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4年5月19日 · 根據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防範呼吸道傳染病民眾進入醫療照護機構佩戴口罩須知說明有疑似或感染呼吸道傳染病或出現發燒流鼻水咳嗽或打噴嚏等症狀時非必要請避免進入醫療照護機構如有必要進入於有症狀期間及症狀緩解後5日內進入醫療照護機構應佩戴口罩並遵循呼吸道衛生與咳嗽禮節。 此外,過去1週內曾與感染呼吸道傳染病患者有密切接觸、本身為免疫力低下 (如:移植或血液腫瘤等病人)或具有其他流感、COVID-19重症高風險者、探視或照護疑似或感染呼吸道傳染病患者,進入醫療照護機構應佩戴口罩,並遵循醫療照護機構內部相關規定。 無法戴口罩的族群,如何進行防護?

  2. 2021年10月4日 ·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副指揮官陳宗彥今天(4日)下午宣布10月5日至10月18日維持疫情警戒標準為第二級但開放部分休閒娛樂場所有條件開放進香團餐會活動宗教祭祀場所入座不限梅花座也鬆綁餐飲內用不限隔板或1.5公尺間距放寬桌菜自助式餐廳

  3. 2021年7月24日 · [Rti央廣新聞]配合7月27日至8月9日全國調降疫情警戒至二級衛福部食藥署已於7月16日公告訂定餐飲業防疫管理措施」,餐飲業應依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的防疫相關規定辦理遵守餐飲場所集會活動及婚宴的每一隔間室內50人室外100 人上限

  4. 2024年5月8日 · 至於醫療照護機構工作人員應遵守標準防護措施照護疑似或感染COVID-19病人應視其執行的醫療照護處置項目及場所採取適當防護措施與個人防護裝備並可視疫情風險或實務需要考慮擴大使用呼吸道防護和護目裝備的時機。 醫療照護機構可依社區傳播風險評估與各單位實務現況,如院內群聚事件、進入高風險單位,實施感染源控制措施,訂定應佩戴口罩的情境與區域管理規範。 更多. 因應COVID-19疫情,我國自2020年12月1日起實施口罩令,之後歷經多次放寬措施,隨著疫情常態化,疾管署今天 (8日)宣布,自5月19日起,廢止醫療機構、老人福利機構強制戴口罩的規定,改為建議配戴,亦即口罩令全面解禁。 「衛福部傳染病防治諮詢會-COVID-19防治組」8日召開專家會議,會中決議考...

  5. 2023年3月9日 · COVID-19本土疫情持續下降處於低點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王必勝9日宣布自3月20日起檢驗陽性的輕症或無症狀民眾不須通報也不須隔離也不會收到隔離通知書及簡訊防疫措施則由現行的5+N改採0+N自主健康管理這也是實施確診者隔離措施3年多1,159天後取消隔離規定王必勝說快篩陽性者若有症狀建議在家休息避免非必要外出無症狀或症狀緩解後即可外出外出須全程配戴口罩並採行0+N自主健康管理所謂的N最長為10天在自主健康管理期間快篩陰性或距離發病採檢陽性日已達10天即可解除自主管理相關措施屬於指引性質並無罰則

  6. 2021年7月11日 ·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宣布自7月13日起微解封」,包括餐廳夜市只要能確保防疫例如實施用餐梅花座架設隔板與進行時間管制等便可有條件開放內用但各縣市擔心疫情再起均決定維持禁止內用的規定行政院長蘇貞昌11日上午視察桃園國際機場第三航站區主體航廈土建工程前受訪被問到各縣市政府與中央不同調是否會傷害政府決策的公信力? 地方各自為政是否會造成混亂? 蘇貞昌表示,指揮中心根據各方評估,決定適度鬆綁;至於如何鬆綁,原本就授權地方可依各地情形自行斟酌。

  7. 2022年1月27日 · 台灣今年再爆發COVID-19本土疫情目前已累積多達10條Omicron變種病毒傳播鏈且有數起疫情都是經由餐廳內用時感染不過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認為Omicron傳染力強若直接關閉場所禁止餐廳內用已是不切實際的做法且對民生影響很大對此全國商業總會理事長許舒博27日受訪時指出今年民眾多已經打完2劑且也開始在接種第三劑疫苗加上Omicron染疫個案多屬於輕症民眾對出外消費染疫的恐懼沒有像去年疫苗接種率低時來得那麼大。 不過,因為疫情持續延燒,餐飲業多少還是有受到影響,幅度約2到3成,但沒有全面性瓦解。 許舒博強調,若餐飲業是防疫關鍵,他建議在遵守防疫前提下,以變通的方式維持餐飲內用,像是推行接種證明入場、強制使用隔板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