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4年4月26日 · 今年春天台灣爆發食安危機從蘇丹紅辣椒粉寶林茶室中毒案到上市櫃餐飲集團如王品旗下的初瓦嚮辣以及藏壽司接連出現食物中毒。 4 月底,台中 EMPEROR 和牛燒肉、御帝和牛燒肉,也被食安處查出牛肉與其它食材過期。 曾任三商行外食事業部(現為三商餐飲)總經理、安心食品(摩斯漢堡)總經理,現為餐飲顧問的袁世民分析,這波食安風暴並非個案,背後有系統性原因,且不光是缺工、人力不足。 他觀察,從表層來看,有 3 個環節引發這次食安問題: 心態鬆懈、人員流動、季節影響,3大原因環環相扣. 首先,新冠肺炎疫情持續 3 年,在業績變差的情況下,導致餐飲從業人員心態鬆懈,「前幾年禁止內用,餐廳根本沒客人,連生意都做不起來了,就比較不會在意食安問題。 其次,是產業的人力結構變化。

    • 類型1:夸夸其談的龍捲風老闆
    • 類型2:捉摸不定的變色龍老闆
    • 類型3:大小事一把抓的控制狂老闆

    有一種老闆,本身自帶龐大氣場,每次一說話,總能讓會議室裡的空氣瞬間凝結,話說得太多,做得太少,心中總認為自己最厲害,不允許有員工搶走他們的光采;面對員工,事情做好是應該的,但只要做錯一件事,就罪該萬死,導致人人能躲就躲、能閃就閃。 管理這種老闆,你必須讓他有 「被需要感」,比如你周五有一場重要會議,那麼在這之前請主動向老闆提出召開會前會,預先徵詢他的意見想法。布朗利指出:「老闆最喜歡解決問題。」你讓他提前掌握結果和進度,他們的接受度會更高,不會直接在會上刁難你。

    還有一種老闆相當常見,就是指令不清、朝夕令改的變色龍老闆,他們永遠不知道自己想要什麼,只好不斷改變主意,甚至忘記自己曾經說過的話,無奈的下屬只好一肩扛起責任⋯⋯。 面對這類老闆,重工率真的很高,經常忙了大半個月之後才發現根本徒勞一場。但請先別崩潰,也別因為老闆的善變而慌了手腳。請先冷靜下來,換位思考,問清楚他們要什麼,並且在共事的過程中,完整記錄所有工作內容,尤其是 老闆交代的事情,務必要再用電子郵件發送確認對話,詳實記錄時間地點、負責人與負責項目,作為自保證據。

    最後,如果你老闆是典型控制狂,喜歡操控一切,無時無刻都在催進度,管理方法只能出奇招: 你就是要走在他前面。 布朗利說,我們必須在老闆說出口之前,就主動向他提出行程進度,並且跟他說:我知道這案子備受關注,何不每周一開一次進度會議,我會準備簡報匯報執行情形,如有其他狀況,也會及時提出,這樣可好? 任何事情都比老闆早一步,告訴他你手上事情的處理進度,以及每件事情的先後順序,並且主動請示他的想法,在老闆發飆之前就解決問題,就能避免被盲目操控,同時也能製造雙贏局面。 資料來源/Fast Company

  2. 2017年7月3日 · 日本行為科學家的帶人建議|經理人. 不懂帶團隊,那就大家一起!. 日本行為科學家的帶人建議. 「不管怎麼激勵,團隊表現還是一直不如預期」「團隊的整體業績好像一直沒有起色」身為主管,在帶團隊時,也常有這樣的困擾嗎?. 甚至覺得是因為團隊成員 ...

  3. 2017年3月27日 · 1.請別告訴他「每個人都會,請節哀順變。」 很多時候,不多說話反而是更好的陪伴。如果他願意多聊,就多聽。和他共同分享對亡者的回憶、以及你們和亡者間的點點滴滴。要是他不願意多說,請還給他獨處的空間。

  4. 2018年10月16日 · 一、不斷收信. 大家都習慣透過 email 溝通,但由於收件時間你無法掌握,常會有未如預期出現的 email 及其隨之而來要處理的事,導致你原本規畫的待辦事項不斷變動,最後可能一件事都無法完成。. 你可以這麼做: 設定一個收 email 的時間,否則你的時間都會拿 ...

  5. 2018年8月23日 · 安永聯合會計師事務所,審計服務部會計師林素雯解釋, 固定成本背後的意義,是業者無法很快的因應趨勢,順應市場變化做出改變 ,這代表飯店業面對各種衝擊時,需要更多的時間才能緩衝,做出應對。 究竟什麼是固定成本呢? 白話一點來說就是, 無論淡旺季,飯店都必須支出的成本 。 例如飯店各項設備、客房的內裝、租金等都是典型的固定成本,通常是事前就決定好的金額,經營者無法因為住房率下降,就想要馬上簡化設備,或是要求房東調降房租。 人事成本也是相同的道理,不可能隨時調配員工的班表,林素雯表示尤其大型飯店業者,為了維持一定的服務品質,不會全部雇用臨時員工,可調配的機動性也會下降。 而像是水、牙刷、沐浴用品等需要替換的消耗品,則會歸類為「變動成本」。

  6. 2014年8月13日 · 裂縫(crack)的產生,通常是工程意外的開始。. 在 《工程、設計與人性》(To Engineer Is Human) 作者亨利•波卓斯基(Henry Petroski)的眼中,設計永遠都有出現失誤的可能。. 波卓斯基透過《鉛筆》(The Pencil)、《小處著手:追求完美的設計》(Small Things Consider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