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4年4月29日 · 金庸 (1924年3月10日—2018年10月30日) , 大紫荊勳賢 , OBE ,本名 查良鏞 (英語: Louis Cha Leung-yung [註 1] ),男,籍貫 浙江 海寧 [註 2] , 香港 文學家、 武俠小說 作家、社會活動家,1948年移居香港。. 與 倪匡 、 黃霑 、 蔡瀾 一起,獲傳媒冠以「 香港四大 ...

  2. 衍生作品. 家屬親人. 軼事. 相關. 注释. 参考文献. 外部連結. 金庸 (1924年3月10日—2018年10月30日) , 大紫荊勳賢 , OBE ,本名 查良鏞 (英語: Louis Cha Leung-yung [註 1] ),男,籍貫 浙江 海寧 [註 2] , 香港 文学家、 武俠小說 作家、社会活动家,1948年移居香港。 與 倪匡 、 黃霑 、 蔡瀾 一起,獲傳媒冠以「 香港四大才子 」之譽。 自1950年代起,其以 筆名 「金庸」創作多部膾炙人口的武俠小說,包括《 射雕英雄传 》、《 神鵰俠侶 》、《 倚天屠龍記 》、《 天龍八部 》、《 笑傲江湖 》、《 鹿鼎記 》等。

  3. 金庸的中國歷史觀 三十三劍客圖 金庸北大講演紀錄 金庸作品集(三聯版)序 康熙朝的机密奏折 韋小寶這小家伙 歷史人物与武俠人物 袁崇煥評傳 其他作品 网人侃金庸 書劍恩仇錄(英文版) 越女劍 越女劍(英文版)

    • 概览
    • 人物经历
    • 个人生活
    • 创作特点
    • 人物评价
    • 后世纪念

    当代作家、新闻学家、企业家

    展开3个同名词条

    金庸(1924年3月10日—2018年10月30日),本名查良镛,浙江省海宁市人,祖籍江西省婺源县浙源乡凤山村 。1948年移居香港。当代武侠小说作家、新闻学家、企业家、政治评论家、社会活动家,被誉为“香港四大才子”之一,与古龙、梁羽生、温瑞安并称为“中国武侠小说四大宗师”。

    1944年,考入重庆中央政治大学外交系。1946年秋,进入上海《大公报》任国际电讯翻译。1948年,毕业于上海东吴大学法学院,并被调往《大公报》香港分社 。1952年调入《新晚报》编辑副刊,并写出《绝代佳人》《兰花花》等电影剧本。1959年,金庸等人于香港创办《明报》 。1985年起,历任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起草委员会委员、政治体制小组负责人之一,基本法咨询委员会执行委员会委员,以及香港特别行政区筹备委员会委员。1994年,受聘北京大学名誉教授 。2000年,获得大紫荆勋章。2007年,出任香港中文大学文学院荣誉教授 。2009年9月,被聘为中国作协第七届全国委员会名誉副主席 ;同年荣获2008影响世界华人终身成就奖 。2010年,获得剑桥大学哲学博士学位 。2018年10月30日,在中国香港逝世,享年94岁。

    1924年3月10日,出生于浙江省海宁市袁花镇 ,其祖籍地位于江西省婺源县浙源乡凤山村 [147],其家族为浙江著名的世家望族——海宁查氏。

    1929年5月,入读家乡海宁县袁花镇小学。

    1932年,开始接触武侠小说,读的第一本武侠小说是《荒江女侠》。

    1937年(另一说1936年),从袁花龙山学堂(今袁花镇中心小学)毕业;同年,考入嘉兴中学(今嘉兴一中),离开家乡海宁。 1938年,日军攻到浙江,嘉兴中学千里南迁至丽水,进入省立联合中学初中部。

