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1. 新光新富貴增額終身壽險 相關

    廣告
  2. 醫療、意外、手術等全方位保障,住院最高每日給付8000元,網友最推的醫療險保單。 最高360萬醫療保障,住院最高每日給付8000元,每屆滿五年再領一萬生存金!立即試算保費

搜尋結果

  1. 2024年5月7日 · 臺北市勞動局公布 113 年 3 月份違反《勞動基準法》裁罰結果,南山人壽保險遭罰 160 萬為最高,新光三越百貨、寒舍餐旅、拓勤、台灣櫻花也上榜。 商業

    • 儲蓄險是什麼?其實沒有這個商品名稱
    • 儲蓄險期滿前就提早解約,拿不回所有本金
    • 儲蓄險的報酬率,並不是dm上的預定利率
    • 儲蓄險可以幫忙存錢,但不能幫忙轉嫁風險

    儲蓄險,又被稱為「類定存保單」,保障額度較低,通常沒有提供太多的死亡保障,但繳費期滿後會退回一筆錢,如果拿回的本金和利息比定存高,會吸引不少民眾當成理財工具之一,不少保險業務員為了讓民眾好理解,常以「儲蓄險」來代稱。 但金管會 2019 年 12 月公布「健全保險商品結構相關規範」,在壽險商品死亡給付規範修正部分規定,確保保單價值的準備金比率要符合一定數值以上,並在 2020 年 7 月生效。金管會此舉主要是確保保險業承擔一定死亡風險,降低壽險商品儲蓄成分,提升死亡給付比重,讓保險回歸保險的保障本質。 例如某 31 歲保戶購買一張終身壽險保單,如果不幸在 40 歲前過世,這張保單的死亡給付必須至少是已繳保費的 160%(不同年齡層死亡保障門檻比例不同),因此如果保戶已繳 50 萬元保費,死亡...

    市面上常見的儲蓄險,有 6 年期、10 年期或 20 年期等,保戶如果不是選擇躉繳(即一次繳清),那每年、每半年、每季或每月都必須要繳費,等於具有「強迫儲蓄」的優點,幫助沒有存錢定力的人,把錢真的留下來。

    第二件要了解的事情,是許多人一定非常在意的問題:儲蓄險利率真的比定存好嗎?回答這個問題之前,首先要了解常常在保險 DM 上看到的利率,其實是「預定利率」。預定利率並非保戶未來實際拿到的報酬率,而是保險公司扣除保險成本、行政費用之後,預計獲得的報酬率。 因此,想知道儲蓄險實際的報酬率,應要使用 IRR(內部報酬率)計算。保戶除了可自行使用 Excel 試算,網路其實也有很多方便的計算機,只要輸入儲蓄險年期、年繳保費、領回時間以及期滿領回金額(或每年還本金額),就能得出IRR,這時候可再跟活存、定存比較,判斷要選擇哪項工具。

    保險的重要功用之一是轉嫁風險,但如果投保的是儲蓄險,應注意儲蓄險著重於存錢,而不是保障。以 30 歲男性為例,保額 100 萬元的一般終身壽險,年繳保費為 3 萬 1,300 元。但相同保費若是投保儲蓄險,只能擁有不到 20 萬元的保額。 所以投保儲蓄險之前,應先檢視自己的保障是否足夠,不夠的話這筆預算建議優先補足,否則真正發生意外、疾病時,儲蓄險難以形成保護網,無法提供足夠的保障。

  2. 2023年8月10日 · 許澎表示,新光金總資產有 2/3 都是以壽險為主體,去年新壽去年稅後淨損 47.9 億元,主要匯兌避險成本升高和資本利得下降所致,新壽過去吸收過多高利率保單,且投資部分主要是海外長天期債券市場,雖可獲得固定收益,但也反映匯兌損失與避險成本 ...

  3. 2021年4月12日 · 根據壽險公會統計資料顯示,受惠於近期美、台股指數創新高、金融市場活絡,民眾投資意願增加等因素,光是在 2021 年 1 月,投資型保單的保費就較去年同期增加了 113.6%。 可以說,這是在儲蓄險陸續停賣後,最熱門的收益型保險商品之一。 然而,財團法人金融消費評議中心指出, 在過往的申訴案件中,爭議最常見的原因是業者未向消費者充分說明商品資訊,特別是投資型商品和衍生性商品。 過去就曾有 70、80 歲的民眾在不了解的情況下,聽信理專招攬買下投資型保單,事後才因虧損而悔不當初。 為了因應這類糾紛,金管會規定從 2020 年 9 月開始,65 歲以上的保戶在購買投資型保單時必須錄音、錄影,以確保消費者的權益。 如何避免投資型保單變成虧錢的無底洞?

  4. 2024年5月29日 · 台新金內部對於合併後的前景猶豫不決,主要原因是擔憂新光人壽新壽)連續兩期資本不足,可能會拖累台新金的財務狀況。 為了提高新光金在併購談判中的籌碼,吳東進積極尋求外部資金援助。

  5. 2022年8月26日 · 金管會公布壽險業上半年營運狀況,表示因受升息影響,截至 6 月底,壽險業淨值為 1 兆 2555 億元,相較於去年同期 2 兆 6330 億元,腰斬 52.3%。. 受創最深的南山人壽,第 2 季帳面淨值就減損 1880 億元,使母公司潤泰全、潤泰新大受影響,差點下市。. 金 ...

  6. 2023年10月27日 · 金管會認為中信金違反公司治理原則,對中信金重罰 3000 萬元;子公司台灣人壽也遭罰款 1000 萬。對比先前的「股東干政」的例子,新光金曾遭罰款 2000 萬元,開發金及旗下凱基證券、中壽合計罰款 2840 萬元。此次加總 4000 萬元罰緩,是歷來最高的懲處。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