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一般少女的初經年齡平均是11-13歲,由於氣候、遺傳、營養的影響,初經的年齡會有所不同,最早可能為10歲,最晚為18歲。 初來時月經為暗紅色月經期不規則,經量也不多,因身體的內分泌系統尚未完全成熟,需等到身體成熟後,才逐漸形成週期性月經。 現代人愈來愈早熟,初經的平均年齡,已提早大約是十二歲,您小女兒的初經的年齡是11歲,算是正常。 已屆青春期的初經,身體的內分泌發育成熟,無法用中藥將初經停止或延期。 2. 若無法使 (初經)晚點到,那經後如何調理她的身體,以利日後經期能順。 十至十五歲是兒童進入青春期【期】,發育最旺盛的階段,把握青春期,借助中藥調理體質,使其發育更完善。 青春期的發育,需要蛋白質、鈣質、鐵質的營養。

  2. 臨床常見氣虛下陷而致暴崩下血,氣虛血少而致月經過少、月經后期,氣滯血瘀而致痛經,氣升血逆而致經行吐衄等。 因此,調經養血以調氣為貴。 氣順血和,則經自調。 此條對臨床頗有指導價值。 PS: 「本藥物圖片文字由楊麗姝醫師提供,轉載請註明出處。 http://www.doctoryang.info. 本文的引用網址 http://www.doctoryang.info/health_detail.php?id=2171. 本文的作者: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中醫院區楊麗姝醫師. 本文章及圖片皆為版權所有,歡迎轉載,但請尊重智慧財產權,轉載需註明作者來源出處,如有違反,將應自行負法律責任。 2009-02-08 |瀏覽4750|回覆0 |.

  3. 《十五大類中藥藥性解析》 撰文/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中醫院區楊麗姝醫師. 本篇介紹【理血藥】:理血藥能調理血分,治療血分病;血分病一般分為血虛,溢血,及瘀血三種.血虛宜補血. 十五大類中藥藥性解析. 中藥藥性分為15大類:1.解表藥 2.清熱藥 3.袪寒藥 4.瀉下藥 5.袪濕藥 6.袪風 藥 7.止咳化痰藥 8.消導藥 9.理氣藥 10.理血藥 11.補養藥 12.收澀藥 13.安神. 藥 14.平肝熄風藥 15.其他及新增品項. --------------------------------------------------------------------------- 本篇介紹【理血藥】: 十、理血藥. 理血藥能治理血分疾病的藥物。 所謂血分疾病分為出血、瘀血、血虛等。

  4. 文章回覆 (0) 談女性的好朋友~月經~女性月經體內荷爾蒙,卵巢變化,子宮內膜變化說明。. 關心女性就從生理期開始。. 撰文/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中醫院區楊麗姝醫師. 在月經的循環週期中,必須經歷menstrual phase (月經期)、follicle stage (卵巢濾泡期、子宮內膜 ...

  5. 別名: 分類: 七、止咳化痰藥. 功能: 來源: 本品為葫蘆科植物栝蔞及同屬近緣植物之乾燥成熟果實. 性味歸經: 甘寒。 入肺,胃,大腸經。 功效 :清熱散結,化痰導滯,潤腸通便。 主治 : 熱痰咳嗽,痰滯胸膈,乳癰初起,胸痺腫毒。 參考連結:目前尚無相關資料. Dr. Yang小語: 產后氣血兩虧,宜于溫補,但初產者惡血未行,先宜導滯。 出處:(清﹒張志聰《侶山堂類辨﹒產后論》) 產婦血氣每隨胎兒臨盆而多有虧虛,故一般宜溫宜補,以益氣血,俗所謂“產后一盆冰”,即是此理。 若胎兒下盆之后,惡露不行而瘀積于里,上沖于心,致牙關緊閉,面赤脈數者,謂之血悶,則當先予行血之藥,導其瘀滯,然后方可議補,亦急則治標之意。 另有少年體健之婦女,本無不足,懷孕之后,氣血壅塞,為脹為嘔而添有余之病。

  6. 別名: 分類: 七、止咳化痰藥. 功能: 來源: 本品為葫蘆科植物栝蔞及其同屬近緣植物之乾燥種子. 性味歸經: 甘寒。 入肺,胃,大腸經。 功效 :清肺化痰,潤燥滑腸,能蕩滌胃中鬱熱垢膩。 主治 : 痰熱咳嗽,大便燥結,吐血,消渴。 參考連結:目前尚無相關資料. Dr. Yang小語: 心牽于事,火動于中,心火既動,真精必搖。 出處:(清﹒徐文弼《壽世傳真﹒修養宜寶精寶氣寶神》) 人處世間,龐雜紛紜之事纏身。 父母妻子、屋宅田園、柴米油鹽等等,莫不涉及。 心胸曠達,尚能坦然處之﹔心地狹窄,一旦事拂己意,必耿耿于懷,縈回于心。 心主火,神思過用,必致心火亢盛。 上則耗傷心陰,下則暗汲腎精,或擾動精室,遺泄頻頻,以致陰虛于下,火亢于上,水火不濟,心腎不交。

  7. 樂樂您好: Q:. 基礎體溫計,要放在那邊測量,要測多久?. A:. 基礎體溫計,要放在舌下,閉緊嘴巴,測量5分鐘。. 【如何測量基礎體溫及製作基礎體溫表】. 1.準備1隻婦女基礎體溫計(水銀製體溫計較準確,非電子體溫計)。. 2.前1天晚上將體溫計甩到攝氏36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