    1939年,读初中三年级的金庸与同学合编了一本指导学生升初中的参考书——《给投考初中者》。这是此类型书籍首次在中国出版,也是金庸出版的第一本书。

    1941年,因在壁报上写讽刺训导主任投降主义的文章《阿丽丝漫游记》被其开除,校长张印通介绍他转学去了衢州。

    家庭

    家世系浙江海宁查氏,其家为书香门第,金庸本人是查升之孙查揆的后裔 。 金庸的祖父查文清是傲骨气节的忠良,他不满外国人欺负中国人,当时有民众烧教堂,作为官员的他为维护民众,带头辞职以平息事件。金庸受祖父影响,明白一定要读书,才能解救民族苦难,故他尤爱阅读关于历史的书籍,如《资治通鉴》《二十五史》等。影响金庸至深的另一人,就是其父查枢卿。查父在金庸年幼时,每天将武侠小说《荒江女侠》剪存给他看,令他对武侠小说产生浓厚兴趣,后来主动追看《水浒传》和《七侠五义》等著作,为日后撰写武侠小说奠下根基 。 查家在清代“一门七进士,叔侄五翰林”。徐家则是古镇一大富商,祖代相沿经营着酱园、绸庄、钱庄。金庸生母徐禄是诗人徐志摩的父亲最小的堂妹。1914年,徐禄与查枢卿结为夫妇。成亲以后,徐禄与查枢卿感情笃深,先后生下长成的有查良铿、查良镛、查良浩、查良栋、查良钰五子和查良琇、查良璇二女。1937年,徐禄因患急性菌痢而病亡,这一年,金庸只有13岁。 金庸的继母顾秀英原是查家的丫鬟“月云”。顾秀英11岁时押给查家的,起先伺候金庸的祖母。20多岁时被母亲领回,后来去了上海做女佣,因而,查家逃难时她没有跟着过江。徐禄病亡满3年,查枢卿续弦,小他17岁的顾秀英便做了他的新妻子,担当起抚育幼子的责任。

    婚姻

    金庸一生结过3次婚,第一任妻子叫杜冶芬,1947年,二人在杭州相识。金庸拜访同事的朋友杜冶秋时,邂逅了时年17岁的杜家小姐杜冶芬,后双双坠入爱河。1948年,金庸南下香港前夕,匆忙赶到杭州正式求婚。后来杜冶芬也去了香港,金庸忙于工作没时间陪她,她寂寞无聊,过得不愉快。最后她回了中国内地,两人办理了离婚手续 [131]。 金庸的第二任妻子叫朱玫,是新闻记者,他们于1956年5月1日结婚。金庸草创《明报》,备尝艰辛,朱玫与他患难与共,还曾变卖首饰支撑《明报》。等到事业成功,婚姻却出现裂痕 。金庸与朱玫共生育二子二女。 金庸的第三任妻子叫林乐怡。1976年,金庸与朱玫感情破裂,主动提出离婚,并娶小自己29岁的林乐怡为妻。她认识金庸时才十六岁。

    子女

    金庸共有四个子女,两男两女。

    思想主题

    金庸所创作的小说中无处不体现了对历史意义及价值的探寻。他通过在小说中塑造武林门派之间、人与人之间、宗教与世俗之间、正教与邪教之间、国家民族之间以及朝代与朝代之间的恩恩怨怨,最终造就了不同个人、门派、国家、民族、教会、朝代的各种悲剧。从本质上来说,金庸正是企图通过在小说中抒发强烈的悲剧情怀,旨在达到解构负面价值、弘扬正面价值的效果。 在金庸创作的小说里,“情”与“理”深刻体现了生命本质与传统道德之间的永恒矛盾,具体来说就是爱情与道德规范的冲突。显然,金庸的作品没有过多的抑情绝欲的说教,更没有与传统道德文化相违背的滥情现象。他仅仅通过“情”与“理”的描述,向世人展示了爱情中的悲剧意识,通过对人真实生命的适当描述和张扬,反映了对禁锢人们和社会发展的“理”的反抗。金庸的爱情悲剧意识是对现代爱情的讴歌。

