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首頁林智凱. 標籤: 林智凱. 新聞. 【第30屆模範農民】林旺山:父子聯手,打造宜蘭南瓜王國. 農傳媒. 20170724. 林旺山善用 A 字型爬藤架、滴灌養液種植技術等,積極改善瓜果種植方式,並蒐集全臺最多的南瓜品種,於宜蘭建立「南瓜王國」。. 他結合在地農村 ...

  2. 林家兩兄弟分工合作,哥哥林智凱負責開發南瓜產品、寫企畫案;弟弟林致頡則專注於栽培管理及場內解說,回鄉不久便獲選為「全國百大青農」,而園區也在去年得到「全國關鍵報告農場省工大作戰」季軍的肯定。

    • 不只生態,更要「經營」永續
    • 模式化管理提高生產效益
    • 精修細節,讓員工更輕鬆
    • 團隊合作,創造同心文化
    • 聯絡資訊

    雖然成立時間不長,但時生的團隊成員如曾楞瑄、張展偉2位幹部都早已是老班底,過去10多年來與李惟裕在各有機農場間學習,包括曾是全國最大的有機農場「巨農」、八八風災後由鴻海集團斥資5億興建的「永齡農場」等。也曾一起飛到中國成都,管理過500公頃的大型農場,可說經驗豐富。 2年多前,他們再到官田開疆闢土,後來張智濠、葉孟達、林聖儒等青農,則藉由農民學院平臺,陸續加入見習。一段時間後,時生的青農們進一步以申請「百大青農」作為組織團隊的動機,操作農場組織經營,並就近請李惟裕擔任陪伴師。 從農場會議室的大面窗望去,數十棵欖仁樹圍繞一座明鏡般的埤塘,映出農場中的豐富生機;副場長曾楞瑄更為多數動物都取了名字,言談中盡是對這片土地的熱愛。李惟裕說明,「時生永續農場」的名字來自《論語》陽貨篇:「四時行焉,百物生...

    以永續經營為目標後,面對國外大農進逼,團隊也開始思考自身定位,認為唯有提高品質和良率,才有競爭力。相較於以往經手的大規模農場,李惟裕表示時生的規模較小,也沒有豐厚資金,但團隊卻能由過去經驗累積、濃縮的成果,致力於用有效率的方式,達到「週年生產、穩定供貨」。 時生的生產效率體現在精簡的人力安排上——生產部分,農場青農幹部共6人,各自負責田間生產、包裝後處理、銷售及排程等,加上田間操作人員約5人,便能撐起全年200噸的產量。要做到這種成果,李惟裕指出,靠的是長期採用的模式化管理。 自李惟裕經營第1座有機農場以來,便讓農場的所有狀況都「有跡可循」,包括投入成本、人力績效,作物預估產量及實際產量等,皆以圖、表記錄追蹤,方便各部門精準掌握產量、規劃生產期程。 團隊中負責採後處理的林聖儒,就讀嘉義大學園...

    根據既有經驗,隨時針對田間現狀精修工作流程,則是時生團隊的另一個特色。林聖儒指出,相較於一般農場員工照指令走的受僱者心態,時生的幹部們被鼓勵針對現有SOP及問題,提出更有效率的解方。大到動輒影響數百斤產量的種植、採收流程,小到一趟路該一次拿完多少東西,都在檢討範圍內。 訂出合理的職務安排,除了能提高工作效率,更能提升員工對工作的成就感及認同感。這點,擔任作物生產管理組長的張智濠感觸最深。來到時生前,張智濠在庇護農場帶領身心障礙者進行田間生產,但後來遇到瓶頸;雖然花錢買了農藥肥料,生產成效卻有限,更讓他過意不去的,是自己不知道怎麼針對田間需求,做出有意義的工作分配。 「講難聽一點是在浪費他們的時間、消耗人力。」張智濠說,無論是誰,老是被指派做沒成效的工作,也會厭煩、沮喪,但他相信每個人都有適合...

    從時生的運作模式也可發現,專業分工、團隊合作是讓一切得以運作的根本。相較於臺灣眾多青農各自投入農業戰場,時生的青農皆表示不打算自己創業,主要原因是,在長期經營的考量下,他們看不見單打獨鬥的未來。 張展偉認為,獨自奮鬥的成本太高、利潤太低;而林聖儒就過去觀察,指出多數家族企業式的小農場,限於人力無法擴張規模,利潤幾乎沒有增加的可能,甚至會隨成本增高而下降。他認為,唯有藉由團隊合作,讓每人專注於所長,才能創造整體最高效益。 李惟裕也指出,像時生這些沒有家族資源的農業學徒,必須「打團體戰」,整合彼此能力,共同運作一個農場,才能達到效果。他也建議青農們腰要夠軟,放下各自為政的自傲,傾聽團隊成員間的建議,以獲取最大利益。 相較於眾多小農在供貨上的不穩定性,通路商普遍傾向較有規模的生產者,團隊模式也因此...

    時生永續農場 營業時間:平日08:00~17:00 電話:06-579-3147 地址:臺南市官田區南廍里118鄉道1.2公里處 (本文轉載自《鄉間小路》2017年8月號,Vol.43 幕後花絮) 1. 標籤 2. 官田 3. 時生永續農場 4. 永續經營 5. 青出於農 6. 驗證 7. 百大青農 8. 臺南 9. 有機 1. facebook 2. line 3. twitter

  3. 其他人也問了

  4. 農工合作建構電動農機產業生態系 省工減碳顧健康. 士畦表示,農機電動化產業策略聯盟是農工合作的進一步衍伸。. 工業技術研究院(簡稱工研院)去(2022)年底率先推動「農機電動化產業策略聯盟」(簡稱農機電動化聯盟),攜手台灣農機工業同業公會 ...

  5. 凌聚農業專注智慧軟體的研發,幫助臺灣農業升級。 撰文/梁鴻彬 攝影/吳尚鴻. 「農產品的產銷儲運唯有導入科技及數據的管理,才能解決農業現場的痛點! 」凌聚農業的總經理林靖祐表示,17年來持續投入深耕智慧農業的科技軟體開發,目的是為了實現農產品的流通與全程溯源。 位在嘉義新港的「儂鑫有限公司」(祥好農場)每天要出貨兩萬包蔬菜,場長葉永霖以親身經歷表示,引入「凌聚農業」的「農業ERP」及「農易配」智能派車系統,不但能掌握從種植、採收、倉儲、配送、銷售及財務等流程和數據,掌握一條龍的農產品產銷過程,更重要的是經由雲端資訊流的控管,解決農業現場的痛點。

  6. 宜蘭縣政府農業處企劃輔導科科長李長珊說明,宜蘭在反六輕時期就能大致看出當地追求永續的意識,2000年枕頭山休閒農業區和中山休閒農業區相繼設立,觀光果園如雨後春筍般接續湧現,「農場」的概念也逐漸成型。. 2006年雪山隧道通車,為了降低人潮大量湧 ...

  7. 育種孵化到電宰分切,產銷一條龍的土雞王國. 一日齡充滿活力的桂丁雞。. 當高度商業化的白肉雞以鋪天蓋地之姿,幾乎蠶食世界各國的雞肉市場,「凱馨實業」力守臺灣的土雞文化,建置亞洲最大的有色雞電宰廠,並整合上游種雞場與孵化場,培育出臺灣首支 ...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