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14年9月17日 · 向大家作出承諾並且以實際行動展現未來不再重蹈覆轍的決心例如日後除了認明國家標章之外也會不定期進行進貨原料抽查做好源頭管理等等這4個道歉的關鍵技巧既可以用在危機處理時的公關表現上更可以落實在每日工作中

    • 「我向你道歉,但是……」
    • 「很抱歉,讓你有那種感覺」
    • 莫名其妙的道歉
    • 「現在就原諒我吧!」
    • 打擾型道歉

    受傷的人最想聽到的是真心誠意的道歉。然而,道歉後面一旦加上「但是」兩字,就完全推翻前面的誠意了。要特別注意那個偷偷追加的但書,那些幾乎都是藉口或完全否定原始的訊息。不管「但是」後面的說法是不是真的,它只會讓整個道歉變得很虛假。事實上,它等於是在說:「考慮到整個情況,其實我的冒失(或遲到,或諷刺的語氣等等)情有可原,無可厚非。」 最好的道歉要簡潔扼要,不解釋一大堆,不然反而會弄巧成拙。道歉不是你解決根本問題的唯一機會,只是為未來的溝通機會鋪路。這是非常重要的不同,但大家往往看不清這點。

    「很抱歉,讓你有那種感覺」是另一種常見的假道歉。 「真道歉」是把焦點放在你的行為上,而不是對方的反應上。 「為對方的感覺道歉,卻不為自己的行為道歉」其實是一種常見的卸責方式。例如,「我在派對上當面更正你的說法,讓你覺得尷尬,實在很抱歉。」這不是道歉,也毫無負責的意思。你可能覺得道歉是正人君子的表現,還為此沾沾自喜,但這其實只是把責任推卸給對方,這句話的真正意思是:「我講的完全合理,你聽了反應過度,我很抱歉。」比較正確的道歉方式是說:「我在派對上當面更正你的說法,我很對不起,下次我不會再那麼冒失了。」

    一位父親帶著十幾歲的兒子來找我做心理治療。那位父親的脾氣急躁,每次兒子犯點小錯(例如車庫的門沒關好),他總是嚴詞批評。他看到兒子面露不悅時,便回應:「對不起,我說的話讓你心煩。」不管發生什麼事,他每次道歉都只會講這句。 「我討厭他的道歉。」他的兒子告訴我:「我聽了覺得很煩,但不知道為什麼。」他兒子知道那句話聽起來不對勁,但聽不懂那句模糊道歉的用意,他不知道父親究竟是為了什麼道歉,搞不清楚到底是誰有問題。他只知道父親的道歉讓他覺得很不舒服,莫名其妙。 這位父親的道歉並不是為了辯解或卸責,而是一種焦慮家庭常見的混淆思維。這種焦慮狀況越嚴重,就有越多人必須為其他人的感覺和行為負責(「害爸爸頭痛,你應該道歉」),而不是為自己的感覺和行為負責(「你明知爸爸頭痛,還不把音樂轉小聲一點,你應該道歉。」)。

    另一種道歉禁忌是覺得自己的道歉會自動獲得寬恕和諒解。也就是說,道歉方心想:「是因為你需要聽我道歉,我才道歉的」。但是,「對不起」這句話不該是拿來和對方交換饒恕的籌碼。 「你能原諒我嗎?」「請原諒我」這類句子,在某些親近的人際關係中是很重要的話語。如果你和受傷的人很親近,而且你們都很在乎這種話,你可以在道歉時尋求對方的原諒。但如果你是犯錯者,道歉時卻主動要求或期待對方原諒自己,那種道歉只會弄巧成拙。以下就是一個慘痛的例子。 唐恩讓十四歲的女兒跟朋友一起去騎摩托車,他的妻子希維亞不希望女兒騎摩托車。他也老早就答應過妻子了,但他食言,並要求女兒別讓媽媽知道這件事,他說:「因為我們都知道她會大驚小怪。」 幾天後女兒吐露實情,希維亞氣炸了。唐恩不斷地道歉,發誓不會再犯了。接著,他開始要求希維亞原諒他。...

    如果對方根本不想再聽你說話,任何道歉對他來說都只是打擾而已,毫無助益。 道歉的目的,是為了撫平及安慰對方的創痛,不是因為你想要重建關係、自我辯解、減少愧疚或振作起來,而去撩撥對方的情緒,或糾纏不休。雖然鼓勵犯錯者道歉和解,但只有在不傷及對方或他人時,這樣做才有效。然而,不是每個人都能夠區分道歉會不會傷人。 (本文摘自《如果那時候,好好說了對不起》)

  2. 2017年6月29日 · 到了演練當天,他果然拄著拐杖一步一步慢慢走上台,了比別人更多的時間,整個講廳一片安靜。 本來,謝文憲以為他一開口就會先說:「不好意思,因為我前幾天發生車禍,所以耽誤了大家一點時間,很抱歉...」

  3. 2024年2月23日 · 主富服裝NET登報紙頭版要求基隆市長謝國樑道歉委任律師於2月2日向地檢署提告指控謝國樑強行接管商場涉及毀損侵入他人建物強制及強盜罪嫌

  4. 2023年6月16日 · 台灣的中小企業占比超過 98%專長為勞資爭議的律師蔡晴羽指出可能騷擾人本身就是雇主或被重用的高階主管受害者覺得內部申訴毫無意義:「沒有申訴或聲張雇主可以辯解不知情直接對外求助的勞工反而成了組織裡的麻煩製造者。 現代婦女基金會執行秘書吳姿瑩指出,性騷擾受害者難以對外求助的 5 大原因,包括羞恥與自責、加害者在過程中持續威脅恐嚇、知情者默不作聲、社會輿論冷嘲熱諷,以及求助管道的二度傷害。 但是,受害人選擇隱忍,造成性騷擾案件黑數高,反而成為未爆彈,一旦反撲,往往造成更嚴重的後果,如報導開頭所舉的案例,以及近日台灣社會的紛擾。 要打造性別安全的職場環境,就和企業轉型一樣,領導者的意志最為重要。 「有企業人資主管告訴我:『我們公司成立 50 年來,沒有發生過性騷擾事件。

  5. 2015年6月30日 · 如果平常一發生客訴問題主管就大聲斥責員工員工一定不願意說實話而將問題歸咎於顧客主管就無法在第一時間聽到員工客觀誠實的描述判斷事態即時向顧客道歉

  6. 2013年12月10日 · 幾年前日本一家食品廠商在發生產品原料偽裝事件後的道歉記者會中社長一邊擦眼淚道歉一邊露出他袖子裡價值數百萬日圓高級手表。 隔天的報紙就以斗大的標題寫著:「淚光閃閃,手上也閃亮亮:戴著高級手表謝罪的社長」。 歡迎訂閱《經理人》電子報,每天進步1%,一年強大37倍! 展現歉意、誠意和不再犯的決心,必須是整體,而不是片面的。 完美的話語加上及時的眼淚,絕對比不上真心誠意的道歉與不再犯的決心。 道歉記者會的重點,也不在於服裝與會場布置(例如桌上有沒有鋪上桌巾遮住桌下的腳),而是真心誠意的道歉,以及找到真正的問題根源,並且針對發生原因究責,提出防止再度發生的對策。 別再期待一聲令下,大家都要聽你的! 5/31 學會教練4心法,讓員工自主動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