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1. 相關搜尋:

搜尋結果

  1. 湯華盛醫師講解如何用行為治療治療強迫症暴露不反應法1.只做第一念不做第二念2.只洗一遍不檢查第二遍3.轉移注意力以減低焦慮。 勤練暴露不反應法,來增加抵抗抗體。

    • 5 分鐘
    • 20.9K
    • 強迫症小教室
  2. 2019年12月29日 · 本所湯華盛醫師分享和病人互動的點滴除了醫學知識之外湯醫師還有自己的哲學可以幫助病人在診間討論到怎麼樣確實地去順其自然十分有趣。 #心禾診所

  3. 2019年1月8日 · 分享前先提一下自己的近況: 這陣子決定換去湯華盛醫生看診並先停止原先的諮商。 話說上週去日本玩,不時有侵入性想法 (intrusive thought), 真的很焦慮Q_Q但真的是要有勇氣去克服不要有強迫行為 (compulsion), 話說我有些強迫行為是內心的 (mental compulsion),像是去分析想法啊, 或者試圖回憶當時情狀確保一切沒事等等的, 也有一些外顯的,像是跟親朋好友確認剛剛沒事吧,諸如此類的, 想透過這些行為去降低侵入性想法帶來的焦慮。 我會努力不要去做強迫行為 (會很焦慮QQ),試著接納跟包容想法的出現, 告訴自己因為是有OCD,才會有侵入性想法。 或告訴自己,我不能控制我的想法,但我可以控制我不要去做強迫行為。

  4. 2019年7月14日 · 湯華盛. 我在去年的七月初自公職退休了,轉換職場到心禾診所,至今已經滿一年了。 回顧當時,我對自己的期許。 希望退休後能夠有時間在某些方面能夠更精進例如:宗教的修持、強迫症的治療技術、多閱讀書籍、鍛鍊健康的身體等。 目標某些部分有達到,但是某部分還是有些怠惰未達標。 離開公職看見更寬廣的世界,讓你有更多的選擇。 不過這個競爭的社會,你一定要有真才實學,才能得到你該得的報酬。 宗教的精進方面,可能是因為年紀的關係,加上身體的病痛,更加強我對佛教的信仰。 總覺得冥冥中有一股力量在左右我們的命運,這是凡人無法操弄的。 這一年我幫個案做很多強迫症的認知行為治療,當然也會加上正念,改善率約90%。 大部分是藥物加上認知行為、正念治療,少部分不用藥物,也是不錯的經驗。

  5. 本文節錄自本所湯華盛醫師的專頁《 OCD Club 強迫症俱樂部 》。 我們也邀請您追蹤心禾診所的 臉書專頁 或 官方網站 ,以持續獲知本所相關訊息。 參考文獻: https://bit.ly/3Qcz6C1. 發佈於 2022-09-052022-09-05 心禾診所 強迫症俱樂部 (專欄) 強迫症是一種「信任疾病」 強迫症患者的自我信任感很弱甚至缺乏,所以概念上可以稱強迫症為「信任的疾病」(trust disorder)。 雖然強迫症是一種異質性的疾病,但是它們有一共同點就是對於內在經驗的不信任或缺乏信心。 強迫症個案無法忍受不確定性也是造成不信任的原因之一。 另外個案對於控制的感受:他們常常覺得無法控制自己的想法、感受或行為。

  6. 2018年5月11日 · 強迫症的整合治療 講師湯華盛醫師. Simon Chen. 951 subscribers. Subscribed. 176. 19K views 5 years ago. 民國107年5月5日 (六)上午 09:30 ~ 12:00 臺北市立圖書館 李科 ...

    • 128 分鐘
    • 19.3K
    • Simon Chen
  7. 2019年11月22日 · 講者:湯華盛 醫師(臺北市立聯合醫院松德院區) 演講主題:強迫症認知行為治療. 強迫症是一種重複、固執不容易改變的疾病。 一般的心理治療中,以認知行為取向對於強迫症的療效最顯著。 這個演講首先簡介強迫症,接著介紹心理病理學的發現,神經科學的研究報告。 重點是講解如何進行認知行為治療,什麼叫做暴露不反應法? 什麼是四步驟、八原則? 什麼是減法原則? 來參加講座的來賓將學習到,如何辨識強迫症,如何為強迫症患者進行認知行為治療。 發佈於 演講訊息. TOP. 回首頁 演講訊息 108.11.27 (三) 14:30 湯華盛 醫師 〈強迫症認知行為治療〉. 強迫症是一種重複、固執不容易改變的疾病。 一般的心理治療中,以認知行為取向對於強迫症的療效最顯著。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