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黃土水 (1895年7月3日—1930年12月21日), 臺灣 臺北市 艋舺 人, 日治時期臺灣 雕刻家 ,是臺灣首位赴日學習美術,並入選 帝國美術展覽會 的藝術家。 其作品皆以台灣鄉土意象融入西洋雕塑為特色,並創作一系列由木刻、技藝泥塑、大理石雕刻、鑄銅等材料構成之名作,著名者則包含《 甘露水 》、《 釋迦出山像 》、《 水牛群像 》等作,譽為臺灣近代雕塑先驅之一。 生平 [ 編輯] 早年生活 [ 編輯] 1895年7月3日,即大日本帝國領有臺灣「始政式」後第十七天,黃土水出生於艋舺 祖師廟後街 的一個 貧寒 木匠家庭,排行第三;他的 父親 黃能是一位 人力車 的 木工 修理師傅, 母親 名叫黃施素;當時,他的大 哥 先已夭折,他的二哥已經八歲。

  2. 黃土水 (1895年7月3日—1930年12月21日), 臺灣 臺北市 艋舺 人, 日治時期臺灣 雕刻家 ,是臺灣首位赴日學習美術,並入選 帝國美術展覽會 的藝術家。. 其作品皆以台灣鄉土意象融入西洋雕塑為特色,並創作一系列由木刻、技藝泥塑、大理石雕刻、鑄銅 ...

  3. 2023年3月25日 · 黃土水在台灣美術史上的地位,不僅是他的藝術天分造就他成為台灣近代史上第一位雕塑家。 更因為他對台灣鄉土的熱愛,以短暫的人生及創作生涯,不斷的將臺灣元素、精神、風土民情展現在他的作品裡,期許心中所追求「一個藝術上福爾摩沙時代的來臨」。 在殖民時代,此一自我覺醒的地方文化精神,也對後進的青年藝術家造成深刻影響。 黃土水本次展覽四大明星展件齊登場,左起為〈甘露水〉、〈少女胸像〉、〈釋迦出山〉、〈子供(男嬰頭像)〉。 (國立台灣美術館提供) 黃土水作為第一代台灣美術留學生,為了發揚台灣文化,他的創作題材始終不離台灣的田園風光。 在他生命最後幾年廢寢忘食致力於創作〈水牛群像〉,企圖再次問鼎帝展,可惜於1930年12月21日因腹膜炎病逝,成為最後遺作。

  4. 黃土水有多件雕塑作品流散或隱沒在不同角落,直到1980年代解嚴前後興起的本土化運動,主張建構以「台灣主體性」為核心的歷史,黃土水的名號和作品才又重回大眾的視域,成為熱門話題。

  5. 2023年8月1日 · 黃土水雖然英年早逝,但他不只是曇花一現的台灣天才雕塑家 因為有黃土水,在他之後,台灣現代雕塑家才會成群地來。 本書挖掘大量罕見的史料、珍貴的圖片影像,重建黃土水置身的社會脈絡與相關人物互動,全面而系統性地整理分析黃土水的所有 ...

  6. 文化部所屬國立臺灣美術館籌備已久的「臺灣自由水黃土水藝術生命的復活」展覽將於25日開幕,這是過去將近100 年以來臺灣近代雕塑第一人黃土水最盛大的個展,展出藝術家37件 經典作品及重要文獻資料。. 策展人國美館資深研究員薛燕玲, 透過作品與 ...

  7. 2023年3月23日 · 文化部所屬國立臺灣美術館籌備已久的「臺灣自由水黃土水藝術生命的復活」展覽將於 25 日開幕,這是過去將近 100 年以來臺灣近代雕塑第一人黃土水最盛大的個展,展出藝術家 37 件經典作品及重要文獻資料。

  8. 2016年2月18日 · 黃土水(1895-1930),出生在台北艋舺祖師廟的後街(今日的萬華),他出生的那一年,也是日本治台的第一年。 黃土水出生在一個貧寒的人家,「生食都不夠,那有通曝乾」,他直到12歲才有機會進入公學校讀書。老天卻是如此捉弄人!

  9. 2021年10月17日 · 〈出生於台灣〉是黃土(1895-1930)1922年應邀寫給《東洋》雜誌的一篇文章,講述他創作台灣美術的心境與期待。 原文為日文,內容懇切,筆調真摯,感動許多讀者。 其中一句「永劫不死的方法只有一個,就是精神上的不朽」,也成為近期頗受矚目的展覽「不朽的青春──台灣美術再發現」(MoNTUE北師美術館,2020.10.17 – 2021.01.17)的標題。 【圖1】藉由這篇文章,可以理解台灣美術近代化的先驅人物──黃土水的創作觀。 透過他的呼籲,以及率先入選日本帝國美術院美術展覽會(簡稱帝展)的經歷,鼓勵許多後進投入美術創作。 隨著更多台灣畫家出現,可以說也間接醞釀了1927年台灣美術展覽會(簡稱台展)的形成。 圖1.

  10. 2022年10月29日 · 臺灣前輩藝術家黃土水以大理石雕刻的〈甘露水〉,是臺灣首座裸體雕像,被譽為「臺灣的維納斯」。 文化部長李永得(左)致贈感謝牌予黃土水〈甘露水〉保存者家屬代表張士文先生 黃土水〈甘露水〉睽違百年重現世人眼前,與會貴賓爭相親睹並讚嘆 ...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