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農田水利法 》是 中華民國政府 為確保 糧食安全 及農業永續促進農田水利事業發展健全農田水利設施之興建維護及管理以穩定供應農業發展所需之 灌溉 用水及擴大灌溉服務並維護農業生產與提升 農地 利用價值及妥善處理 農田水利會 之改制事宜,所制定的條例。 一共有三十四條。 [1] [2] [3] [4] [5] 並於此法施行的同日, 農田水利會 和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農田水利處 改制成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農田水利署 , [6] 原本的員工跟據此法的第19條 [註 1] ,會保留和原來職務等級相當的工作。 違憲爭議 [ 編輯] 申請釋憲 [ 編輯]

  2. 農田水利法 》是 中華民國政府 為確保 糧食安全 及農業永續促進農田水利事業發展健全農田水利設施之興建維護及管理以穩定供應農業發展所需之 灌溉 用水及擴大灌溉服務並維護農業生產與提升 農地 利用價值及妥善處理 農田水利會 之改制事宜,所制定的條例。 一共有三十四條。 [1] [2] [3] [4] [5] 並於此法施行的同日, 農田水利會 和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農田水利處 改制成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農田水利署 , [6] 原本的員工跟據此法的第19條 [註 1] ,會保留和原來職務等級相當的工作。 違憲爭議. 申請釋憲.

    • 2020年10月1日
    • 行政
  3. [5] 沿革 [ 編輯] 第二次世界大戰 的破壞臺灣灌溉埤圳幾乎沒有一條完整良好此一時期的農田水利工作主要著重於受損埤圳的修復以恢復稻作生產。 1945年,政府將「水利組合」改組為「 農田水利協會 」、「水害預防組合」更名為「 防汛協會 」,會長由會員選出、主管機關 臺灣省政府 農林處核派。 1948年,農田水利協會與防汛協會合併改為40個「 水利委員會 」,並公布水利委員會設置辦法及水利委員會組織規程,該會兼具政府及人民團體身分。 水利委員會的主任委員選出方式,由委員選舉後呈請該管縣政府核轉水利局核派。 1956年至1960年,共4屆的會長,都是由會員代表大會選舉產生。 1970年,第5屆會長改由政府提名,水利會代表選之。

  4. 其他人也問了

  5. 農業部農田水利署 (簡稱 農水署 )是 中華民國農業部 的附屬機關之一負責辦理農田水利管理業務。. 前身為2004年成立之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農田水利處」,2020年10月1日改制升格為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農田水利署並將全國17個 農田水利會 納編改為公務機關 ...

    • 沿革
    • 管轄設施

    公共埤圳組合時期

    1. 台東農田水利會最初創立於台灣日治時期1918年(大正7年)1月16日,當時依據台灣總督兒玉源太郎在1901年(明治34年)7月4日頒布之「台灣公共埤圳規則」而建立「卑南公共埤圳組合」。「卑南公共埤圳組合」隸屬於日本台灣總督府台東廳,並管轄同於日治時期所建設的卑南大圳。

    水利組合時期

    1. 1921年(大正10年)12月28日,日本台灣總督府頒布〈台灣水利組合令〉,並於隔年1922年(大正11年)公告水利組合令實施細則,「卑南公共埤圳組合」則在1925年(大正14年)11月25日依據該細則改組為「卑南水利組合」。 2. 1940年(昭和15年)12月29日,將南方的「知本水利組合」合併至「卑南水利組合」之中,並在1941年(昭和16年)將仍為私營階段的利家圳接收管理,當時首長為藤田淳敦。 3. 1943年(昭和18年)11月30日,「卑南水利組合」正式改稱為「台東水利組合」。

    農田水利協會時期

    1. 1945年(民國34年),中華民國接管臺灣後隔年 1946年(民國35年)11月30日,「台東水利組合」奉當時台灣省行政長官公署之令改名為「臺灣省臺東農田水利協會」並針對第二次世界大戰戰後日本殖民政府所遺留下荒廢之埤圳進行修復通水,其中,受損輕微之圳道,由農田水利協會指導當地農民進行修復,而受損嚴重之圳道,則陳請中央政府撥款修建。

    台東農田水利會下轄多個工作站針對台東地區各灌溉水圳系統進行管理與維護,其中以卑南大圳,卑南上圳,鹿野圳,關山大圳,池上圳,長濱大圳等水圳為主要圳系,以及其他小型灌溉水圳系統,總圳路幹支分線長823,023公尺,小給水路1,408,785公尺。 其中,分別在卑南上圳與鹿野圳設有一座調整池,分別為十股調整池與馬背調整池。引水來源多屬於地面河川水流,另有救旱用地下水抽水站9口,總抽水量0.395C.M.S。 另目前有尚武圳,利吉圳兩座水圳當前處於停灌廢棄狀態。

  6. 農業生物環境與能源工程,包括農業生物環境及其工程的優化,農村生態環境管理和現代農村能源系統的建立。 農業工程之技術領域也包括: 農田灌溉排水 農地重劃 邊際土地開發利用 農路建設改善 農村建築 農村規劃 農村基礎建設 農村生活環境改善 農業廢棄物

  7. 灌溉 就是人為方式使用天然降水(雨水)以外的其他 水 源供給 土地 或 土壤 水份,多半是用來種植 農作物 或其他 植物 ,也可以用來維持 地貌景觀 ,或在乾燥地帶或是在過度降雨後的地區進行 植被重建 (英語:revegetation) ,灌溉對農作物也有其他的好處,包括保護植物免於霜害 [1] 、在糧食區抑制雜草成長 [2] ,並且抑制土壤 固結 [3] 。 不用灌溉而以雨水為唯一水源的 農業 稱為旱田。 灌溉系統也會用來抑制 灰塵 、排放 污水 以及礦物的 堆攤浸濾 (英語:heap leaching) 。 灌溉系統常會和 排水 系統一起研究,後者是用天然或人工的方式除去某一區域地表或是地表以下的水份。 灌溉是五千多年來農業的中心特徵,也是許多文化的成果,是許多國家經濟及社會的基礎。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