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詳見 醫學聲明 。 食源性疾病 (foodborne illness/disease)又稱 食媒性疾病 ,俗稱 食物中毒 (food poisoning),泛指所有因為 進食 了 受污染食物 、 致病 細菌、 病毒 ,又或被 寄生蟲 [1] 、 化學品 或 天然毒素 (例如: 有毒蘑菇 )感染了的食物而引起的疾病。 根據如上各種致病源,食源性疾病可以分為四類:化學性、細菌性、黴菌毒素與霉變性、有毒動植物性。 食物中毒發病為非傳染性的急性、亞急性疾病,可區別於其他食源性疾患。 1994年中國 衛生部 頒發的《食物中毒診斷標準及技術處理總則》(已廢止 [2] [3] )從 技術 上和 法律 上明確了食物中毒的 定義 。

  2. 寶林茶室中毒案 為2024年 臺灣 一宗重大集體 食物中毒 事件。. 3月下旬, 臺北市 信義區 遠百 信義A13 寶林茶室疑似處理食物不當導致滋生 唐菖蒲伯克氏菌 ( 學名 :Burkholderia gladioli ),並分泌 邦克列酸 (英語: Bongkrek acid ),導致19日起 [6] 有多名食客食物 ...

  3. ICD - 9-CM. 276.69. [ 編輯此條目的維基數據] 水中毒 ( Water intoxication )是一個因為人體於短時間內攝取過量 水分 而產生稀釋性 低血鈉症 的 中毒 徵狀。. 人體 腎臟 的持續最大利 尿 速度是每分鐘16毫升,一旦攝取了超過這個速度的水分,過剩的水分會使 細胞 膨脹 ...

  4. 其他人也問了

  5. 原因. 水中毒的成因一般都是因為各種原因而攝取了過剩的水分但這個分量在日常的生活裡很少機會超過大部分的人都會在飲水過程中依照身體感受控制水量不會有水中毒現象以七十公斤的成人每天飲水量計算至少需要2,100~2,540毫升的水分從事高強度運動的人再依身體狀況補充水分與電解質一口氣喝水上限不要超過3,500毫升為原則就不會有水中毒的風險。 [2] 一般人較常見的飲水情況反而是飲水不足,應該多喝水。 [3] 以下是部份水中毒常見的可能原因: 在大量出 汗 後馬上大量補充水分。

    • 各地事件與法規
    • 食品汙染
    • 源頭管理
    • 外部連結

    世界衛生組織與世界農糧組織

    食品安全的維護受到世界衛生組織以及世界農糧組織之重視。它們於1963年共同成立了國際食品法典委員會,針對保護消費者健康及確保食品貿易之公平進行。國際食品法典委員會負責制定國際食品安全標準、準則及最佳行為規範,目前有185個會員國。而國際食品法典委員會信託基金會為幫助國際標準落實全球化,達到世界各國的普遍參與,尤其協助開發中國家及經濟轉型國家。CAC信託基金會,每年都會針對其所贊助支持的開發中國家及經濟轉型國家(英語:Transition economy)的食品安全效能進行分析,並提出改善建議,採取務實的方式協助各國能夠達到最大的參與。 食品法典委員會是目前國際上權威的食品安全標準制定機構,本身不具有國際法人格,每年召開CAC大會對於重要標準的採納進行討論,但有眾多隸屬機構,稱為法典委員會(Codex Committee),針對特定項目進行標準草擬制定,最後才會提交CAC大會通過。

    美國

    美國的食品安全體系受到聯邦、州與地方官署三種層級的監管。聯邦層級的管制來自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FDA),其法源依據主要來自聯邦食品、藥品和化妝品法案(即美國法典第21篇)與公共健康法案第361號條款,FDA頒布食品法典(FDA Food code),並負責管理美國境內生產或進口之食品、藥品、疫苗......等,同時調查各州公共衛生條件與進行疾病控制。而美國的各級政府的監管機構則使用FDA食品法典來制定符合國家食品法規政策的食品安全規則,如幾個主要生產新鮮水果和蔬菜的州(加利福尼亞州,亞利桑那州和佛羅里達州等)都有自己的國家規範來測試農藥殘留的產品。 美國肉食界發生過狂牛症以及麥當勞使用氨水處理過的牛肉(粉紅泥事件)等案例,對於西餐中肉食大宗的特性引起社會惶恐,2012年麥當勞自主宣布禁用氨水牛肉,2018年的殭屍鹿肉事件影響於中西部食用鹿肉的區域,但科技上沒有廉價檢驗方式目前只能告誡勿食來路不明的鹿肉。同時2009年美國花生醬中檢出沙門氏菌致677名發病9人死亡,2018年又發生遍及三十三個州650萬磅牛肉有沙門氏菌而下架但有約百人發病,另有2億顆雞蛋有風險而銷毀,沙門氏菌問...

