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4 天前 · 中央大學極地研究中心指出這次任務透過辜嚴倬雲植物保種中心執行長李家維的帶領將農業部農業試驗所的國家作物種原庫以及民間團體阿之寶的能量整合起來以及感謝郭華仁名譽教授種原提供者張松彬教授夫人邵芳嫻女士第一批栽種者布農族人全忠

  2. 畜衛所 是 成為全球第一個十足目虹彩病毒DIV1的參考實驗室,農委會主委陳吉仲說,「這對我國水生動物疫病診斷技術來說,無疑是最高的肯定」,2014年中國養殖白蝦發現DIV1,對十足目甲殼類有高度致死率,嚴重危害產業安全,畜衛所2018年建立DIV1的檢驗方法,2020年5月執行甲殼類養殖場監測時,完成分子生物學、病理學的診斷與疫調,並在臺灣發現DIV1後,啟動主動通報病例及進口蝦苗納入診斷監測,輔導業者清除染病蝦場,控制DIV1在臺灣的疫情。 防檢局表示,畜衛所研究DIV1的成果斐然,獲OIE亞太區域代表處肯定,多次邀請畜衛所於OIE區域相關會議中分享研究成果,今年獲得OIE認可,是目前OIE全球唯一診斷DIV1的參考實驗室,我國高水準的水生動物疾病研究及診斷能力再次獲得國際肯定。

    • 水中生物活動力辨識技術
    • 水中生物體長影像辨識技術
    • 水下聲學應用於養殖魚數量計數與魚體長估算
    • 打造臺灣成為智慧養殖王國

    科技日新月異,數位化影像、人工智慧的進步與高速的4G網路,高畫質影像分析技術已日趨成熟,並逐步擴展至水產養殖的應用。養殖魚類的活動力在水產養殖過程中為一重要的指標,活動力下降、魚群反應遲鈍可能代表寄生蟲或病菌感染、水質不佳、溫度過低,進一步反映出食慾降低、攝食量減少等行為,因而隨時掌握餵食過程中魚群的活動力資訊,有利於養殖戶及時針對魚的行為採取應變措施。 水試所與工業技術研究院合作,針對室內養殖的石斑魚開發智慧水中生物活動力辨識系統,運用水中高解析鏡頭影像拍攝魚群活動力畫面,以活動式的水中取像平台,開發出一套活動力與視覺監控模組;並針對水產養殖的特性,拍攝水中魚群活動狀況,應用機器視覺和自動化連續性影像的處理技術,將影像記錄於電腦,完成自動化分析,計算在水下的養殖魚群平均活動力。 此視覺監控...

    水中生物體長以水下攝影機拍攝水中影像連續即時量測,該系統以水下攝影機、照明光源、可調式支架與強化影像底板為基礎組合,可依空間配置多組量測機構,照明光源以白光或自然光為主,可調式支架便於組裝拆卸,並可依照實際應用場域調整量測位置與高度。 水中生物體長辨識演算法利用機器學習技術,辨識流程為:首先於鏡頭可視範圍內自動辨識出完整魚體,並藉由追蹤技術避免重複取樣,以利於將目標物(魚隻)分割出來,接著標示出魚的外型輪廓,進而量測頭尾間的魚體長度並轉為公分,在魚不離水的情況下探知魚體長,並可依該魚種的體長換算出體重,提供投餌量或是換料的參考依據。

    水下聲學大多應用聲納系統的探測以及接收資料的分析處理來探知魚群,現階段市售的魚群探測儀器大多應用於開放水域尺度較大的水文環境,如漁撈業或觀光漁業。經測試,市售魚探機在養殖魚池的魚群探測,其限制條件多,例如:環境水深、聲波能量等,常無法獲得有效探測結果,因此水試所針對養殖魚池環境開發專用的聲學設備探知魚群。 聲音須藉介質傳播,不同的介質傳播速率不同,一般在固體中傳播速率較快, 其次是液體,在氣體中則較慢,且聲波有反射、繞射、折射的特性。聲波頻率若超出人耳可察覺範圍,則稱為「超聲波」或「超音波」。由於電磁波在水中的傳播距離較受限制,因此水下感測常採用聲波或超聲波。聲納,如導航聲納、側掃聲納、測深聲納、多音束測深聲納、超音波造影系統等,就是在水下感測常用的工具,用於目標物偵測、海底地形測繪、目標物...

