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 大火熄滅後,才發現介子推與母親相依於大樹下的屍身,讓晉文公後悔不已。 而為了哀悼介子推,晉文公下令在介子推身亡之日,百姓不得用火,並吃冷食,以此來紀念介子推,也因此有了寒食節的來。 第二年晉文公前往當初介子推葬身火海的深山祭拜時,發現當初被燒毀的大樹死而復活,便將這天訂為清明。 爾後,每當到了這個時間,百姓便會上山祭拜悼念,因此成為了風俗,演變為今日的清明節,也就是清明節由來。
  1. 其他人也問了

  2. 2023年4月3日 · 傳説. 清明節是中國傳統節日,起源於古代農耕社會。 其由來與演變可追溯至春秋戰國時期。 關於清明節的傳說有很多,最著名莫過於「介子推」故事! 1. 前身是「寒食節」 清明節的前身是寒食節。 相傳春秋時期晉國重臣介子推因忠誠救主而被流放至野外,他好友重耳(後來成為晉景公)為尋找他,給他送餐。 一次,重耳送飯時,不慎將飯濕了,介子推因此得知有人在尋找自己,便在魚腹中寫下「勿為逆臣,願脫獨立」交給重耳。 後來,介子推被察覺,逃亡途中因窮途末路而自盡。 為了悼念忠臣介子推,重耳下令禁火三天,百姓只能吃寒食,這便是寒食節起源。 2. 清明節與寒食節結合.

  3. 廣州廣府人向來重視清明掃墓,有在正清明當日「行」的習俗。「行清」與踏青不同,踏青是郊遊,「行清」則是一族人一起約定那一天齊齊去掃墓。

  4. 2021年4月3日 · 清明節由來 (一) :楚漢相爭. 相傳古代楚漢相爭之時,漢高祖劉邦打敗西楚霸王項羽,而後取得天下。 劉邦取得天下後,回到故鄉欲到父母墳前祭拜,但卻因為連年不斷的戰火,導致環境遭到破換並且雜草叢生,許多墳墓上更是長滿了茂密的雜草,而刻有姓名的墓碑,也被弄得東倒西歪,破損不堪,導致難以辨認。 劉邦為了找到父母的墳墓,花了非常多的時間,卻一無所獲。 正當不知道該如何是好之際,劉邦便將一張紙張撕成許多小紙片,並祈求說道 :「若父母有靈,我便將紙片拋至空中,若紙片全落在同一處,那便是父母之墓。 語畢,便將手中的小紙片拋向空中,此時發現果真有一紙片落於一座墳上,無論風怎麼吹,都無動於衷。 於是劉邦便趕忙前往確認,發現的確是自己父母的墳墓。

    • 清明節的由來與習俗動畫1
    • 清明節的由來與習俗動畫2
    • 清明節的由來與習俗動畫3
    • 清明節的由來與習俗動畫4
    • 清明節的由來與習俗動畫5
  5. 2023年3月24日 · 清明節原本不是一個節日?清明節的由來?掃墓與吃潤餅習俗都從這兩個節日來!在古代的中國,「清明」原本並不是一個節日,而是傳統24節氣的其中一個。之所以清明節會從普通的節氣演變成一個節日,是因為清明的時間,跟距離清明只差一兩天的「寒食節

  6. 2024年4月3日 · 傳説. 清明節是中國傳統節日,起源於古代農耕社會。 其由來與演變可追溯至春秋戰國時期。 關於清明節的傳說有很多,最著名莫過於「介子推」故事! 1. 前身是「寒食節」 清明節的前身是寒食節。 相傳春秋時期晉國重臣介子推因忠誠救主而被流放至野外,他好友重耳(後來成為晉景公)為尋找他,給他送餐。 一次,重耳送飯時,不慎將飯濕了,介子推因此得知有人在尋找自己,便在魚腹中寫下「勿為逆臣,願脫獨立」交給重耳。 後來,介子推被察覺,逃亡途中因窮途末路而自盡。 為了悼念忠臣介子推,重耳下令禁火三天,百姓只能吃寒食,這便是寒食節起源。 2. 清明節與寒食節結合.

  7. 2024年3月22日 · 清明節的八大傳統習俗. 1. 祭祖掃墓:懷念先人. 清明節最核心的習俗之一,是祭祖和掃墓。 這個習俗主要包括培墓和掛紙兩種儀式,通過這些儀式表達對先人的懷念和敬意。 培墓包括修補墓碑、清除雜草和為墳墓添上新土等。 掛紙則是將墓紙疊起後用小石頭壓住,表示墳墓有後代祭拜。 2. 春遊踏青:出遊感受春意. 春遊踏青是清明節期間的傳統活動,源於清明節最初只是一個標誌春天來臨的節氣。 人們會趁著大自然萬物復蘇的美好時節,外出郊遊,欣賞春天的風光。 3. 頭上插柳和戴柳枝:闢邪驅鬼. 柳枝因其生命力旺盛,被賦予了驅邪的象徵意義。 在清明節,人們會在門楣和墳上插柳樹枝,或是將柳條編織成飾物佩戴,以柳枝的生機來驅除邪氣。 4. 盪鞦韆:鍛鍊身體. 盪鞦韆是一種古老的遊戲,尤其在女性之間流行。

  8. 2022年3月31日 · 大家知道清明節的由來是什麼嗎?清明節又有哪些活動呢?如果想用英文與外國遊客及朋友介紹清明節,又可以怎麼說呢?本篇文章帶您一起來看看! 清明節的由來? 其實清明節原本不是一個節日喔!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