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0年4月1日 · OECD 也在疫情爆發後,發布了的數字,去年 11 月預測的 2020 年全球經濟成長率為 2.9%,現在則調降為 2.4%,該組織還表示,若疫情持續擴散,會有愈來愈多公司暫停商業活動,讓員工待在家中,可能讓經濟成長率持續下修到 1.5%。

  2. 2020年1月30日 · 疫情數據來自世界衛生組織 WHO、美國疾病預防與管制中心 CDC、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National Health Commission),還有中國醫療專業線上社群丁香園。. Gardner 補充,像各地疾病中心和丁香園這種在地的社群可以提供第一手消息,會比經國家 ...

  3. 2021年7月2日 · 將衛福部疾管署公布的疫情統計資料轉換為地圖方式呈現 點選行政區會顯示確診人數、每日新增確診數、男女比例和年齡分佈情形 可檢視新冠肺炎快篩站的分佈和詳細資訊 (本文轉自免費資源網路社群)

    • 辦公環境大升級,「維護空氣品質」成優先考量。哈佛商學院講師約翰‧馬可柏(John Macomber)認為,在疫情過後,辦公室、公寓、機場、醫院和學校的設備都將會大幅改裝,以因應日後再發生類似的病毒大爆發狀況。
    • 遠距工作成為新策略。在這波疫情之下,企業不得不祭出遠距工作政策,讓許多人首次體會在家工作。哈佛商學院副教授喬杜里(Prithwiraj Choudhury)就有幾點建議,首先,可以讓了解遠距工作軟體(如 Slack 或 Zoom)的人進行教學,讓大家都 學會在運用科技有效率地工作,即便疫情過去了,這仍是個重要的技能,現在正是學習的好機會。
    • 團隊變得更有彈性,企業要學會敏捷。在疫情期間甚至結束後,如何設計以及管理團隊將會變得更加重要,也就是 讓工作團隊更有彈性,以因應更換成員或地點。哈佛商學院領導及管理學講座教授艾美.艾蒙森教授(Amy Edmondson)提到,接下來許多企業將從靜態的結構轉換成動態的團隊形式,想成功的話,成員們必須在團隊中感到心理上的安全,領導者必須清楚表達傾聽的意願,不論是新想法、擔憂之處甚至是壞消息。
    • 這是企業重新建立互信文化的好時機。因應新冠病毒(COVID-19)帶來的挑戰,企業需要更全面、開誠布公的對話,才能更讓管理者清楚掌握疫情造成的真實衝擊。
  4. 2020年2月21日 · 針對疫情發展的評估,認為近兩個月就結束的比例僅有18%,而過半數的主管以審慎態度來看待疫情變化,認為應該在 6 月份之後才會告一段落,更有約 7% 認為目前無法評估。

  5. 2020年4月14日 · 自新冠病毒(COVID-19)引發的第一個肺炎病例到全球蔓延,至今已4個月,全球新冠肺炎確診人次突破 150 萬,美國更在兩周內躍升全球病例數之。. 台灣也接連頒布多項防疫政策,包含搭乘大眾運輸工具必須戴口罩,否則站務人員可禁止乘客搭乘(延伸 ...

  6. 2021年4月14日 · 風險背後總是伴隨著機會,新冠肺炎(Covid-19)席捲全球之際,對於不少企業來說,儘管營收和獲利受挫,卻是組織擁抱轉變最好的時機。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