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其他人也問了

  2. 不過據負責調查美國國會冲击事件的眾議院特別調查委員會副主席利茲·切尼於2022年1月2日透露,伊萬卡在衝擊事件期間,至少兩度與特朗普接觸,要求對方介入阻止事件。

    • 2 分鐘
    • 白宮在多大程度上與2021年1月6日集會的組織安排有牽涉?國會調查委員會主席本尼·湯普森(Bennie Thompson)最近表示他領導的委員會試圖了解作為襲擊國會大廈前奏的華盛頓特區集會的情況。
    • 政府或特朗普圈子裏有沒有人基於某種原因相信這一天會出現暴力事件?在2021年1月6日之前,特朗普經過幾周的電話、推特和不成功的法律鬥爭後,把焦點投向了1月6日,這是決定他是否能推翻選舉結果的關鍵一天。
    • 國會大廈遭襲時特朗普是如何應對的?自尼克松總統以來,涉及總統的醜聞一直可以由兩個問題來界定:總統知道什麼?總統什麼時候知道的?這兩個問題在國會大廈襲擊案的調查中仍有意義,但還有第三個問題:總統知道後做了什麼?
    • 為什麼軍方/警方對襲擊的反應被延遲?1月6日上午,美國警察已經在華盛頓紀念碑和林肯紀念堂與支持特朗普的抗議者發生衝突。警察收到指令後退,「只負責監視」。
  3. 2020年5月30日 · 美國明尼蘇達州暴力騷亂5月25日從雙子城迅速蔓延到至少20個州。 事件起因是一名非裔男子,喬治·弗洛伊德(George Floyd)在白人警察執法過程中被警察膝蓋鎖壓頸項致死,引發抗議,暴力迅速升級、蔓延,首都華盛頓局勢緊張,還驚動了總統特朗普。 和平抗議示威、縱火焚燒樓房和汽車『搶劫商店,催淚瓦斯煙霧中警民對峙……無不勾起似曾相識的歷史回憶。 美國20世紀歷史上不乏種族關係引發的騷亂。...

  4. 2022年1月7日 · 暴徒舉美國國旗衝進美國國會大廈。 「架在美國民主咽喉前的匕首」 在周四的演講中,拜登遣責衝擊國會者和特朗普本人,使用了至目前為止有關國會騷亂事件和前任總統的最激烈措辭。 「那些衝擊國會的人和那些煽動這場事件的人,是將一把匕首架在了美國和美國民主制度的咽喉前,」拜登在國會大廈的國家雕像廳裏說道。 這是一年前騷亂參與者闖入的其中一個地方。...

  5. 2020年5月29日 · 8月28日,華盛頓特區有數萬名民眾示威遊行。抗議者聚集在林肯紀念堂前,譴責美國警察針對非裔美國人暴力執法的一系列事件,呼籲族裔平等 [87]。8月29日晚,波特蘭抗議群眾正舉行示威活動時1名白人男性遭槍擊身亡 [88]。

  6. 2022年1月7日 · 2021年1月6日美國爆發國會山莊被暴徒佔領事件,震驚世界。. 如今剛好屆滿一周年,美國仍然未能走出這恐怖一幕的陰影,黨派和雙方的支持 ...

  7. 2022年1月3日 · 2021年1月6日前美國總統川普的近千名支持者暴力闖入了國會大廈,短暫中止了大選最後認證程序,並引發與執法部門的劇烈衝突。 此次騷亂導致5人死亡,超過140人受傷。 事後美國聯邦調查局(FBI)使用了超過400個案宗,並發出了500多張陪審團傳喚票和搜查令。 截止2021年12月中旬,已有至少727人被司法機構起訴,數十人已判1到6年徒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