    艺术特色

    结局 与大团圆的结局不同,金庸的小说更多的是直面邪恶的成功和侠客的失败。然而金庸的创作同时也吸收了中国传统悲剧意识的特征,即在描绘悲剧现实的同时,也赋予其一定的弥合功能。 历史背景 金庸将其作品及其人物形象有机地融入到鲜明的历史背景之中,如《射雕英雄传》的时代背景为南宋初年,宋、金对峙,以及蒙古崛起的这一时段。《天龙八部》的历史背景为宋、辽、西夏以及大理等几个政权纵横交错的时代。《鹿鼎记》描写的则是清朝初年,满汉民族冲突的剧烈矛盾。同时,金庸先生在尊重历史史实的前提下,将许多历史上真实存在的历史人物纳入到其文学作品之中,如完颜洪烈、岳飞、大理段氏、朱元璋、康熙皇帝、顾炎武等等,这些历史上的真实人物与小说中的虚拟人物交相辉映,虚实相加,使小说更加真实生动,读者更容易接受整个故事,不会令人产生虚无缥缈的感觉。 金庸对作品时代背景的选择也是为小说内容和人物形象的塑造来服务的。纵观金庸的文学作品,几乎所有的历史背景都放在动乱年代,这是因为动乱时代更能体现出历史人物的英雄豪情,与庙堂之上懦弱陈腐的官员相比,侠客具有强烈的民族正义感。正如郭靖所言的“侠之大者,为国为民”。以“为国为民”来作为侠客的最高追求,“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是他们最后的归宿,这是侠之精神境界的升华。金庸作品中的江湖英雄,其身虽不居庙堂,却是以天下为己任的真正英雄。 语言 金庸语言的繁杂丰富,在其行文句式上就有充分的体现。他袭用了旧小说夹用诗词、歌赋、联句等方式,在行文中大量使用对联、诗词,在语言表述上,则使用白话,夹用韵文等方式。如丘处机的《无俗念》、岳飞的《满江红》、李白的《侠客行》等,均运用得浑然天成,毫无斧凿之痕,体现出金庸深厚的语言表述功底。 人物形象 纵观金庸的所有作品,除个别小说之外,大多数人物形象均有很强的相似之处,如《射雕英雄传》中的郭靖,《书剑恩仇录》中的陈家洛,《神雕侠侣》中的杨过,《倚天屠龙记》中的张无忌,以及《天龙八部》中的萧峰等,虽然他们的性格有所差异,但他们均是武功高强,怀有一颗报国之心的英雄。再如其中的黄蓉、任盈盈、赵敏,以及阿紫等女性人物,均属于武功高强,且均有很强后台的厉害角色,或是父亲,或是师父,她们与普通女子相比,在性格和行事方面均属于异类,被世人列为“妖女”的范畴,但又都具有浓厚的侠骨柔情,虽然表现形式有所差别,但均殊途同归。 金庸小说中的女性有两个共性,这些女性都是古代重情的“豪女”。中国的古代女性虽然比较重情,但是会由于传统观念的影响,大多数女性的情感却只能深理于心中,即使到了待嫁年岁,也只能听从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如果传统女性去大胆地追求爱情,这样不但会被认为是有伤风化,更会被旁人说三道四,即使有人敢于追求自己的爱情,一也会受到家人的惩罚,最后难免被人冷嘲热讽,最后落个身败名裂的结果;但是与现代社会生活中的女性相比却有很大的差异,现代的女性追求爱情,却被认为是潮流,还能得全社会的广泛赞许和认可。 在金庸的作品中,所塑造的女性大多敢爱敢恨型;与此同时,金庸作品中的有些女性人物不仅渴望爱情,还体现出对传统贞节观念认同。对于这种这种矛盾情形,一也就是女性的传统与现代两种特性在女性人物中的体现。这种传统与现代共存即可以体现在一个女性人物的身上,还可以表现在不同女性人物的身上。然而,哪里有矛盾哪里就会有冲突,有冲突的作品会更加吸引读者。比如在《神雕侠侣》这部小说中,小龙女这个人物就是传统文化中仙女的形象,其不仅貌美如花,还武功高强。然而其对于爱情,她却能不顾别人的流言蜚语,爱上比自己年龄小很多的杨过,对于这种突破传统思想束缚的勇气只有现代女性才会有,而小龙女竟然也具备,真是不得不让人钦佩。金庸的这种女性创作观念,不但可以很好的吸引读者的眼球,还让读者读得津津有味。之所以会形成这样的效果,可能就是因为人物身上所体现的传统与现代特征紧紧扣住了读者的心,这样既可以顺应故事情节,还可以顺应读者的需求,在这种情况下,读者会陶醉在小说中,让人流连忘返,致使金庸小说中女性人物的塑造也达到了较高的阶段。读者在金庸的著作中真正的看到了实际生活中的女性身影。可以明显看出,这些女性具有疯狂的一面,当然,相比之下,女性传统的一面居多。 因为,由于传统因素的影响,现代女性是传统的女性发展而来的,对于现代女性个性,其不可能独立存在现实社会中,更不能完全丧失之前的传统气息。在一般的武侠小说中,对于男女之情的描写可谓少之又少,即使存在一些个别女性,通常一也是小说中的点缀。但在金庸所描写的小说中,爱情在小说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成为小说中的主体,小说中的女性在小说中的地位提升了许多。在小说中,有了男女角色情感的贯穿,使小说中内容丰富多彩。此外,还提升了小说的趣味性及吸引力。