    歐州聯盟

    歐盟的食品安全管理系統由歐盟執行委員會(The European Commission)下的歐盟健康暨食品安全總署(DG SANTE)負責。DG SANTE下有歐洲食品安全局(EFSA)負責風險評估,食物鏈與動物健康常務委員會(Standing Committee on the Food Chain and Animal Health)負責法規起草與規劃,以及食品安全及獸醫辦公室(FVO)對於歐盟旗下28個會員國進行食品安全查核與評估,並促進各會員國間的合作。 歐盟的法規層級分為以下三種:規章(Regulation)對歐盟會員國產生效力;指令(Directives)為會員國須遵守執行指導原則;而決定(Decisions)針對特定領域所制定。在此法律體系下,歐洲食品安全局主要執行食品及飼料基本法(178/2002規章)2013年歐洲馬肉冒充牛肉事件中在英國和愛爾蘭超市出售的冷凍牛肉食品中被發現含有馬的DNA而案發,此案廠商負責人曾因同樣行為被判3年徒刑,但不久假釋後再次作案謀求暴利,大致上歐盟對於未達生命危害的食安事件刑責都較輕。

    食品汙染議題是討論食品安全時不可忽視的一大環節。食品在生產、運送、包裝、貯存、銷售或是烹飪過程中都有可能發生汙染,且這些汙染不只可導致人體危害,對於其他動植物環境亦可能造成一定程度的影響。其中,汙染源可能是物理性、化學性或生物性的污染。

    HACCP

    HACCP(Hazard Analysis Critical Control Point)中文全名叫作「食品安全管制系統」,亦作「危害分析重要管制點」,主要的目的就是是先進行分析,找出可能產生危害的地方,並加以管控,預先防範食品安全危害的發生。通過對加工過程的每一步進行監視和控制,從而降低危害發生的概率。

    ISO22000:2018

    ISO 22000:2018 中英文官方正式全名為:食品安全管理體系 - 食品鏈中任何組織的要求 (Food safety management systems-Requirements for any organization in the food chain)。換句話說,新版 ISO 22000 是一套國際通用的食品安全衛生的管理工具和制度,允許任何組織,包括小型農場、小型包裝商、分銷商,小型零售店或食品服務店,皆可適用。若將ISO 22000:2018拆開來看,可分為三部份逐一解讀: 1. ISO:指的是國際標準組織(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 for Standardization)。 2. 22000:至今已成立65年的ISO,歷年來已針對不同業產業製定不同者的品質標準,並為不同的品質系統命名。因此,「22000」並無數字上的特殊意義。 3. 2018:代表這套系統是由ISO在2018年公佈的條文版本。依據ISO公告,各項ISO標準的生命週期(Life cycle)每5年審查1次(is reviewed every 5 years),ISO...

    臺大風險政策中心:食品安全 (中文(臺灣)).[永久失效連結]
    綠色和平:農業與食品安全. [2012-05-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10-24) (中文(臺灣)).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網際網路檔案館)
    掷出窗外:面对食品安全危机,你应有的态度. [2012-05-0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09-29) (中文(簡體)).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国际食品安全网. [2012-05-0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07-18) (中文(簡體)).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中国食品安全网. [2013-03-2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03-17) (中文(簡體)).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大中华食品安全信息库 Greater China Food Safety Database. [2012-09-2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03-15) (中文(簡體)).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6. 傳染通過糞口途徑很多病例與吃未煮熟或污染的 牛肉 和 豬肉游泳喝被污染的水吃被污染的蔬菜有關。 2009年,在 馬薩諸塞州 、 緬因州 和 康乃狄克州 已銷售新鮮的 紐約州 碎牛肉身上,發現 大腸桿菌 O157:H7型蹤跡,若未加熱至全熟,容易衍生疾病 [2] 。 症狀 [ 編輯] 感染大腸桿菌O157:H7型,通常會導致嚴重急性出血性腹瀉(亦可為非出血性腹瀉)及腹部絞痛。 僅少數人出現發燒,症狀多在5至10天內緩解。 亦可為無症狀感染。 5歲以下孩童、免疫不全或年長者感染時,可能導致 溶血性尿毒綜合症 , 出現溶血與腎衰竭之情形。 約2~7%的感染者會出現此併發症。 溶血性尿毒綜合症是美國兒童發生急性腎損傷的主要原因,溶血性尿毒綜合症多為感染大腸桿菌O157:H7型所致。

  7. 臺灣正體. 「 食水 」重新導向至此。 關於香港對「食水」的另一意思,請見「 吃水深度 」。 飲用水 是具有一定品質控管,可供飲用或使用而不會造成立即或長期性危害的 水 。 在多數 已開發國家 ,即使只有極低比例的水實際使用於飲用或烹飪,常見用途包括洗滌和 景觀 灌溉 等,但其家庭、商業和工業用水皆已達飲用水標準。 在世界大部分地區,人類未獲得足夠的飲用水取水途徑,使用水來源亦多半受到 病媒 、 病原 或過量毒素或懸浮物的汙染,不利於人體健康。 一旦人類飲用或食用這種受汙染的水體,將造成大規模的急性或慢性疾病,即許多國家的主要死因。 降低 水傳染病 發生率是現今 開發中國家 的重要 公共衛生 目標。 水是人體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 新陳代謝 的必要媒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