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1. 相關搜尋:

搜尋結果

  1. 東港鎮公所 是東港鎮最高層級的地方 行政機關 ,在中華民國政府架構中為鎮自治的行政機關同時負責執行縣政府及中央機關委辦事項東港鎮的自治監督機關為 屏東縣政府 。 鎮長由全體鎮民直接選舉產生任期為四年可連選連任一次東港鎮公所並置鎮政會議為鎮政最高決策機構在鎮長之下設有6課3室等9個內部單位及3個附屬機關 [7] 。 2022年新落成的東港鎮公所. 東港鎮民代表會 是東港鎮的最高 民意機關 ,代表東港鎮全體鎮民立法和監察鎮政。 鎮民代表由公民直選選出,任期為四年,可連選連任。 東港鎮民代表會共有11位鎮民代表,分別為第一選區4席鎮民代表、第二選區1席鎮民代表、第三選區3席鎮民代表、第四選區3席鎮民代表,主席、副主席由11位鎮民代表互選產生 [8] 。 行政區 [ 編輯]

  2. 東港鎮(臺灣話: Tang-káng-tìn )位於臺灣 屏東縣西部中段沿海,北臨新園鄉、崁頂鄉,東鄰南州鄉,西南隔台灣海峽與琉球鄉相望,南接林邊鄉。以每逢三年一科的東港迎王平安祭典而聞名。 東港位處屏東平原南端,東港溪自東港與新園鄉交界出海,地勢平坦加上濱海,故產業以漁業及農業為主 ...

  3. 序言. 歷史. 早期. 日治時期. 戰後時期與中華民國政府遷台. 臺灣民主化. 募徵併行. 恢復徵兵. 法源依據. 服役規定. 相關條目. 參考文獻. 外部連結. 臺灣兵役制度 依照 中華民國法律 ,實施募徵併行的 義務役徵兵政策 ,所有達到服役年齡的合格男子均須服1年常備兵役、或接受4個月軍事訓練。 台灣歷史 上,早期以招募 志願 從軍為主, 徵兵制度 始見於1945年1月 日本統治 末期,為 第二次世界大戰 戰場之人力需求而產生 [1] 。 二戰後台灣進入 中華民國時代 ,由於 第二次國共內戰 失利, 中華民國政府 自1949年12月起在臺灣實施徵兵制度。 1949年至1987年, 陸軍 服役2年, 海 空軍 3年,1967年新增 陸一特 3年。

  4. 其他人也問了

  5. 9月1日實施。 2023年3月25日,配合 國立中興大學 南投分部 進駐中興新村,原位在南核心的政府機關開始進行搬遷,內政部役政署率先遷至北核心。 5月26日,立法院三讀通過《內政部組織法》修正草案。 6月9日,公布修正《 內政部組織法 》 [1] 。 9月20日,配合內政部新組織架構實施降編業務單位「 內政部役政司 」、辦公地點改為新北市新店區,原中興新村址改為 內政部替代役訓練及管理中心 (改直隸內政部)。 歷任首長 [ 編輯] 署長. 司長. 組織編制 [ 編輯] 替代役公益暨反毒大使團 [ 編輯] 管理組底下的替代役公益暨反毒大使團創是以創意表演的宣導方式,走遍台灣,將反毒的訊息傳達給每個觀眾。 現今演藝圈許多知名藝人擔任過,例如.

  6. 《 徵兵規則 》為依照 中華民國 《 兵役法 》所訂之 行政命令 ,是 臺灣兵役制度 之細項規則,內容則包含役男認定、徵調文書、役男身家調查、徵兵檢查、抽籤徵集及入營輸送等等事宜。 《徵兵規則》執行單位為各 直轄市 、 縣 市 政府及 鄉 鎮 市 區 公所。 沿革 [ 編輯] 主條目: 臺灣兵役制度. 臺灣的 徵兵制度 始見於1945年1月 日本統治 末期,為 第二次世界大戰 戰場之人力需求而產生 [1] 。 第二次世界大戰 結束後, 中華民國 代表 盟軍 佔領 臺灣 。 戰後初期除了 二二八事件 發生期間,並未於臺灣設置大量軍隊,而是以警備力量為主,因兵源充足,故並未於臺灣實施徵兵制。

  7. 臺灣正體. 工具. 東港郡管內圖. 東港郡 為 台灣日治時期 的行政區劃之一。. 該郡隸屬 高雄州 。. 東港郡役所設於 東港街 ,所址為今東港分局東濱派出所。. 東港郡管轄東港街、 新園庄 、 萬丹庄 、 林邊庄 、 佳冬庄 、 琉球庄 。. 東港郡轄域即今 屏東縣 東港 ...

  8. 東港保萐大將軍小祠 [a] ,或稱 保箑大將祠堂 [2] ,是位於 臺灣 屏東縣 東港鎮 共和新村的廟宇,供奉空襲身亡的日本人。 歷史沿革 [ 編輯] 共和里在 台灣日治時期 原為服役於 大鵬灣水上機場 的 東港海軍航空隊 軍官宿舍群。 二次大戰 末期,屏東空襲造成當地的日本軍官傷亡。 臺灣戰後時期 ,成為空軍幼校等單位眷屬的居住地,名為「共和新村」。 [1] 神桌與防空洞入口. 保萐大將軍牌位,旁邊有日本軍機模型與日本軍歌錄音帶 [1] [3] 。 丈夫為湖北籍羅姓海軍軍人、臺灣籍的羅媽媽,在共和里住家設立祭拜 瑤池金母 、名為「無極慈母宮」的私壇,又因覺得旁邊的 防空洞 相當陰森,就在防空壕前方蓋一座 土地公廟 。

  1. 相關搜尋

    東港鎮公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