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 黨外雜誌興起,如星火燎原般喚醒社會對言論自由的渴望,催化了台灣民主化的發展,帶來了推波助瀾的效果,更進一步延續到90年代廢除刑法100條等運動,可說是台灣政治民主化的重要引信。
      www.peoplemedia.tw/news/a60eca15-6b08-4f66-8972-e6db29541589
  1. 其他人也問了

  2. 2019年4月7日 · 在4月7日這一天,所有正在集結以反抗島內失敗主義、反抗中國帝國的台灣人,全部都與鄭南榕的言語、鄭南榕的行動有著公開的協定。 責任編輯:彭振宣 核稿編輯:翁世航

  3. 1979年《美麗島》雜誌社在國際人權日當天,組織群眾遊行、宣揚自由與民主訴求,卻爆發警民衝突,而後臺灣警備總司令部大舉逮捕黨外人士。 由於美麗島事件牽連人士眾多,成為國內外矚目焦點,在美國行政部門、海外臺獨組織等地關注下,〈美麗島大審〉成為戒嚴時期難得允許海內外媒體報導。 美麗島事件讓黨外人士在隔年國大代表選舉更加團結,以獲得更多臺灣人民支持。 圖2.審判美麗島警總軍法處第一法庭(圖片來源:維基共享) 圖3.《自由時代周刊》創刊號,民國73年3月12日發行。

  4. 鄭南榕(臺灣話: Tēnn Lâm-iông [1],1947年9月12日—1989年4月7日),臺灣社會運動倡議者、時事評論者,也是臺灣政治雜誌出版者及持不同政見者,主張爭取全面言論自由、支持臺灣民主化且致力推動臺灣獨立運動。鄭南榕的父親鄭木森為臺灣日治時期來臺

  5. 2019年4月8日 · 1989年,鄭南榕為追求「百分之百言論自由」而自焚殉道,他犧牲感動並鼓舞了暗潮洶湧黨外與學生運動。 中興大學資工系教授、「100行動聯盟」發起人廖宜恩說:『 (原音)所以在1990年代初期,我們這些人都有受到像鄭南榕這樣一個精神鼓舞,所以在當時,我看到許多參與抵抗運動不管是教授、學生或群眾來講,都好像是有鄭南榕的精神加持,所以反而在那個時候,就不會說感到非常害怕或是畏縮情況。 中興大學資工系教授、「100行動聯盟」發起人廖宜恩。 (廖宜恩提供)

  6. 本文以鄭南榕生平、政治活動、行動思想、自焚意義為主軸,並述及民主轉型過程與轉型正義理論,將鄭南榕的一生志業與時代變遷相互結合。 最末亦提到2013年成大「南榕廣場」事件及2014年太陽花學運事件,均可看到鄭南榕所留下的珍貴精神遺產。

  7. 2019年4月9日 · 鄭南榕事件30週年 (一)/黨外雜誌興起 言論自由星火燎原. 中央廣播電台/王韋婷 2019-04-09 17:41. 談起台灣的言論自由發展,1970到80年代黨外雜誌扮演不可或缺的角色。. 當年黨外雜誌倡議國會改選、解除戒嚴,種種「禁忌」言論雖屢遭警備總部查禁,但 ...

  8. 2019年4月8日 · 1980年代社會運動萌芽,黨外勢力和輿論壓力衝擊國民黨政府戒嚴體制,前總統蔣經國於1987年7月宣布解嚴、半年後解除報禁,禁錮已久社會力量終於得到釋放;而1989年4月7日的鄭南榕事件再替改革帶來更多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