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1年11月23日 · 台灣影評人協會近日公布「21 世紀 20 大國片」榜單,從過去 20 年來 200 餘部電影中選出 20 部最佳國片。 榜首由導演李安的《色,戒》獲得,蔡明亮則以《不散》、《郊遊》、《你那邊幾點》、《日子》、《天邊一朵雲》5 部作品,榮登最大贏家! 而獲選的作品十分多元,從青春的純愛故事,到家庭 ...

    • 〈如何應對新冠肺炎大流行〉
    • 〈美國總統敗選卻不退位,該怎麼辦?〉
    • 〈經期為什麼不能公開討論?〉
    • 〈為什麼蜜蜂可以幫助人和大象保持和平?〉
    • 〈美國公共教育中的「機會差距」,以及如何消除它〉
    • 〈氣候變遷改變一切,我們該準備什麼〉
    • 〈終結美國歧視系統的道路〉
    • 〈象徵與品牌如何塑造我們的人格〉
    • 〈種族歧視的運作方式,以及如何避免〉
    • 〈不知所措很正常,這是你下一步該做的〉

    微軟(Microsoft)創辦人比爾.蓋茲(Bill Gates)因為在 2015 年近乎預測的演說〈下一場疫情爆發怎麼辦?我們還沒準備好!〉而被邀請分享對新冠肺炎的見解。蓋茲表示,不論是自己的基金會或其他醫療機構都已經做了足夠多的努力,也有非常多成果,但恰好在新冠肺炎上存在漏洞。 目前最好的應對方式,還是保持隔離,利用隔離延緩傳染的速度,為疫苗的研發爭取時間。不過,他擔心,相對已開發國家的經濟狀況,多數工作者可以短期不工作,開發中或未開發國家卻沒辦法做到這一點,所以大傳染完全可以預期。現在唯一能做的,就是比速度,在造成過多人命傷亡之前,及早研發出疫苗。

    前白宮官員、律師、CNN 主持人範.瓊斯(Van Jones)表示,美國民主制度存在漏洞。這個漏洞叫做「敗選演說」,它是總統大選的一個非正式習俗,能在選舉結束時,說服敗選方的支持者接受失敗,讓接下來的行政流程(像是職務交接),繼續進行。不過,由於敗選演說不是明文規定,所以敗選人可以選擇不發表。 不發表的結果,就是讓競爭持續下去,就像是一場本該 9 局結束的棒球賽,因為劣勢方不認輸,繼續打到 13、14 局。更荒謬的是,最後的勝負是由52州的州政府投票決定,而美國多數州是共和黨。換句話說,共和黨可以在未贏得普選和得到多數選舉人票的情況下,推舉一人成為美國總統。 瓊斯坦言,如果 2020 美國大選真的走到這一步,唯一的方法就是民眾走出來,拒絕這個違反民主精神的「奧步」。

    任.根達(Jen Gunter)是婦產科醫師,也是一位《紐約時報》專欄作家,主要報導女性健康相關議題。在她小時候,每個月都有 1~2 天無法去學校,但對於這種狀況,母親一無所知、朋友諱莫如深、醫生毫無幫助。每次抱著熱敷袋坐在沙發上發呆,她都會想,為什麼月經不能公開討論?經期到底是什麼? 現在,根達成為一位慢性疼痛與外陰道疾病的專家。他認為,如果每一個人都有跟婦產科醫師一樣的常識,就會知道月經不是禁忌、疾病,更不是特權。公開討論,主動求助,都不應該感到羞恥。

    1970 年以來,全球人口成長了 3 倍,大象的數量卻只剩下 40 萬,約是 50 年前的 3 成。動物學家露西.金(Lucy King)解釋,人和大象生活在同一片土地上,人口增加會壓縮大象的生存空間。更嚴重的問題在於,找不到水和食物,大象就會入侵人的土地,破壞建設,誤傷小孩,最後被獵捕,形成惡性循環。 金研究發現,大象不會在長有蜂巢的植物覓食,因為樹木只要一晃動,蜜蜂會洶湧而出,螫傷象鼻、象耳、眼睛等脆弱處。因此,他研發了「蜜蜂圍欄」,用12個真蜂巢和 12 個假蜂巢圍繞一畝地。如此一來,大象就不會入侵農田、蜜蜂會傳遞花粉,協助作物生長,蜂蜜也成為額外收入來源,讓雙方得以共存。

    「為什麼有些小孩能上大學,有些卻一輩子出入拘留所?」社會學家艾尼迪亞.康杜(Anindya Kundu)的第一份工作是在美國最大少年拘留所擔任學術研究員,他發現,多數「會員」都來自經濟最差的幾個地區,而他們要翻身,就要靠教育,這也是公共教育制度的初衷。然而,現有的教育制度沒有幫助他們,反而加大差距。 舉例來說,白人與非白人學生的數量差不多,在公共教育上的預算卻差了 230 億美元。預算愈低,學校設備愈差、許多老師甚至要靠「食物銀行」才能養活自己。康杜舉例說明,改善不難,巴爾的摩只是制定免費提供早午餐的計畫,就顯著增加學生出勤。換句話說,把原本傾斜的資源平衡,讓學生的潛力有機會發揮,就不用擔心他們的未來。

    2005年颱風卡崔娜,摧毀了美國路易斯安那州,大水幾乎淹沒了南方的陸地。當時,科萊特.巴特爾(Colette Battle)以為,這只是「暫時」的,直到氣候變遷的圖表,演示了下一個50年,路易斯安那州的「消失」。他發現,氣候變遷將改變一切。 巴特爾指出,多數國家、人民都以不公平的方式對待移民,但在未來許多地區將被大海覆蓋,住民勢必得往其他地域移動。換句話說,未來誰都可能成為移民,所以保證移民的權利,你我有責。另一方面,氣候變遷的代價應由全民負擔,利益卻是少數人的禁臠,社會必須重構(像是消費主義),生態才可能平衡。

