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15年6月1日 · 三高控制不好才傷腎. 不少人擔心高血壓藥吃太久會傷腰子要洗腎,因此當血壓降到正常值就自行停藥,結果造成血壓忽高忽低不穩定,「這樣更傷腎,」員榮醫院院長克士說,目前研究已指出糖尿病及三高(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控制不好,才會傷腎、洗腎,因此建議三高病人要定期服藥、長期穩定控制血壓血糖值,不要亂停藥,做好運動、飲食、生活調整,三高控制好,可避免心血管疾病。 克士提醒三高患者最好每3個月檢查一次,而且當天氣變化太大時要注意保暖,以免血壓不穩。

  2. 2023年11月2日 · 00:00 00:00. 根據內政部2020年的統計,65歲以上族群其健保醫療費用佔整體醫療開支的近四成;另外,國人門診跟住院平均費用約1,443元跟61,193元,不只總額,連單次費用亦在逐年攀升中。 從健保總體支出的趨勢可以看出,隨著國人平均壽命的延長,個人和家庭的醫療開支比重和費用也隨之遞增。 2023-11-02. .文 / 整合傳播企劃. .出處 / 整合傳播企劃. 字級. 收藏. 分享. 當醫療科技越來越進步,我們是否有足夠的準備,可以更無負擔地使用這些更好的醫療科技幫助我們延續壽命、提升生活品質? 醫療科技進步跟你有關? 看你有沒有「第二健保卡」!

  3. 2022年11月5日 · 康復之家(簡稱康家) 為社區精神復健體系的一環,主要收治慢性、狀況穩定的精神病友。 一般精神病者在急性期會在醫院做治療,過了急性期後,則可透過醫院精神科醫師評估轉介,或是依個人/家屬意願申請入住康家,目的是讓病友學習如何和其他住民相處、訓練生活機能,為日後回歸家庭、社會,甚至是找工作提前做好準備。 然而,在社會大眾普遍對於康家及整體精神醫療網相對不了解的情況下,對於設立在自家附近,或是學校旁的精神復健機構難免會感到恐慌,有些社區在得知康家要在自家附近設立時就拉起白布條抗議,房價下跌、影響生活品質都是原因,部分居民甚至會向民意代表陳情,認為病友會造成社區、校園維安問題,提出精神病友就應該在城市遠郊休養的想法。 台北市長柯文哲在面對類似議題時也曾坦言:「作為一個醫生不知該怎麼看這件事。

  4. 2023年3月1日 · 2023-03-01. / 羅幸惠. .出處 / 康健雜誌. .圖片來源 / 陳弘璋攝. 字級. 收藏. 分享. 40年前台灣複雜性新生兒及嬰兒先天性心臟病開心手術幾乎是開一個死一個開兩個死一雙」;在恩師台灣心臟外科權威洪啟仁教授的建議下張重義出國研習帶回相關技術知識甚至醫療文化為有複雜性先天性心臟病的小寶寶帶來新生的希望。 已經是康健訂戶? 立即登入. 訂閱加贈多功能烤箱 限時$2,180. 掌握全方位的保健知識. 提供最優惠的課程活動. 不受限閱讀官網全文章. 立即訂閱. 查看更多 優惠方案. 廣告 - 內文未完請往下捲動. 延伸閱讀. 文章關鍵字 #新生兒 #先天性心臟病 #病患隱私 #尊嚴善終. 您正在閱讀. 《張艾嘉︱不較勁,心歸位》 更多文章. 猜你喜歡.

  5. 2023年9月8日 · 1x. 腹式呼吸是一種相較於胸式呼吸更深層的呼吸法,能促進副交感神經,對身體的好處多多。 如何開始練習腹式呼吸? 3步驟學會正確腹式呼吸法,改善睡眠和胃食道逆流。 2023-09-08. .文 / 謝佳君. .諮詢專家 / 台大醫院復健部主治醫師. .責任編輯 / 陳祖晴. .出處 / 康健編輯部. .圖片來源 / Shutterstock. 字級. 收藏. 分享. 腹式呼吸原理是什麼? 腹式呼吸是使用較深層的肌肉,主要是橫膈膜與腹部肌肉力量來呼吸吐氣,作用到較深層的肺部,整個肺部進行氣體交換和氧氣攝取,達到較好的呼吸效益。 腹式呼吸和胸式呼吸有什麼不同? 台大醫院復健部主治醫師宋子茜解釋,胸式和腹式呼吸的不同主要在於作用的肌肉群與神經。

  6. 2023年5月22日 · WHO在2015年發布的飲食指南中,首度明確為糖分攝取量設下限制,建議成人和兒童將每日糖分攝取量控制在總熱量的10%以下;舉例來說,對於一天攝取2000大卡的人來說,最多可吃到50克糖,若能控制在總熱量的5%以下則更好。 此後,為了少吃點糖,大眾對於代糖的需求就提高了。 目前市面上常見的代糖大致可分成天然與人工兩類:人工甜味劑包括阿斯巴甜、糖精、三氯蔗糖、醋磺內酯鉀(又稱安賽蜜)等,而天然代糖則有甜菊糖、羅漢果糖、赤藻糖醇、木糖醇等。 過去一般認為,天然代糖較人工合成的代糖安全,不過近期國際期刊《自然醫學(Nature Medicine)》刊登的研究就發現,赤藻糖醇攝取量高的人,發生心肌梗塞、中風等心血管問題的風險高2倍。

  7. 2014年4月1日 · 2014-04-01. .文 / 曾沛瑜. .出處 / 康健雜誌. .圖片來源 / 陳德信. 字級. 收藏. 分享. 「要不要氣切? 」醫生、護士在媽媽進加護病房插管一、兩週後,開始頻頻來問。 Tommy的媽媽摔倒導致脊椎粉碎性骨折,沒想到開刀後尿道感染變敗血症送進加護病房急救,立刻插管,接上呼吸器。 病情逐漸穩定後,醫生開始建議氣切,轉到呼吸照護中心,Tommy感覺好像急著把媽媽趕出去似的。 Tommy的爸爸已有失智症狀,媽媽脊椎手術後手腳還不能動,且有重度憂鬱的病史,Tommy擔心一旦氣切,從此媽媽會像植物人般長期臥床,折磨於焉展開,纏綿病榻,後半輩子都要靠根管子。 現實層面則是Tommy將面對龐大的照護壓力與經濟負擔。 * * *. Lily幫媽媽做出氣切決定,卻讓她自責一輩子。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