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19年7月12日 · 30年未有性生活. 「30年沒有性生活! 」實在讓我大驚隨口回應,「你先生該不會是……」,個案未等我說完就搶著說:「我覺得他是同性戀者這件事憋在心裡很久可是又不能跟家人說也不能跟朋友說這叫我怎說得出口! ……心理師你也覺得他是同志嗎我要不要回去問先生我其實很想回應她:「你先生就是同性戀者你醒醒吧! 在他身上你永遠無法感受親密關係。 」但專業讓我無法說出口,只能告訴她:「不管他是不是Gay,只有他自己知道。 縱使是,他也不一定會說。 澄清是不是同志,對你並無重大意義。 但你跟先生長期缺乏親密感,你期待他陪伴及依賴卻常常落空,並且缺乏家的歸屬感,這是你長期情緒困擾的來源。 廣告 - 內文未完請往下捲動.

  2. 2018年5月1日 · Sandy的腦子一片空白。 她上網搜尋資料找到台灣同志諮詢熱線協會的諮詢專線打電話求助專線志工在電話中先安撫Sandy的情緒建議她寫一封信給兒子先打開他的心防讓他願意表白同志身分兒子在讀信後第一時間並未意識到媽媽知悉他的同志身分後來Sandy主動向兒子揭露自己看到札記內容母子倆才真正展開同志議題的對話。 ***. 莊媽媽則是得知兒子出櫃,沒辦法接受這個事實,又不敢讓先生知道,自己默默哭泣了半年,讓兒子嚇到不敢再跟她提及同志的事。 為了不要失去兒子,莊媽媽在兒子的鼓勵下,參加台灣同志諮詢熱線協會舉辦的同志父母親人座談會,才逐漸理解同志族群。 孩子出櫃,但爸媽卻入櫃了.

  3. 2008年4月1日 · 實踐大學家庭研究與兒童發展學系副教授謝文宜指出面對孩子可能是同志的場面當下的負面情緒高漲若上前質問難免口不擇言常見的 「出櫃」(comeout) 往往上演火爆戲碼──辱罵哭泣喝止……,這些對立將同志子女推離家人從此落入孤立無援的絕地深淵其實換個角度想孩子自己又何嘗不迷惑? 人們從青少年開始有了性的欲望和衝動,面對自我認同的重要階段,他發現自己和別人不同,同性對自己的吸引力竟然遠遠超越朋友情誼,這時如果無法得到家人的支持和體諒,他更難以接受自己,或許正因如此,為何同志青少年罹患憂鬱症的比例往往較高。 廣告 - 內文未完請往下捲動. 因此謝文宜提醒,一旦父母懷疑孩子的性傾向,先別急著制止或立刻要求確定答案,必須調整情緒、冷靜觀察,並做好自我心理建設。

  4. 2023年5月29日 · 亞斯伯格症(英文 Asperger syndrome)最早由奧地利醫師在1944年提出,當時他觀察了4個孩童,發現他們語言發展正常,卻無法妥善與人互動。 跟人對話時,只著重在自己感興趣的內容,難以顧及他人感受。 到了近代,亞斯伯格症開始被世人注意,此症是 自閉症的一種亞型 ,屬於廣泛性發展障礙的一種。 男性發生的比率遠高於女,有亞斯的人不擅長與他人社交,但相較自閉症而言亞斯的孩子更積極的想與他人互動,只是他們對於應對進退的理解有障礙。 不少政治人物也曾被外界分析,認其具有亞斯特質,包括:台灣政治人物柯文哲、俄羅斯總統普丁(Vladímir Putin)等。 廣告 - 內文未完請往下捲動. 推薦閱讀:我的孩子是亞斯伯格嗎? 亞斯伯格症症狀是什麼? 亞斯伯格症該如何治療? 亞斯伯格的重要特徵.

  5. 2019年5月30日 · 1. 繼親收養. 同婚專法第20條規定,同性婚姻雙方當事人之一方收養他方之親生子女時,準用民法關於收養之規定。 也就是所謂的「繼親收養」。 如果是屬於這種狀況,那麼同性伴侶在結婚之後,因婚姻關係收養對方的親生子女後,其養子女繼承養父母的財產原則可以參照上表1,跟一般無異。 舉例來說,一對同婚夫妻生了4個小孩;這樣繼承發生時,配偶與4個小孩就可以各得1/5的遺產。 廣告 - 內文未完請往下捲動. 2. 單身收養. 如果同性婚姻之一方A,在其單身之前,就已經收養無血緣的養子女B;之後遇到C,再與C結婚,這樣以目前的專法,C不能對A的養子女B進行收養。 如果是這樣的狀況,將來在繼承上,就會有些問題需要留意,主要包括:

  6. 2016年11月21日 · LGBT是四個英文字字首的組合是廣義同志族群慣用的字眼LesbianGayBisexualTransgender分別代表不同的性別族群涵蓋了女同性戀男同性戀雙性戀及跨性別者。 此外,瞭解與性別有關的四個向度,也可以協助我們認識多元性別。 1.生理性別. 對一個人是男性還是女性的區分。 嬰兒出生時,根據身體特徵(包括染色體、賀爾蒙、內生殖器官和外生殖器官),被指定一個性別。 2.性別認同. 一個人的內在對自己是男人或女人的感覺。 對跨性別者來說,出生時的生理性別跟他們內在的性別認同往往不一致。 3.性傾向. 描述一個人對另外一個人的持久浪漫感情,和/或在精神上、肉體上被這另外一個人所吸引的感覺,例如:我喜歡的是男生還是女生。 性別認同和性別傾向是不一樣的。

  7. 2011年7月13日 · 「不是已經過了掛號時間嗎? 「可是他家人說,今天一定要找到你。 我有點無奈:「好吧,掛進來。 」心想既來之則安之。 看電腦螢幕顯示,78歲病患是初診。 等了約5分鐘,敲門進來兩個男子,我眼光搜尋不到78歲的伯伯。 一坐下來弟弟就說:「病患是我們爸爸。 醫師,這是他的病歷摘要紀錄。 哥哥開口說:「爸爸目前仍在加護病房,身上插滿了管子,已住了兩個星期。 醫生說,他活不過這一、兩個星期了。 我詳細看了資料,仔細數一數:一個、兩個、三個器官,正在衰竭,所言不假,真的太嚴重了,由於肺炎引起敗血症,而導致呼吸、腎和肝功能衰竭。 「嗯,他應在加護病房繼續治療,」我說。 只見兩個兒子互望一下,我就說:「有什麼話可以直說,不用擔心;老實說出來我不會介意。 「醫師,我們想轉院到這裡治療。