    依據聯合國糧農組織的報告,2014年起養殖漁業供給人類直接食用數量已超過捕撈漁業且持續快速生長,臺灣有水產養殖王國美名,但隨著養殖病害、其他周邊國家的競爭、氣候變遷所導致的環境變因,以及農業勞動力老化、臺灣養殖成本逐年提高等因素,導致近年來臺灣養殖業國際競爭力衰退。幸而隨著世界各國之大數據、物聯網、AI影像技術蓬勃發展,推動智慧養殖技術研發已成為主流,因而將臺灣先進科技導入水產養殖產業,將可突破現有養殖瓶頸。 本文轉載自402期《漁業推廣》月刊,原文標題〈我國水下感測技術於水產養殖應用現況〉 1. 標籤 2. 水產養殖 3. 水下攝影 4. 水下感測技術 1. facebook 2. line 3. twitter

  3. 其他人也問了

  4. 李淳表示從遞出加入CPTPP的申請書至CPTPP成立工作小組審查是第一階段為入會入場券的取得現在臺灣要努力的重點在於拿到入場券各別與11個會員國諮商處理他們最關切的問題例如日本福島五縣市食品的開放取得與11個會員國在貿易往來關鍵議題的共識讓他們同意成立工作小組來討論是否讓臺灣加入第二階段才是進入入會實質談判。 除了11國關切議題,李淳認為誠信也很重要,雖然萊豬進口與CPTPP11個會員國沒有直接關係,但這是臺灣能否遵守承諾及國際貿易規則的展現,如果這次反萊豬公投通過,是第2次以民意拒絕外國產品進口,對於臺灣的形象、遵守承諾的條件等,都是滿大的傷害。

  5. 農業部於2016年提出農業再生計畫,並於2017年推行智慧農業至今,鼓勵智慧科技與精緻化溫網室設施的發展,目的為改良產銷技術,以因應氣候變遷帶來的挑戰。 生物資源暨農學院院長林裕彬表示,「目前全球面臨氣候變遷、水資源缺乏與食安等問題,對農業造成極大影響,勢必要朝向精準化、自動化栽培的方向邁進,智慧農業結合設施栽培會是未來發展的一大趨勢。 我們希望能整合臺大所擁有的高科技技術、工具,建構智慧溫室,實踐高科技農夫的願景。 」林裕彬放眼國際,相信臺灣擁有的技術絕不遜色。 國立臺灣大學農場訪客中心(綠房子)旁,共有6座太子樓式玻璃溫室,近2年透過「智能溫室及數位專家栽培系統之研究」計畫取得農業部補助,而得以修繕與改造。

  6. 臺大人類學系教授呂欣怡認為任何新的海域開發計畫應兼顧與尊重傳統海洋社群的權益與智慧保護沿岸漁場不只保護家計型漁業的維生資源更是國家糧安全部署不可或缺的一環沿岸漁業的碳排及蛋白質轉換率均符合低碳時代永續目標的要求既然建設風電是為了追求綠電更應落實綠色能源的精神。 環團:政府應完備海洋空間規劃. 臺灣領海也是國土計畫的範圍,《國土計畫法》將國土分為4大類:國土保育地區、海洋資源地區、農業發展地區、城鄉發展地區。

  7. 20181008. 全球水產養殖業發展與疾病密不可分,病毒、細菌、真菌等感染問題都會對產業造成重大損失,過去20幾年來,養殖業的研究大多著重於篩選益生菌,將其應用在飼料添加與水質管理,以強化魚體免疫能力。 中央研究院細胞與個體生物學研究所特聘研究員吳金洌從人類醫學的腸道菌相研究發想,組成研究團隊,以宏基因體分析腸內菌叢,深入探討養殖物種免疫與其腸道菌相的關聯性,期望能運用研究成果開發微生物製劑增強魚蝦免疫力,協助產業未來發展。 從人類到石斑魚的腸道菌相研究. 人類醫學最新相關研究發現,腸道菌相與免疫系統、失智症及神經性疾病等疾病有重要關係,吳金洌長期研究魚類疾病,他從醫學的角度,認為水生動物疾病與生物的腸道菌相有關性值得深入研究。 研究人員會解剖石斑魚,取出腸道,分析內部的腸道菌相。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