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急性心肌梗死AMI),又称心肌梗死是由于 冠状动脉 急性阻塞导致相应心肌区域供血不足,使心肌坏死的影响生命的疾病。 该疾病主要由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 、 心律失常 、 呼吸衰竭 等各种原因导致的血液供应不足、 心肌缺氧 和心肌过度耗氧等多因素所致。 全球范围内,急性心肌梗死发病率与死亡率较高,且以中老年人及有心脏疾病、吸烟、 糖尿病 及 高血脂 等高危人群较为常见。 根据其发病原因,急性心肌梗死常被分为5种类型。 急性心肌梗死的主要症状包括持续超过30分钟的临床表现明显的胸痛或憋闷感等心脏缺血症状,患者常有濒死感。 在疼痛发作的早期,患者可能还会出现胸闷、气促、咳嗽等心衰症状,严重者可能出现休克症状。 急性心肌梗死为非传染性疾病,主要通过心血管疾病等原发性病症进行发病。

  2. 1型. 在冠状动脉斑块基础上由于斑块破裂糜烂侵蚀等原因继发血栓形成而发生的急性心肌梗死心脏肌钙蛋白升高或降低至少1次超过正常值上限并至少具备如下证据中的一项心脏缺血症状新发的心电图表现符合缺血所导致的存活心肌丧失或室壁运动异常的影像学依据冠状动脉造影提示血栓。 2型. 心脏肌钙蛋白升高或降低,至少1次超过正常值上限,与冠状动脉血栓无关的心肌耗氧量和供氧量不平衡导致的心肌缺血,并至少具备心脏缺血症状、异常心电图表现、符合缺血所导致的存活心肌丧失或室壁运动异常的影像学依据中一项证据。 3型. 心脏性猝死。 未能取得血清标本的心源性猝死患者,生前存在心脏缺血或心电图改变的证据。 4型. 4a型.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相关的心肌梗死。

  3. 心脏性猝死 (sudden cardiac death,SCD)是指 急性症状 发作后1小时内发生的以意识骤然丧失为特征、由心脏原因引起的自然死亡死亡的时间与形式都在意料之外,是 心血管疾病 最常见、最凶险的 死亡原因 。 我国SCD 发生率 为41.84/10万,每年猝死人数达54.4万例,居世界首位, 疾病负担 严重。 [1] 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 ( ICD )是预防心脏性猝死(SCD)最为有效的 治疗措施 。 [2]ICD具有支持性起搏和抗 心动过速 起搏、低能量心脏转复和高能量除颤等作用,能在几秒内识别快速 室性心律失常 并自动放电除颤,可明显减少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猝死发生率,挽救患者生命。 [3]

  4. 急性心肌梗死 (AMI)并心源性休克是指心脏在短时间内心排出量急剧且明显降低从而导致各器官严重灌注不足而引起全身微循环功能障碍出现一系列缺血缺氧代谢障碍以及重要脏器损害为特征的临床综合征是其最危重并发症之一是AMI死亡的主要原因。 随着诊断及治疗手段的进展,AMI并发心源性休克的发生率、病死率均有所下降。 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支持下,急诊血运重建和及时治疗致命性心律失常可降低病死率。 中医病名. 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源性休克. 就诊科室. 心内科. 多发群体. 冠心病患者. 常见病因. 急性心梗相关的左心室功能衰竭、急性心梗机械并发症、右心室梗死等所致. 展开. 常见病因. 急性心梗相关的左心室功能衰竭、急性心梗机械并发症、右心室梗死等所致. 收起. 常见症状.

  5. 心肌梗死后综合征(PMIS)也称Dressler综合征:是指 急性心肌梗死 后数日至数周出现以 发热 、 心包炎 、 胸膜炎 、 肺炎 等非特异性炎症为特征的一种综合征,并有反复发生的倾向。. 本病于1956年由Dressler首次报告。. 心肌 再灌注治疗 开展之前,此病发病率占 ...

  6. 心脏性猝死的主要表现为心脏原因引起的 胸痛 、 气促 等急性发作后1小时之内死亡发现之前往往没有征兆一旦发生有效营救时间短暂。 中医病名. 心脏性猝死. 别 名. 心源性猝死. 就诊科室. 急诊科. 常见症状. 心脏原因引起的胸痛、气促等. 目录. 1 病因. 2 临床表现. 3 检查. 4 诊断. 5 鉴别诊断. 6 治疗. 7 危害. 8 预后. 9 预防. 病因. 播报. 编辑. 1. 器质性心脏病. 1)大多数心脏性猝死的发生与器质性 心脏病 有关,如 冠心病 、 心肌病 、瓣膜性心脏病等。 2)心脏性猝死另一型为 恶性心律失常 所致,它的发生是冠状动脉血管事件、 心肌损伤 、 心肌代谢 异常和(或) 自主神经 张力改变等因素相互作用引起的一系列病理生理异常的结果。

  7. 心肌梗死后室间隔穿孔是急性心肌梗死后室间隔发生缺血并出现破裂导致的继发性室间隔缺损其与先天性室间隔缺损在形成机制病理生理手术方法与手术时机的选择上有很大的区别此病发病率占心肌梗死的1%-2%多数发生于初次心肌梗死后男性较女性多发。 心肌梗死(特别是透壁性心肌梗死)后2、3天至一周内,有1%~2%的患者发生室间隔破裂穿孔,引起突发性心室水平左向右分流,其中约25%的患者死亡。 室间隔穿孔是心肌梗死的严重并发症。 穿孔多发于(60%)前间壁,少数发生于后间壁(20%)。 左前降支第一分支的近侧突然堵塞,形成大面积心肌梗死,累及室间隔和心尖,易导致室间隔后下部穿孔,可同时伴有左心室室壁瘤,病情恶化,出现心力衰竭。 直径超过2~3cm的室间隔坏死穿孔,患者很少能生存下来。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