    金庸是一个成功的报业巨子,更是一个成功的武侠小说创作家。将其定义为一代通俗文学大师是恰如其分的。既然称做通俗文学大师,还是有必要通过他的小说进行一番文学雅俗观的论辨。(中国文学网评)

    金庸就像一个“黑洞”。把传统发挥得淋漓尽致,任何人靠近他,就会化为乌有,根本没法比。(作家黄易评)

    金庸的武侠小说大大提高了传统武侠小说作品的思想、文化、艺术品位,包含着浓烈的文化气息、丰厚的历史知识和深刻的民族精神,他以其艺术实践,使近代武侠小说第一次进入了文学的宫殿,是一场静悄悄的文学革命。(北京大学教授严家炎评)

    查先生是著名作家、杰出报人,毕生坚守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以如椽之笔,书家国情怀,著作等身,成就非凡。先生爱国爱港,拥护“一国两制”方针,曾参与香港基本法的起草和香港特别行政区的筹建工作,殚精竭虑,贡献智慧。先生赤子丹心,侠肝义胆,其文采风范永为世人景仰。(国务院副总理韩正评)

    2017年2月28日,以金庸为主题的常设展馆金庸馆,在香港文化博物馆揭幕,该展馆展出超过300件和金庸有关的藏品,包括《笑傲江湖》等珍贵手稿。

    2023年12月31日,泸溪金庸研究会揭牌成立,将进一步深入挖掘整理金庸武侠文化。

    2024年3月10日,金庸(查良镛)百年诞辰纪念日,“赤子心 家乡情”金庸百年纪念展在其家乡浙江嘉兴海宁开幕,珍贵手稿、照片、图书报刊、书画作品等800余件展品亮相,展现金庸生平。

    2024年3月11日,嘉兴联动杭州、金华、舟山、衢州、丽水五城举办金庸诞辰100周年文化交流大会。

  4. www.jinyong.com金庸網

    金庸網是致力於介紹和推廣金庸小說的網站,提供金庸作品的簡介、評論、資料和相關活動,讓讀者欣賞金庸文學的魅力。

  5. www.wikiwand.com › zh › 金庸金庸 - Wikiwand

    历年来金庸笔下的著作屢次改编为电视剧、电影等影视作品,对 华人 影视文化貢獻重大,奠定他成為华人知名 作家 的基礎,素有“有華人的地方,就有金庸的武俠”的稱讚。 金庸早年於 香港 創辦《 明報 》系列報刊,並在1980年代涉足政界,曾任 香港基本法起草委員會 委員 [3] [4] 。 他因优秀的文學作品而被稱為「 香港四大才子 」之一 [5] ,与 古龙 、 梁羽生 合称为“ 武侠小说 3剑客”。 2018年10月30日下午因病於 香港 養和醫院 逝世, 享耆壽 94歲 [6] 。 Oops something went wrong: Give good old Wikipedia a great new look.

  6. 当前为:修订版 | 《金庸作品集》序 修订版 • 新修版 • 旧版 • 指南 金庸年谱补正 • 金庸湘西行历

  7. 其他人也問了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