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0年11月26日 · 胰頭是最常發現癌蹤的位置超過7成病人屬於此情況若腫瘤體積稍大可壓着膽管和十二指腸會感到吃東西難下嚥有機會令病徵早些出現如腫瘤在胰臟尾病徵更不明顯發現可更遲正正因為胰臟癌無特別病徵不少患者確診時都已擴散屆末期。 部分病徵是消瘦、上腹位置有「陰陰痛」、胃痛以及背痛。 「反射至背部,是因為胰臟與背部的神經綫屬同一路向,有機會令人難以分辨哪個位置是源頭,胰臟出事卻誤以為是背痛。 到後期因腫瘤壓住胰臟膽管導致閉塞,會出現黃疸病。 當進一步擴散至肝臟,令肝脹大造成腹痛和腹水。 擁不良生活習慣易成高危人士. 惟留意的是,胰臟相鄰的個個也是重要器官,例如接近肝臟及腹膜,以致癌細胞容易擴散。 8成胰臟癌病人確診後,癌細胞已不局限在胰臟,已無法施行手術。

  2. 2020年10月27日 · 體重短時間內銳減。 上腹部出現固定、堅硬的腫塊。 腹水根據癌症網上資源中心的資料治療胰臟癌的方法要視乎癌症的階段病人的年齡整體健康和個人取向治療方法包括透過外科手術取出腫瘤放射治療俗稱電療及標靶治療如癌症已廣泛蔓延治療的首要目標是減輕症狀以保持病人的生活質素則會採用紓緩治療。 【拆解終身、定期及保費回贈危疾保險: 按此 】 一旦不幸患上嚴重疾病,醫療費用往往讓患者或家人大失預算,隨着社會對保險產品的認識增加,不少人都會買保險為自己及家人提供保障。 考慮購買危疾保險時,應留意保險的條款,了解保險所提供的保障是否足夠,包括受保疾病及保障額等。 責任編輯:李瑩. 欄名 : 危疾知多啲.

  3. 2020年10月29日 · 患胰臟癌6大徵狀按此比較三大熱門危疾的危疾賠償 所謂危疾保險,當受保人患上符合保單定義的指定疾病時,便可得到一筆過的賠償。

  4. 2021年5月30日 · 有別於化療、電療的副作用如嘔吐、食慾不振或身體虛弱,免疫治療常見的副作用為皮膚痕癢、疲累等等,部分人可能有輕微腹瀉。 趙醫生亦提醒,副作用因治療方案、病人身體狀況而有不同反應,建議病人若出現任何輕微徵狀,也應該及早通知醫護人員,以便處理。 免疫治療助辨識癌細胞 逐一消滅. 免疫治療以「重啟病人的免疫系統」為治療方針,透過此方案重啟人體的免疫系統的「辨識」能力,以識別並對抗癌細胞。 「癌症病人體內的癌細胞得以生存,並不受控地生長,原因為免疫系統未能辨別癌細胞為入侵者。 免疫治療就像『撻』返着免疫系統。 」趙醫生解釋。 近年常用的免疫治療分為CTLA-4抑制劑和PD-1抑制劑兩種,前者可增加免疫細胞的數量、建立免疫記憶以延長治療效果,後者則可重啟身體免疫系統,從而認得出癌細胞。

  5. 2020年12月24日 · 危疾無綫前監製錢國偉患胰臟癌病逝 患胰臟癌6大徵狀危疾癌症病人抗癌新療法 為治療癌症帶來希望的神奇子彈」 2020/11/06

  6. 2020年12月7日 · 癌症資訊網於去年進行了一項有關本港肺癌患者及照顧者對癌症服務及治療意見調查」,以網上問卷的形式訪問了150人當中7成半為肺癌患者兩成半為照顧者而在接受調查的病人當中有近8成為因基因突變而患上肺癌EGFR基因突變佔57.7%約7成人使用標靶藥治療。 【胰臟癌徵狀不明顯 醫生拆解胰臟癌難醫之謎: 按此 】 經濟困難影響治療方案 有藥無錢醫問題嚴重. 調查發現,9成半被訪者認為現時政府為肺癌患者所提供的支援並不足夠,94%人最想改善的是於藥物治療上的資助。 大部分受訪者表示希望能進一步降低入息審查門檻、增加受資助的藥物數量、加快審批引進藥物至項目計劃,以及擴闊關愛基金自費癌症藥物援助計劃內藥物的臨床應用,使肺癌患者盡快能獲得更合適的治療方案。

  7. 2021年1月30日 · 糖尿病服務中央委員會主席梁彥欣表示,糖化血紅蛋白達9%或以上,超出國際標準的7%,而每超出標準1%,出現併發症的風險便高出20%至30%;而65歲以下患者的風險控制和患上併發症的風險更較65歲以上長者高。 醫管局糖尿病服務中央委員會質素保證小組委員會主席蔡祥熙表示,疫情下部分病人平時食量高,但因「禁堂食」措施,進食分量減少,病情反而有改善;相反,較年輕的患者平日有運動習慣,但因疫情運動減少,病情反而惡化。 他強調,健康的生活和飲食習慣十分影響病情的發展。 蔡祥熙解釋,年輕患者生活忙碌,難有良好的生活習慣,改善飲食習慣、增加運動、預約求診等控制糖尿病加劇的因素不足,故血糖表現較長者差。 作者:陳麗娜. 責任編輯:劉子瑜. (節錄) 【 57%糖尿病新症 僅40至64歲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