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00507. 永在林業副總經理林家鼎看見了菇業的危機,卻也看見了林業的轉機,提出了不同於傳統林 業的經營模式——太空包。 文/李佳芳 攝影/梁偉樂. 林家鼎始終認為,森林的核心價值就是傳統林業,只有把「本」顧好才有籌碼談森林經營。 異想天開的森林太空包. 永在林業成立於1971年,早年主要承辦林務局造林工作,後期轉型為苗木培育事業,成為臺灣最大的造林苗圃廠。 1990年代臺灣實行天然林禁伐政策,禁伐聲浪連帶影響人造林,使得臺灣林業走向蕭條,包括永在林業在內的老字號也面臨解散或停擺狀態。 大約2011年左右,永在林業下定決心轉型,奮力投入嶄新的森林事業,最有意思的是,主持新事業的副總經理林家鼎,提出了不同於傳統林業的經營模式,而那關鍵字就是「太空包」。 究竟森林與太空包有何關係?

  2. 20200124. line. twitter. 民間習俗一般認為,錢鼠具有財運,若家中發現錢鼠,是一種好吉兆。 (圖片提供/Sammy (Ka Chi) Sam) 文/國立宜蘭大學生物技術與動物科學系副教授 林育安. 己亥的金年即將進入尾聲,緊接著接棒的是庚子金鼠年。 不妨來段鼠年話鼠,讓大家對於老鼠稍微認識一下。 農家小孩的捉鼠大作戰. 早期農業時代,地方農家旁都會蓋穀倉,貯存收割曬乾後的稻穀,因此吸引老鼠進入偷食穀物。 老鼠繁殖力強,加上當時環境衛生不好,常「鼠」滿為患,中央單位為了推行「滅鼠計畫」,由中央、縣市政府及鄉鎮公所分別編列預算共同執行,並邀集衛生、環保、國防、交通等機關共同推動「臺灣區滅鼠週」。

  3. 今詳查臺灣香菇之人工栽培史,當可略分為「香菇史文獻紀錄期」、「香菇段人工栽培期」及「香菇木屑塑膠包開發與推展期」等三大階段,本文概述如下,供相關從業人員參考。

  4. 其他人也問了

  5. 實地走訪位於彰化的世平畜牧場與苗栗的全順畜牧場了解兩位中生代豬農投入轉型的努力和成果藉由導入多種科技設備和趨近標準化作業而有了客觀數據可加以分析驗證整體的飼養管理方法不僅提升產能也讓畜牧業人力短缺的問題獲得解方。 第一步改善配種效率 引入自動試情公豬車. 因應開放萊豬進口,農委會積極輔導國內養豬產業轉型升級,硬體設備的建置是這次「因應貿易開放養豬產業全面轉型升級計畫」的一大重點。 但在政府輔導政策正式推出、上線之前,早有多位在地豬農意識到豬隻畜舍智慧化、自動化的趨勢,在幾年前已陸續改建原有傳統豬舍,引進新式設備,打造更舒適、優化的養殖環境。

    • 地名史即是臺灣土地拓墾史
    • 民間知識曾被大幅度洗過 口傳地名再現農業時代
    • 找回臺灣農業時代的名字

    《臺灣地名辭書》是伊能嘉矩依據清代方志、臺灣總督府調查及伊能自己的田野調查資料所編纂而成。地名辭書是工具書,每個地名辭條匯集該地歷史資料,重建了該地歷史沿革,全書近600個臺灣地名辭條,可說是一本「臺灣土地拓墾史」。 「這本書給人一些線索可以知道過去」,吳密察表示,《臺灣地名辭書》記載農業時代的地名,因此處處都與農業有關,例如,宜蘭早期是由官方規畫劃招佃所開發出來,漢人在平原上遭遇原住民,發展出自衛的拓墾單位「圍」,因此有「頭圍」、「二圍」等名;「牛稠(Gû-Tiâu)溪」意指有牛舍;「犁頭店街」可能是農具犁頭鍛造興盛;「槺榔」(臺灣海棗)則是過去沿海地區可見植物,居民常用葉子做掃帚、用莖做木器,也被拿來做地名。 但這是否意謂我們可以簡單地從地名字面意義獲得過去的訊息?恐怕不是。吳密察指出,...

    伊能嘉矩意識到地名文字化的問題,因此用日本音為漢字地名注音,保留下語音,《臺灣地名辭書》則改為羅馬拼音方式注音。吳密察解釋,臺南的「學甲」(Hak-kah)從字面看,容易給人文風鼎盛的聯想,但地名由來卻在「Hak」這個音,Hak原寫作「壆」,原指貯存東西的水池,嘉義竹崎用竹造紙,會將竹材先浸在水池「壆」之中;臺語的廁所「屎壆仔」,也是貯存大小便的池子,學甲的「Hak」便是屎壆仔,其貯存的大小便就是農業利用的肥料。 「『壆』被轉寫作『學』,一個農業社會本地意義的地名,不知不覺間就被洗掉了。」吳密察感嘆,「研究臺灣史光是地名就很可怕。」因為民間知識被大幅度殖民、洗過卻不知不覺;他說,想了解臺灣地名的意義,可以試著用臺語、客語唸唸看,用這些臺灣人的母語說法問問當地耆老,因歷史的線索往往是存在這些口...

    《臺灣地名辭書》記載的許多地名已經是建制化的地名,還有立基農業社會環境的地名。農業社會對作物栽培而有生命循環的認識,農業需要土地、陽光及氣候,因此有自己一套對土地、陽光、氣候的詮釋,地名因此成為重新發現臺灣農業時代的線索。 吳密察笑稱,使用本書的人有80%會先翻找有沒有自己家,這就是農業民族,因為農業民族才有故鄉的概念,農業民族是定住化的,會對長期耕耘的地方有感情,與遊牧、追逐的民族不同。 知道農業是怎麼回事,才能講農業時代的歷史,但農業幾千年的智慧,卻可能隨著它的「名字」逐漸消逝。吳密察說,看著現代人已不再能夠講出農業社會各種事物的名稱,對研究歷史的他來說是「很sad(難過)的一件事」,他期許當代人把握時間,趕緊把臺灣農業時代的名字留下來。 【延伸閱讀】 吳密察:要知臺灣史先懂臺灣農業史 ...

  6. 好久沒去逛菜市場,今天在攤子上看到一尾體型圓滾滾、長著漂亮藍黑條紋、牙齒超利的魚,好奇問老闆:「這是鯖魚嗎? 」老闆說:「不是啦,這是煙仔虎! 肉很軟很好吃,不是煙仔喔! 」我:「? 」結果在旁邊用手機估狗了快十分鐘……原來跟煙仔發音相關的魚有三種! 俗稱「煙仔」的魚,係指肉色粉紅的「正鰹」(又稱「倒滾」),「煙仔虎」則是指白肉的「東方齒鰆」。 因為齒鰆喜歡追食「煙仔」,所以才被稱為「煙仔虎」。 這兩種魚長得非常像,不過正鰹的花紋長在魚腹,東方齒鰆的花紋則分布在魚背上。 另外,還有一種也長很像的巴鰹(又稱「花煙」或「三點仔」,天啊名稱怎麼這麼多! ),背部花紋呈波浪狀、前腹部有三、四個黑點……啊啊啊要搞混了啦! 只好畫圖示給讀者看一下。

  7. 牧場現飼養約1,500多頭豬以每頭豬每日產生2030公升廢水來看初估若申請通過每日約有4060公噸的沼液沼渣供農地施肥使用一方面取代化學肥料保護土壤生態一方面致力做到零汙染零廢棄的循環經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