    2020年5月,喬治.佛洛伊德因為涉嫌使用假鈔被捕,卻被白人警察以膝壓頸8分鐘,最後送醫不治。種族歧視和過度執法,引爆了美國反種族起義,「黑人的命也是命(Black Lives Matter)」。 在此演講中,耶魯大學心理學教授菲利普.戈夫(Phillip Goff)、馬丁.路德.金恩(Martin Luther King)的小女兒伯尼斯.金恩(Bernice King)等人,分享了這一歷史性時刻的見解,以及其他類似的案例,像是在慢跑中,無故被射殺的艾哈邁德.阿貝裏(Ahmaud Arbery),探索美國該怎麼做,才能實現自己的開國精神。

    「什麼是品牌?」作家、Podcast主持人黛比.米爾蒙(Debbie Millman)梳理了「象徵」的歷史,先從拉斯科洞窟壁畫(Lascaux Caves)、到美索不達米亞、伊斯蘭、猶太教等宗教共同出現的「神之手」符號,這些「由下而上」(把群眾已有的共識傳播出去) 流傳的象徵;再比較耐吉(Nike)的勾勾、擁有百種口味的奧利奧(Oreo)餅乾,這些「由上而下」(一個人把自己的想法推銷出去,但不一定代表大眾)推動的品牌。 米爾蒙表示,談到品牌,選擇過剩、消費主義等問題就會浮現。然而,這些不是重點。關鍵在於,現在的品牌是由上而下推動,並非由人的精神所凝聚。比如說,2017 年只用兩個月就風行全球的「粉紅色貓帽」(Pussyhat),沒人會認為它是營利的工具,因為它是一群有共同理念所創,是人類精神...

    史丹佛大學心理學教授珍妮佛.埃伯哈(Jennifer Eberhardt)指出,種族歧視是一種偏見,偏見的誕生,始自大腦會歸類事物,讓人得以看見同一類事物時,預測他可能的行為,並快速做出反應。換句話說,黑人常被白人歸類為危險,所以當他看到黑人時,會下意識覺得對方不懷好意;反之,看到危險,也會下意識想到黑人。 這不是單純種族歧視的問題,而是太快下決策,卻得到不一定正確的結論。比如說,黑人不一定都是壞人,所以看到黑人就開槍,可能打死好人。任由大腦歸類,你的任何決策都會發生偏頗,最後傷及你周遭的人事物,而不只是黑人。 埃伯哈建議,決策前「先慢下來」,詢問自己決策的依據是什麼?因為他是黑人,還是真的有可疑的行為?埃伯哈的研究也證實,透過慢一步決策,不論無意識的歧視,甚至是警察臨檢的不公平對待都大幅度...

    伊莉莎白.吉兒伯特(Elizabeth Gilbert)是TED的講者,演講名稱是〈成功、失敗,以及持續創造的動力〉。這次受邀談論在疫情期間,被迫隔離是否讓他覺得焦慮或恐懼。吉兒伯特表示,一開始當然會,但更重要的是「接受」「放下」與「感謝」,並指出正念、冥想能幫助你安於現在,靜待一切回復。

  2. 2016年9月10日 · 道盡工作和人生的 7 部電影,你看過幾部?. 有不少經理人喜歡看電影,從中習得思考和決策的方法,也能從角色的成功與失敗,記取經驗和教訓。. SWARM公司合夥人Jacek Grebski在《Entrepreneur》推薦了一份電影片單。. 戲劇中的老闆面臨的困境,或許可以刺激你思考 ...

  3. 2019年1月31日 · 當我們面對挫折、困局,能夠從負面思考轉念,就等於掌握成功的契機。. 《經理人月刊》為你從 2018 年熱門 TED 演講中,精選出 5 段人氣片段,幫助你調整心態、改變想法,迎接更好的職涯。. 1. 愈「控制」負面情緒,愈無法獲得平靜. 當你感到強烈和僵化的 ...

  4. 2020年3月16日 · 高年級實習生是一部輕鬆又具有深度的都會職場喜劇片深入淺出地演繹了職場中許多睿智與非語言表達的互動細節相當值得琢磨一看再看。 劇情主要講述一位過去曾任職於電話簿生產公司 40 餘年,高齡退休的職業經理人 Ben;退休生活雖好,但或有安逸失落,他想再次尋回被人需要的感受。 在一次偶然機會下,Ben 以高齡實習生的身份應聘,服務於一家新創時裝品牌。 Ben 的上司是一位傑出的職場女性,也是該新創時裝品牌創辦人 Jules。 這家企業組織結構相對扁平,少有科層,Ben 的同事們幾乎是二十至三十歲年輕世代。 加上時代變遷,網路的即時與便利,對高齡返崗的Ben都是全新體驗。

  5. 2015年3月19日 · 《AU》在火車站外設置了一個有感知功能的大螢幕,當你走出車站經過螢幕前,感應器偵測到你身上的智慧型手機, 這面螢幕就會為你展示一封來自家鄉的信,充滿家人和朋友滿滿的愛與支持。 有人說寂寞是一種修行,要能耐得住孤獨的煎熬,才有辦法在外面的世界闖出成績。

  6. 2020年8月13日 · 電影學管理!. 《薩利機長》:領導者是否一流,取決於「心理素質」. 《薩利機長:哈德遜奇蹟》改編自真實事件「全美航空 1549 號班機事故」。. 2009 年 1 月 15 日一架全美航空班機,原計畫從紐約拉瓜迪亞機場啟程,沒想到起飛後沒多久遭雁鳥捲入渦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