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來源:本品為唇形科植物芩及同屬近緣植物之乾燥根 性味歸經:苦寒,無毒。入心,肺,脾經。 功效:瀉實火,解熱渴,利小腸,止血安胎。 主治: 風熱濕熱頭痛,熱嗽喉腥,定喘嗽,黃疸,血熱,吐、衄、崩、漏,目赤腫痛,乳癰,發背。

  2. 本方可視作三黃瀉心湯中,取去大黃,而換入葛根與甘草 者。 因為本證是表裏熱鬱而下利,但裏並不若三黃瀉心湯之實 ,故去大黃。 本方主藥為葛根,具有解肌及滋潤體液作用﹔與 甘草配合,能緩解筋肉緊張﹔與黃芩黃連配合,又能調整胃腸 運動。

  3. 撰文/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中醫院區楊麗姝醫師. 中醫體質可以分為7項體質來分辨別分型如下:1.【寒性體質】、2.【熱性體質】、3.【氣虛體質】、4.【血虛體質】、5.【陽虛體質】、6.【陰虛體質】、7.【痰濕體質】。 【我是什麼中醫體質】, 要如何搭配食物、藥膳,來調養身體。 中醫體質可以分為7項體質來分辨別分型如下:1.【寒性體質】、2.【熱性體質】、3.【氣虛體質】、4.【血虛體質】、5.【陽虛體質】、6.【陰虛體質】、7.【痰濕體質】。 【食物養生】,是應用食物的營養來防止疾病,促進健康長壽,以食物配合藥物,促使身體,無病防病、病後調養、病時輔助治療。

  4. 一、補養劑. 撰文/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中醫院區楊麗姝醫師. 功效:補氣血、和營衛。 本文的引用網址 http://www.doctoryang.info/health_detail.php?id=2462. 本文的作者: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中醫院區楊麗姝醫師. 本文章及圖片皆為版權所有,歡迎轉載,但請尊重智慧財產權,轉載需註明作者來源出處,如有違反,將應自行負法律責任。 2009-02-12 |瀏覽13221|回覆0 |.

  5. 主治 : 胃下垂,子宮下垂,氣虛血脫,崩漏,脫肛。 配人參、甘草、川芎、生薑治痘症不起。 配山藥、花粉、麥冬、生地黃、五味子治糖尿病,並有強心作用。 參考連結: 【黃耆】-衛生署中醫藥資訊網 <另外跳出視窗> Dr. Yang小語: 飲食飽則腸胃傷,情欲過則氣血耗。 出處:(宋﹒趙佶《聖濟總錄﹒諸痔》) 飲食過飽,暴飲暴食,最易損傷腸胃。 羅天益《衛生寶鑒》更強調節制飲食的重要意義,指出:“節滿意之食,省爽口之味,常不至于飽甚者,即頓頓必無傷,物物皆為益……邪毒不能犯,疾 無由作”。 情欲太過,七情內傷,則易致氣血耗傷或氣血逆亂。 七情的產生以臟腑氣血為基礎。 而情志活動太過,也會反過來傷及臟腑氣血。 如過喜可致心氣渙散,神志憚散不臟(喜則氣緩)。 而思慮過度,又可暗耗心血。

  6. 本篇介紹【和解劑】:以和解方法,為除去病邪之方劑。含小柴胡湯、四逆散、逍遙散、黃蓮湯芩湯、芩清膽湯、清脾飲。 【和解劑】: 以和解方法,為除去病邪之方劑。含小柴胡湯、四逆散、逍遙散、黃蓮湯、黃芩湯、黃芩清膽湯、清脾飲。

  7. 本方為治療表虛外感自汗的常用方。. 表虛不能衛外,則津液不 固而自汗,衛氣不固,則肌表空疏,易於傷風。. 方中重用氏 補氣固表為主藥﹔輔以白朮健脾,助氏以固表止汗,防風疏 風走表,助氏氣固表以御風,兩藥合用,使氏得防風,即不慮其固邪 ...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