提升報酬.

  5. 2019年12月17日 · 收入包括薪資收入獎金收入或從股票基金賺來的理財收入支出則視個人消費習慣像是區分為食樂與其他等類別。 最後記得在表格中加上「預計收入/支出」、「實際收入/支出」以及差異這 3 個欄目,便於年末檢視 。 不過, 要做出預算表,必須明確知道自己資金的流向 。 如果沒有記帳習慣,也可先列出年度重大花費,以及它們需要償還或支出的月份即可。 先償債再理財,最後才是犒賞自己. 除了透過預算表掌控資金用途,使用獎金的方式也應該要改變,才能幫自己留下這筆錢。 徐采蘩指出, 獎金用途可以區分為 5 種,依序是償債、必要支出、緊急預備金、理財、犒賞自己 。 償還負債是最優先的用途,像是尚未繳完的分期付款、房貸等,降低未來還款壓力。 第二順位則是預留必要支出,例如過年孝親費用或保險費用等。

  6. 2017年3月14日 · 常態分配鐘形曲線是統計學對於事物總體母體分布現象的描述和前提假設中間者多二側雙尾極端者少回歸常態分配的本質5% 的淘汰制有以下三個問題: 歡迎訂閱《經理人》電子報,每天進步1%,一年強大37倍! 1.常態分配是現象的總結不該倒過來變成淘汰標準. 首要關鍵:「順序」很重要。 有個網路笑話:「一個女大生晚上到酒店陪酒 vs. 一個酒店姑娘白天到大學攻讀學歷」,語句順序的顛倒不單是表述不同,背後的語意(主體的動機、目的性)也完全改變。 同樣,常態分配是對事物觀察後的總結,不能、也不應直接「倒轉」以現象(輸出)作為標準,要求所有事物符合此現象,因為那是直接忽視自然、忽視事實的。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