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2年4月12日 · 在此之前,鄰近上海的昆山本就憂心忡忡,當地政府選擇跟進上海,宣布 4 月 2 日至 6 日實施「封閉管理」。. 但隨著時間過去,疫情依舊不見好轉,果不其然,如今再度宣布封城管理,當地受影響台廠只好再次高掛停工公告。. 昆山市在 5 日晚間宣布,從 6 日 ...

  2. 2024年5月25日 · 適用較無急迫性,但與民眾生活息息相關之警訊,如氣象局的大雨即時訊息、海嘯警報、颱風強風告警;公路總局的公路封閉警戒;水利署的水庫放水警戒;水保局的土石流警戒;疾管署的傳染病、國際旅遊疫情;民防管制所的空襲警報演習;原子能委員會的核子

    • 日系企業洗禮,秉持現場管理原則,親上戰場!
    • 第一道難關:沒有sop,如何快速學會建口罩機台?
    • 第二道難關:背景、文化不同的百人團隊,怎麼管理?
    • 領導不只是帶人,帶心才有一起勇往直前的勇氣

    戴雲錦一畢業就進入台灣瀧澤擔任實習生,一路從課長做到總經理,至今 46 個年頭。台灣瀧澤母公司為日本瀧澤,主要業務為研發、製造車床、印刷電路板(PCB)鑽孔機,戴雲錦自然深受日商企業對「現場主義」的堅持。 戴雲錦認為,身 為團隊領導者,如果只是坐在辦公室,聽員工報告、下決策,不只決策不夠精確,還可能耽誤到黃金時間。接下總指揮的角色後,他秉持 3 現原則,親自挑選台灣瀧澤近 10 位菁英,率領團隊在 2 月 10 日,拜訪政府指定的其中一家口罩廠商長宏機械。 延伸閱讀:主管最重要的工作:走動式管理 !走出辦公室,問題的解答就在第一線 打開手機相簿,戴雲錦秀出一張張工廠的照片,內部不過幾十坪空間,只容納 1.5 條產線,相較政府預計的 40 條產線,根本是天差地別。挑戰,才正要開始。

    當務之急是換到更大的廠房,透過各方協助,所幸找到 330 坪的場址,解決空間問題。但口罩廠商多為家族經營,員工只有 10 來人、負責管理和製造,而機台組裝的工作都交給老師傅處理,建產線的流程都存在他們的腦袋裡,難以快速複製上手。 想克服這個技術挑戰的第一直覺,應該是要求老師傅們建立 SOP,但戴雲錦搖著頭說,「我們不是輔導、更不是領導他們,我們只是共同完成,是協助者。」 如果端起領導者姿態,指示口罩場的老師傅做這個、做那個,對方的心理肯定不好受,也就沒辦法如期完成政府的目標。 因此,戴雲錦沒逼著老師傅寫下工作技巧,「你要他們寫也不可能啦,那都是經驗累積。」台灣瀧澤稽核室室長張麗慧補充,老師傅底子深、技術好,但較缺乏知識保存的概念,這與年輕一輩技術員的作業模式不太一樣。「我們員工會問很細,像是...

    第一條產線就耗費一周,距政府訂的目標還有一大段距離。許文憲和嚴瑞雄拉來一大票公會成員,總共有 32 家公司(含 3 個法人)補齊超過 140 名人力,形成戴雲錦的第二個考驗:上百人的團隊,儼然一間小型公司,但成員的專業技術和文化背景大不相同,怎麼領導? 戴雲錦攤開手上一疊資料,都是他一一製作的各式工作表格,包括出勤表、機台架構表、任務認領表等等,「這些表都是公開的,現場要找誰都一目瞭然,」對戴雲錦來說,透明化是組織運作順利的關鍵。 第一條產線完成後,戴雲錦據此建立產線的工作站,包含料架、小輸送帶、主機、封版、組裝、耳帶機、調整等10幾個生產站別,再細分各站所需的時間及人力,開放給各家廠商認領。除了工作分派之外,公開的最大好處是互相激勵,每家廠商都是該領域的佼佼者,自然會有競爭心態,彼此督促,...

    回顧這段跨公司協作的歷程,戴雲錦認為,「你有使命感,就會自動自發做,而這要靠激勵。」 成員沒日沒夜工作,拚產線,一天睡不到4小時,不免心聲抱怨,「我們為什麼要做得這麼辛苦......」當你不知道為何而戰、為誰而戰,身心靈遲早受不住。 這時候戴雲錦就會以自身例子勉勵眾人,這場戰役為的是你的家人,可能是剛出生的女兒、也可能是家中的老父母,是你身旁愛的每一個人。 除了將目標定義清楚,「讚美」的力量也很大。張麗慧表示,稽核室的任務就是記錄每一個環節,從第一天進入工廠到最後一天交機,拍了上千張照片,「何不讓這些照片發揮更大的效用?」 她將每個工作站、每位工作人員工作的照片,分享給該公司的老闆,由老闆稱讚自己的員工,這對員工來說是莫大的鼓舞,獲得主管肯定,就會更用心投入。 另一方面,政府宣布「口罩國家隊...

  3. 2020年4月1日 · BBC 統計指出,日本日經指數、美國的道瓊指數以及倫敦的富時 100 指數從今年初,疫情中國武漢爆發後,就開始一路下跌,而 道瓊指數以及富時 100 指數創下了 1987 年以來的單日最大跌幅,美國股市光是在 3 月就啟動了 4 次「熔斷」,暫停交易 。

  4. 2020年4月30日 · 領導者能從疫情中學會的事 一場無法事先預料到的疫情,就像是金融海嘯、或是突然發生的天災一樣,不僅會讓企業瞬間面臨巨大的挑戰,更有可能讓企業就此一蹶不振、累積多年的經營成果付諸流水。

  5. 2021年7月16日 · 全球化為企業帶來低成本、高效率優勢,卻讓供應鏈加長,協力廠數量更多,危機來臨時,往往難以應付。. 在這波新冠肺炎(COVID-19)的疫情,我們見證了牽一髮動全身的威力。. 根據 高盛 估計,疫情造成的晶片短缺,影響了 169 個產業,讓供應鏈的 ...

  6. 2022年5月13日 · 因中國疫情衝擊,鴻海、友達、和碩等台灣主要 IT 廠營收半年來首度陷入萎縮、且創 19 個月來最大減幅。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