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加上植物性蛋白質無膽固醇,均衡的全食物植物性飲食能降低心血管疾病、肥胖、三高及癌症的風險,使身體更輕盈、無負擔。 Q如何挑選三餐吃的蔬菜?

  2. 黃豆表皮有植化素、膳食纖維、大豆異黃酮、礦物質;豆仁含脂肪、卵磷脂、蛋白質,維生素B 群和礦物質,建議將豆渣和蛋、絞肉煎成肉餅,不浪費又可攝取完整營養。

  3. 奶油含有另一種可以對抗癌症和傳染病的脂肪:丁酸(butyric acid)。 放牧豬肉和豬油含有豐富的抗微生物脂肪和單元不飽和脂肪「油酸」(oleic acid)。 油酸是橄欖油裡也有的脂肪,能降低LDL。

  4. 其他人也問了

    • 即食商機與健身風氣興盛 國內青花菜需求增加
    • 農村缺工和消費者觀念 成為拓展青花菜栽培的限制
    • 青花菜的發展策略
    • 配合政府冷鏈政策推行 完善青花菜產銷供應

    從作物特性的角度,青花菜盛產時可與加工廠契作製成截切冷凍青花菜,在夏季及氣象災害發生時作為採購蔬菜的選擇。根據統計,目前臺灣每年平均進口1萬7,000公噸的生鮮青花菜與8,000公噸的冷凍青花菜,進口高峰為每年的5月到10月,顯示臺灣此時期對於青花菜的需求約有2萬公噸。 而根據2020年度生鮮農產品消費行為與形態分析,調查消費者在非國產青花菜產季是否有購買青花菜的需求,結果約有55.6%的受測者表示有意願。對於農民而言,穩定獲益是最重要的訴求,近年政府透過價格補貼政策,鼓勵農民團體以較高價格向農民契作加工用青花菜,同時投入科研經費開發截切設備與預冷技術,完善收穫後的相關產銷措施,以確保農民與相關業者能有穩定收益,同時避免秋冬過量栽培甘藍造成的產銷失衡。 近年來健身風氣興盛,除透過運動雕塑身形...

    受到農村人口老化與外移影響,目前臺灣農業面臨缺工問題,而青花菜從定植至採收需要2~3個月,相對其他葉菜類或果菜類僅需1~2個月即可採收,需要付出較高的栽培管理成本。另一方面,由於青花菜採收期短,太早採收因花球尚未發育完全,容易影響產量,太晚採收則花球品質劣化,影響商品價值,然目前慣行品種成熟期不一,需仰賴人力進行連續採收,成本相對較高,且因株高較低,無法藉由研發採收機具解決缺工問題。此外,青花菜採收後需儘速降低田間熱避免花球黃化,若遇人力缺乏導致採收緩慢,容易錯失採後處理黃金時間,進而影響農民栽培意願。 截切蔬果對於目前臺灣消費者而言,普遍接受度仍低,雖然冷凍截切青花菜受到健身族群推崇,但根據生鮮農產品消費行為與形態分析,一般消費者對於截切蔬果的新鮮度與衛生程度認知調查,分別有7成左右的受訪...

    簡單歸納青花菜於臺灣栽培的優勢(strength, S)、劣勢(weakness, W)、機會(opportunity, O)與威脅(threat,T)如下: 對於後續發展青花菜產業的策略有下列建議: 一、教導消費者認識截切冷凍技術 青花菜可截切後冷凍的特性其實是性狀優勢,建議將截切冷凍青花菜的完整生產流程拍攝成教育宣導影片,讓消費者了解從採收到加工的完整程序,除了保留新鮮、營養及衛生,還可省去處理菜葉及菜梗的程序,以及後續的廢棄物處理,暨方便料理且能長時間儲存。 二、針對目前性狀劣勢選育新品種 目前青花菜栽培品種過於單一,建議國內引進國外優勢品種,選育出適合臺灣氣候環境,並能一次性採收的新品種加以推廣種植。若成功發展出產業規模,則可再進一步導入採收機、影像辨識與截切機等省工自動化設備,減少...

    青花菜是需要妥善採後處理的作物,若欲擴大青花菜栽培,需要有良好採後處理與冷鏈設施配合,以維持青花菜的營養與品質,而截切冷凍青花菜亦對於低溫倉儲設備與管理有高度需求。 目前臺灣政府已規畫分年投入資源,建置整體冷鏈體系,除了補助設置低溫物流相關設施外,亦投入青花菜等作物的採後處理研究,期望透過軟、硬體的強化,確保農產品到貨品質,延長供貨期,提升農產品的自給率,減少產銷失衡的壓力。如此一來,除了讓國內消費者全年都可購買到國產青花菜,也可讓投入青花菜栽培的農民獲得穩定的收益,甚至能進一步外銷至國際市場,提升臺灣農產品於全球消費市場的能見度。(參考文獻請逕洽作者) 更多內容請見《豐年雜誌》2021年6月號 更多內容請見《豐年雜誌》2021年6月號 1. 標籤 2. 青花菜 3. 冷鏈 4. 採後處理 ...

  5. 2020年8月10日 · 農傳媒是由財團法人豐年社所成立的專業新聞網路媒體,我們的宗旨是一個「與農共聲、與食俱進、與環境共享」的新媒體平台。站在以農為本的角度,走入生活,觸及農業、土地、食物、教育、新知、文化、環境、生態等,與農業相關的各項議題。

  6. 花蓮農改場副研究員吳岱融表示,三陰性乳癌細胞約占乳癌發生率15%至20%,意指癌細胞的雌激素受體(ER)、黃體激素受體(PR)及第二型人類上皮生長因子受體均呈陰性,無法透過賀爾蒙、標靶藥物治療,且併發症多、容易轉移,還有抗藥性問題,花蓮8號

  7. line. twitter. 反式脂肪分為人工及天然,在食品包裝上皆須清楚揭露。 文、圖提供/愛料理生活誌. 從2018年7月就禁止國內食品不可使用不完全氫化油,以免民眾攝入反式脂肪。 但為什麼有些食品包裝上的營養標示中還有「反式脂肪」? 平常若有購買乳品習慣的民眾,若有仔細看過包裝必然會發現,為何標榜天然的乳製品,成分中有反式脂肪? 但部分加工食品卻標示零反式脂肪,該如何區分呢? 反式脂肪將增加罹患心血管疾病風險. 許多研究證實,攝取反式脂肪與罹患心血管疾病風險的增加具有相關性。 由於過去蛋糕、甜點、酥皮、薯條等製作過程中,常使用不完全氫化油以增加口感及風味,並延長保存期限,卻也是人工反式脂肪的主要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